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風起竹林
- 錦衣陳千戶,北鎮撫司第一斬妖刀
- 小林棋圣
- 2313字
- 2025-05-14 00:01:00
小島的清晨有些微涼。
陳楓走在市鎮的街道,身后跟著的船醫背著個醫藥箱。
這戚景通安排的,并再三囑咐,一定不能讓百戶大人的傷口受潮,以免化膿感染。
然而此時此刻,陳楓內心是絕望的。
因為島上的市鎮許多店鋪尚未開門,清冷的街道上連個包子鋪都沒有,肚子早就餓的咕咕作響,連著敲了幾家門都不見動靜。
這時船醫絮絮叨叨:“大…少爺,您不能再走了,快回到船上吧!”
這時民區附近,一群上了年紀的力巴漢子,排成長龍從民區出來,朝東南海岸跋涉。
他們有的推車,有的背著竹簍,手持砍刀抄網,或直奔海邊魚市,或一頭扎進紫竹林。
陳楓遠遠瞧見,頓時來了興致。
只因初入職時,外勤蹲守心理素質不達標,經常過五六個小時就直呼受不了,領導建議去漁具店買把三米六的手竿,到野塘磨煉耐心。
陳楓走進漁具店,頓時有了家的感覺。
從第一根手竿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什么抄網,釣箱,魚戶,遮陽傘,餌料……
各類浮標假餌也一應俱全。
每個月最少有一半的工資,拿去給偉大的釣魚事業做了貢獻。
幸好訓練的成果相當顯著。
短短半年,只要備足食物和水,無論刮風下雨,他都可以在水邊不眠不休坐滿48個小時。
如今聽聞淺水港有新鮮漁獲,說不定還能搞到大龍蝦跟石斑魚,陳楓激動得兩眼放光。
就當陳楓和漁民聊得正歡時,跟在身后的船醫不樂意了,連忙上前勸阻。
這么敗興的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
陳楓索性板起臉,耍起橫。
哪想船醫比他更橫,居然以死相逼道:“您要是一意孤行下海摸魚,就把卑職一刀刺死好了!”
陳楓聞言,氣得不行,為了發泄心中怨氣,惡狠狠一抬手,卻摸向后腦勺,說道:
“誰說我要去海邊摸魚了,你看那邊,那邊的竹林子不也能弄到些新鮮竹筍嘛,走走走,咱往那邊兒看看,這總可以了吧?”
船醫是個五十多歲的大夫。
見年輕的領導終于肯讓步,松了口氣,趕緊附和說道:“這就對了嘛!”
陳楓默默嘆息,主要是想起戚老爺子為了修船正忙里忙外,自己這號傷員也不太好意思給他添亂,也只能心馳云外,象征性到處轉轉。
說起船工,這可一點都不簡單。
若在內地,通常由市舶司協調管理。
其中包括大小船只的登記,備案,維修,保養,后勤供應,協調漕運衙門做河道勘探,清淤分洪,轉運稅賦,上貢輸捐等等。
有了市舶司的管理,民間想搞到大料木材修復船只也不太容易。
自從嘉靖初年大倭亂后,市舶司管得更嚴,經常核查龍骨大料有無外泄。
清流們滿以為,只要將雙桅大船牢牢握在手中,就能將徹底斷絕與海上貿易的往來,同時也斷絕佃農因被地主壓榨過多外逃出海。
殊不知…
經過十多年雨打風吹去,它們為保全東南地主利益織就的這張網,早已四處漏風了!
東南數百年來的問題,從來都是地主階級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殘酷斗爭。
太上道君于《道德真經》中曾言: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然而人們往往只記住了首句,卻忘了尾句中的“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此言何意?
不僅帝王要在黨爭中做的“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東南的總督,亦然。
否則,朝廷自上而下都要出大問題。
所幸當下這個時間節點,代表地主利益的權力集團還沒有朝雙嶼港開炮。
記得來之前…
陸炳給陳楓派了個任務:
讓他順路摸排一下江南幾個賦稅大省的土地兼并情況,士族瞞報的稅務情況。
為了方便調取資料,陸炳把他的指揮中樞都讓了出來,讓陳楓坐鎮并委以全權。
那幾日,陳楓吆五喝六,頤指氣使,狠狠過了一把錦衣衛指揮使大人的癮。
都說權力使人腐化,這話一點不假。
陳楓才坐到位置幾天,吃飯的邀請絡繹不絕,像是要把門檻都踏破似的。
只因早些時候,鎮撫司中的一線精銳已被陸炳抽調走了,所以前來討好陳楓這位“二祖宗”的,都是能力不太出眾的二三線精銳。
這些人雖然能力不差,但做起事情一板一眼,想要把機會給他們,需要有個統籌全局的強力領導,才不至于手忙腳亂鬧出紕漏。
也不知道陸炳是不是故意找的替身,讓替身出面做統戰,收攏這些錦衣衛的心。
陳楓每每想起…
總覺得自己好像被陸炳利用了一般。
收回思緒。
紫竹林間拂過陣陣清風。
所謂的“紫竹林”,是當地的特色。
因山中巖石呈紫紅色,剖視可見柏樹葉、竹葉狀花紋、稱紫竹石,后人在此栽紫竹而得名。
后來,道場常有僧侶作偈道:
“紫竹林中觀自在,蓮花座上現如來。”
這處被認為是超脫塵世的桃園之所,能隔絕塵世中的一切煩惱。
后來漸漸的,不僅普陀山,即便東海之濱,或者整個中原,好像只要往林間栽上幾株紫竹,這林子就能稱作“紫竹林”了。
陳楓順著溪流走了幾步,看到林間許多伐竹工人在不停砍伐著竹子。
他們分布零散,東一個,西一個,富有規律地掄著柴刀,不斷砍在竹子上,組合在一起,像是發出如啄木鳥般“噠噠噠”的聲響。
陳楓瞎逛了許久,看到有個老人腳下戰利品頗豐,用十字鎬挖了幾個竹筍。
對比發現,除了幾個竹筍以外,老人似乎對老竹子情有獨鐘,逮著一棵一通猛砍,但砍了許久,也才砍出個手指頭寬的缺口。
陳楓覺得有趣,湊上問道:
“老人家,我看別人都伐新竹,你為何卻逮著一棵老竹不放啊?”
“嘿!小弟,你這就不懂了吧?”
老者咧嘴一笑,頭也不抬解釋道:
“他們伐新竹,是要整條運回去造房蓋屋用的,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不能搬不能抬,只怕挖幾顆筍,砍點老竹當柴禾燒飯就行。”
陳楓又問:“那老爺子,您老在這座島上住了多久啊?不會世世代代都在這住的吧?”
“那不能,至于來了多久,不記得了!”
老人家連連擺手,陷入了回憶…
過了許久艱難道:“遙想當年,我也是個海員,曾游歷各國,后來遇到風浪,要不是得恩公相救,老頭子恐怕早死在海盜的手里了。”
“嘁,吹牛逼誰不會?”陳楓小聲蛐蛐了一聲,指著地上的竹筍跟老竹,問道:
“老人家,把這幾顆筍賣給我吧?還有那些老竹,我用銀子買,就地生火鬧個叫花竹筍,您看二兩銀子夠不夠?大概能買兩擔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