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為什么讀書人喜歡拿刀吃飯
- 三國:為興大漢,只能出將入相
- 夢中有紫色
- 2132字
- 2025-02-22 11:30:00
樊稠見城墻被突破,目眥欲裂,怒吼道:“賊子敢爾!”
猛地一甩手中長槍,槍尖寒光閃爍,瞬間刺倒一名聯盟軍士兵,隨即帶著親衛如猛虎般撲向登城的敵軍。
主將之一的張濟也在奮力抵抗,手臂早已酸痛不堪,身上的傷口不斷流血,但臉色依舊堅定如鐵。
然而聯盟軍的攻勢如洶涌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源源不斷。
越來越多的聯盟軍士兵登上城墻,守軍的防線逐漸被壓縮,城門也搖搖欲墜。
就在此時,曹操之目光忽被遠處云梯上一熟悉之身影吸引。
只見那人身手矯健,動作敏捷,雖于混亂之戰場上,卻顯得格外從容。
總覺得天天都能見到,不解的曹操面色一怔,心中疑惑:這是何人?為何如此眼熟?
隱約猜到答案,曹操迅速轉頭,看向身旁身材魁梧,面容剛毅,眉宇間透著一股沉穩之氣,手持長刀護衛在身側的李典,盤究道:“曼成,義涵何在?”
知道這是被發現了,李典神色一凝,有些心虛低聲答道:“主公,謝中郎已向袁盟主請命,與關羽、張飛、孫策一同率領一支攻堅小隊,自側翼登城,意圖暗殺守將?!?
這.....
為什么文士一天到晚總喜歡干武將的活?
得知謝伊去向,但來不及阻攔,最終曹操嘆了口氣,目光再次投向城墻,心中既擔憂又感慨。
戰場刀劍無眼,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為防謝伊不測,自己會損失一位賢才,曹操握緊長劍,嚴肅催促道:“傳令下去,加快攻勢,務必為義涵他們爭取時間!”
“是!”
明白這場仗多重要,李典趕緊領命,立即揮刀指揮士兵加強進攻。
而城墻上的廝殺愈發激烈,守軍的防線終于徹底崩潰,曹操之目光始終未離開那云梯上之身影。
......
“斬首守將!壓縮防線!”
就在防線即將崩潰之際,城墻另一頭突然傳來一陣更為激烈的喊殺聲。
樊稠和張濟心中一緊,以為是援軍到了,可轉頭望去,卻看到了令他們絕望的一幕。
只見帶兵的謝伊手持寒清月,身姿矯健,在守軍群中穿梭如鬼魅,劍刃閃爍著冰冷的寒光,每一次揮舞都能精準刺中守軍的要害。
孫策手持長槍,氣勢如虹,槍尖所指之處,守軍紛紛倒地。
關羽與張飛更是勇猛無比,關羽的大刀揮舞如狂風暴雨,刀光霍霍,將周圍的守軍砍倒;張飛則瞪著銅鈴般的眼睛,一把丈八蛇矛每一次刺出都能將守軍挑飛。
若非劉備昨日受傷,今日這幾人并肩作戰,攻勢必將更加凌厲。
“豎子休得放肆!”
樊稠怒目圓睜,不顧身上多處傷口,挺槍直刺謝伊。
謝伊白衣飄飄,身形如鬼魅般一閃,寒清月劍劃出一抹森冷劍光,直逼樊稠腰腹。樊稠急忙收槍回防,卻不想謝伊手腕翻轉,劍勢突變,寒清月擦著槍桿刺來。
樊稠大驚,側身急躲,仍被劍尖劃破鎧甲。
與此同時,張濟揮舞大刀,朝孫策猛力劈砍,刀風呼嘯。
孫策長槍一橫,奮力一擋。
“當”的一聲巨響,火星四濺。
張濟借勢下壓,欲將孫策長槍壓落,孫策卻猛地一抽槍,槍尖如靈蛇般刺向張濟咽喉。
危急關頭,張濟急中生智,偏頭躲過霸王槍,大刀再次橫掃,逼得孫策后退幾步。
另一邊左側的關羽大刀揮舞如車輪,將靠近的守軍紛紛逼退。
配合二哥的張飛丈八蛇矛左右突刺,萬夫莫敵之勢令守軍不敢近身。
“呀!”
一名守軍瞅準關羽大刀揮舞的間隙,舉刀砍向關羽后背。
“二哥小心!”
張飛眼疾手快,大吼一聲,一矛刺出,將那守軍刺倒在地。
而關羽則是回刀一斬,將另一名試圖偷襲的守軍頭顱斬落。
城墻右側,謝伊且戰且進,瞅準樊稠防守的空當,袖袍微動,隱藏的袖劍彈出,閃電般刺向樊稠胸口。
樊稠瞳孔驟縮,想要躲避卻已來不及。袖劍帶著凌厲的殺意,精準刺入他的心臟。
“呃....”
瞪大了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個白衣少年,樊稠張嘴欲呼,鮮血卻率先涌出,嗆得他無法發聲。
冷冷注視著他,謝伊手腕輕轉,抽出袖劍。
最終,樊稠的身體晃了晃,如同斷了線的木偶般倒下,生命的光彩迅速從他眼中消逝。
城墻上,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守軍在這凌厲的攻勢下,防線搖搖欲墜。
鮮血不斷流淌,染紅了斑駁的城墻磚石……
接連七日過去,攻城戰仍舊激烈進行,每一寸城墻都浸染著鮮血,攻城的士兵們前赴后繼,卻仍難以徹底突破防線。
虎牢關易守難攻,守城的將領樊稠雖然被謝伊暗殺,大量士兵被關羽、張飛、孫策以萬夫難擋之勇砍殺。
可是幸存下來的張濟卻如同打了雞血一樣,退居到了險要隘口處,仍舊帶著殘存部將堅守,每日都在交戰。
不過也不是沒有任何建樹,連日來的強攻,也讓虎牢關內的士兵折損兩萬左右,殘存的一萬士兵也被輪換戰術,折磨的心力交瘁,可謂是強弩之末,已經在不斷退守。
大概再過幾日,虎牢關就是囊中之物。
伴隨戰爭告捷,同樣也有負面影響將會到來。
諸侯難齊心!
深夜,寒風如同一頭猛獸般呼嘯著掠過聯盟軍的營地,尖銳的風聲似要將營帳撕裂,營帳被吹得獵獵作響,單薄的布面在狂風中劇烈顫抖。
營帳內,昏黃的燭光搖曳不定,在粗糙的牛皮帳壁上映出詭異的光影。
謝伊身著一襲素白長袍,靜靜地坐在簡陋的木桌前挑燈夜讀《春秋》。
書頁邊緣微微泛黃,在燭光的映照下,古樸的文字仿佛帶著歲月的溫度,盡管帳頂偶爾有沙土被風吹落,卻絲毫沒能干擾到謝伊的專注。
書中的忠義與權謀,讓他時而皺眉深思,時而微微點頭。
“中郎君?!?
就在這時,一個小兵匆匆走進營帳,身上帶著一股寒意,行禮后急切地說道:“有位從洛陽到的使者前來,已在帳外等候,說是有重要之事相商。”
洛陽來的?
帳內的燭光搖曳不定,映照出謝伊沉靜的面容,短暫思考到底來的是誰。
放下手中的《春秋》,謝伊抬眼看向匆匆進來的小兵,略一沉吟,隨即點頭道:“請他進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