##《夢長安》
翌日清晨,沈清漪剛用過早膳,就聽前院傳來一陣喧嘩。
“小姐!“翠兒慌慌張張地跑進來,“老爺讓您快去前廳!“
沈清漪心中一緊,連忙整理好衣裙趕往前廳。還未進門,就聽見父親沈明遠震怒的聲音:“簡直是豈有此理!“
她推門而入,只見父親正對著一位官員模樣的人大發雷霆。那官員滿臉惶恐,連連作揖:“沈大人息怒,下官也是奉命行事......“
“奉命?“沈明遠冷笑,“奉誰的命?我沈家世代忠良,豈容你們這般污蔑!“
沈清漪悄悄走到母親身邊,低聲問道:“娘,發生什么事了?“
沈夫人握住女兒的手,神色凝重:“今早御史臺送來消息,說你父親涉嫌貪墨,要徹查沈府。“
沈清漪心頭一跳,下意識想起昨夜顧珩的話。他說將證據送到了御史臺......難道......
“清漪,“沈明遠忽然看向她,“你昨夜可曾見過什么可疑之人?“
沈清漪強自鎮定:“回父親的話,女兒昨夜一直在房中,未曾見過外人。“
沈明遠盯著她看了片刻,終究沒再說什么。待那官員離開,他才長嘆一聲:“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回到房中,沈清漪只覺得心亂如麻。她取出那枚玉佩,在手中反復摩挲。顧珩的出現,父親的危機,這一切究竟有什么聯系?
“小姐,“翠兒端來茶水,“您臉色不太好,要不要請大夫來看看?“
沈清漪搖搖頭:“我沒事。翠兒,你去打聽打聽,最近朝中可有什么大事發生。“
翠兒應聲而去。沈清漪走到窗邊,望著院中的海棠花出神。忽然,一片花瓣飄落,她伸手接住,卻見花瓣上沾著一滴鮮紅的血跡。
她心頭一跳,抬頭望去,只見顧珩正倚在墻頭,臉色蒼白如紙。
“顧公子!“她驚呼一聲,連忙打開窗戶。
顧珩翻身而入,還未站穩就踉蹌了一下。沈清漪連忙扶住他,觸手一片冰涼。
“你受傷了?“她焦急地問。
顧珩搖搖頭,從懷中取出一封信:“把這個交給你父親。“
沈清漪接過信,發現信封上蓋著御史臺的印鑒:“這是......“
“能救你父親的東西。“顧珩說完,又是一陣劇烈的咳嗽。
沈清漪這才發現,他的月白長衫已經被鮮血浸透。她連忙扶他坐下:“我去叫大夫......“
“不必。“顧珩抓住她的手腕,“我馬上就走。“
“可是......“
“清漪,“他忽然喚她的名字,聲音溫柔得讓她心顫,“相信我,好嗎?“
沈清漪看著他深邃的眼眸,終于點了點頭。
顧珩露出一絲笑意,伸手輕輕拂過她的臉頰:“等我。“
說完,他翻身躍出窗外,轉眼間就消失在晨霧中。
沈清漪握著那封信,只覺得心如刀絞。她不知道顧珩究竟在做什么,但她知道,他一定在為她,為沈家拼命。
“小姐!“翠兒急匆匆地跑進來,“不好了!官兵又來了!“
沈清漪深吸一口氣,將信藏在袖中:“走,我們去前廳。“
這一次,來的不是普通的官兵,而是大理寺的人。為首的官員手持圣旨,神色肅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沈明遠涉嫌貪墨,即刻押解入京,欽此!“
沈明遠臉色慘白,卻依然挺直了脊背:“臣,領旨。“
“父親!“沈清漪忍不住上前。
“清漪,“沈明遠握住女兒的手,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照顧好你母親。“
沈清漪含淚點頭,看著父親被押走。她緊緊攥著袖中的信,知道現在不是悲傷的時候。
待大理寺的人離開,她立刻回到房中,展開那封信。信中詳細記錄了父親被陷害的經過,以及幕后主使的罪證。
“翠兒,“她喚來丫鬟,“備車,我要去御史臺。“
馬車疾馳在長安城的街道上,沈清漪的心卻異常平靜。她知道,這是顧珩用生命換來的機會,她絕不能辜負。
御史臺前,她遞上那封信:“民女沈清漪,有要事求見御史大夫。“
門房接過信,匆匆進去通報。不多時,一位身著官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出:“沈小姐,請隨我來。“
沈清漪跟著他來到內堂,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道來。御史大夫聽完,神色凝重:“此事關系重大,本官即刻進宮面圣。“
走出御史臺,沈清漪長舒一口氣。她抬頭望向天空,陽光明媚,卻照不進她心底的陰霾。
“顧珩,“她輕聲呢喃,“你一定要平安。“
與此同時,長安城某處暗巷中。
顧珩倚在墻邊,臉色蒼白如紙。他捂著胸口的傷,鮮血不斷從指縫中滲出。
“主子!“黑衣人再次出現,“事情辦妥了。“
顧珩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清漪那邊......“
“沈小姐已經將證據送到御史臺,“黑衣人低聲道,“沈大人很快就會獲釋。“
顧珩松了口氣,身子一軟,險些跌倒。黑衣人連忙扶住他:“主子,您的傷......“
“無礙,“顧珩擺擺手,“去準備一下,我們該離開了。“
黑衣人猶豫了一下:“主子,您真的不打算再見沈小姐一面嗎?“
顧珩苦笑:“我現在的身份,只會連累她。“
他抬頭望向御史臺的方向,眼中滿是眷戀:“只要她平安,就夠了。“
夜風拂過,帶來遠處更鼓的聲音。顧珩最后看了一眼沈府的方向,轉身消失在黑暗中。
這一別,或許就是永別。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