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番外六:異國尋夢
- 心動迷途:安氏姐妹的逐愛史
- 寧妙妙
- 1942字
- 2025-03-02 00:00:00
時光悠悠流轉,孩子們漸漸長大,各自踏上求學之路,懷揣著屬于自己的夢想振翅高飛。沈悅憑借出色的繪畫天賦,獲得了前往歐洲一所頂尖藝術學府深造的機會,這個消息讓全家既驕傲又不舍。
在機場送行的那天,安謐強忍著淚水,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女兒:“悅悅,一個人在國外要照顧好自己,好好學習,要是遇到什么困難,一定要跟家里說。”沈逸則輕輕拍了拍女兒的肩膀,遞上一本厚厚的畫冊,里面裝滿了他多年來的繪畫心得與技巧,還有對女兒滿滿的祝福:“寶貝,爸爸相信你能在藝術的道路上綻放光芒,這本冊子就當是爸爸陪在你身邊的一點心意。”沈悅眼眶泛紅,用力地點點頭,轉身踏入安檢通道,小小的身影帶著堅定的決心,漸漸消失在人群中。
初到異國他鄉,沈悅面臨著諸多挑戰。語言不通成了她生活和學習上的第一道難關,課堂上教授講解的專業術語如天書般晦澀難懂,課后與同學們交流討論時,她常常只能懵懂地站在一旁,心中滿是焦急與失落。為了盡快跟上進度,沈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單詞、練聽力,晚上還會去參加語言交流活動,主動找當地人聊天,鍛煉口語表達。在宿舍里,她用便簽紙貼滿了房間,上面寫滿了各種生詞和短語,隨時隨地學習。
藝術課程的學習更是高強度且嚴苛。教授們對作品的要求極高,不僅要有獨特的創意,還要精湛的技藝來支撐。沈悅的第一幅作業就被教授批評得一無是處,“你的構思缺乏深度,技法也太過稚嫩,這完全不符合我們對這門課程的期待。”教授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她初來乍到的熱情,但沈悅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她把自己關在畫室里,對著畫架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反復研究大師作品,拆解每一筆每一畫背后的邏輯,不斷嘗試新的繪畫材料和手法。
日子一天天過去,沈悅逐漸適應了留學生活,她的努力也開始得到回報。在一次校園寫生比賽中,她憑借一幅描繪當地古老教堂的畫作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當她站在領獎臺上,手捧著獎杯,望著臺下異國面孔投來的贊許目光,心中滿是自豪,她知道,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與此同時,國內的家人們時刻牽掛著沈悅。安謐和沈逸每天都會掐著時間和女兒視頻通話,了解她的學習生活情況。安妮和陳宇也經常帶著自家孩子去看望哥哥嫂嫂,給他們帶去溫暖與陪伴,大家一起在視頻里為沈悅加油鼓勁。
在歐洲的學習生活愈發豐富多彩,沈悅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一起組隊參加各種藝術展覽、實踐項目。在一個名為“城市印象”的聯合創作中,沈悅和她的朋友們深入城市各個角落,挖掘那些不為人知的人文故事,再用繪畫、雕塑、攝影等多種藝術形式將其呈現出來。這個項目在當地引起了巨大轟動,不僅登上了藝術雜志,還吸引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沈悅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去知名藝術工作室實習的機會,能夠近距離接觸到國際一線的藝術創作流程。
實習期間,沈悅跟著導師參與一個大型公共藝術裝置的設計與制作。從最初的概念構思,到選材、搭建,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她常常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穿梭在工作室、工廠和施工現場之間。有一次,在搭建過程中遇到了結構不穩的問題,眼看著整個裝置可能會坍塌,沈悅心急如焚,她憑借自己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這段時間積累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最終成功化解危機。導師對她刮目相看,稱贊她:“沈悅,你有著超乎年齡的沉穩和才華,未來可期。”
幾年的留學生涯轉瞬即逝,沈悅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榮譽學成歸國。機場里,家人們手捧鮮花,翹首以盼。當沈悅走出通道,看到那一張張熟悉而親切的面孔,淚水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她知道,無論走多遠,家永遠是她最溫暖的港灣。
回國后的沈悅并沒有停止追逐夢想的腳步,她憑借在國外積累的人脈和經驗,開辦了自己的藝術工作室。起初,工作室面臨著客源少、資金緊張等問題,但沈悅沒有退縮,她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創作理念,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粉絲。同時,她積極參加各類藝術活動,與國內的藝術家、設計師們交流合作,逐漸打開了市場。
在工作室逐漸走上正軌之際,沈悅舉辦了自己的歸國首展。展覽現場,一幅幅精美的畫作掛滿了展廳,這些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藝術元素,展現出獨特的風格與魅力。曾經的老友們紛紛前來捧場,看著沈悅如今的成就,大家都感慨萬分。蘇御笑著說:“悅悅,你真的長大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們都為你驕傲。”安妮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當年那個拿著畫筆到處跑的小女孩,如今已經是知名藝術家了,時間過得可真快。”
沈悅站在展廳中央,望著周圍的親朋好友,眼中滿是感恩:“我能有今天,離不開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是你們讓我在追夢的路上從未感到孤單。這份情誼,我會永遠銘記在心。”這一刻,夢想與親情、友情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動人的樂章,為他們的故事續寫了更加絢麗的篇章。未來的路還很長,沈悅將帶著這份愛與力量,繼續在藝術的天空中翱翔,創造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