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1封量子加密郵件等待接收。“
林曦少校的智能腕表在凌晨三點振動起來。她翻身坐起,作訓服肩章上的北斗徽標在艙壁應急燈的照射下泛著微光。火星科考站的穹頂外,沙塵暴正拍打著復合裝甲玻璃。
全息投影在狹小的休息艙內展開,未婚夫陸沉的面容出現在畫面里。他身后是昆侖山哨所的觀察窗,暴風雪在玻璃上結成冰花。
“小曦,今天巡邏時在7號界碑下發現了有趣的東西...“陸沉的聲音帶著電磁干擾的雜音,他舉起一塊泛著藍光的月巖碎片,“據檢測,這可能是上古文明的通訊器殘骸。“
林曦的指尖穿過投影,量子觸覺傳感器傳來巖石冰涼的質感。突然,殘骸上的紋路與她實驗室里正在研究的外星機械碎片完美重合。
火星實驗室里,林曦將兩份樣本放入量子比對儀。儀器嗡鳴運轉時,她摸出貼身攜帶的紙質筆記本——這是陸沉去年通過補給飛船捎來的,每頁都浸著昆侖山冰雪的氣息。
“林博士!“助手突然驚呼,“兩個樣本的量子簽名完全一致!“
投影屏上,數據流組成一段三維星圖。林曦認出了其中幾個關鍵節點:昆侖山哨所、永暑礁監測站、火星科考站...以及一個陌生的坐標,正位于小行星帶邊緣。
她翻開筆記本最新一頁,陸沉剛勁的字跡映入眼簾:“今日發現,界碑的量子共振頻率與《詩經·秦風》的平仄規律吻合...“
昆侖山的暴風雪持續了七天。陸沉蹲在哨所的通訊室內,將今日發現刻在一塊鈦合金板上:
“小曦,今日巡邏隊在冰川下發現機械構造體,其材質與你上月描述的...“
他的筆尖突然頓住。監控屏幕顯示,9號界碑附近的量子探測器突然集體離線。抓起戰術頭盔沖出門時,陸沉沒忘記將金屬板塞入量子傳輸艙——這是他們跨越地火距離的“情書快遞“。
暴雪中,陸沉的戰術手電照出一隊正在界碑上安裝設備的黑衣人。
喀喇昆侖的寒風裹著雪粒子,打得觀察哨的鋼化玻璃啪啪作響。上尉陸沉借著戰術手電的光,在值班日志上劃掉又一天。窗外,7號界碑在月光下泛著冷硬的青灰色,碑身上“中國“兩個紅漆大字已經有些斑駁。
他摸出兜里那封被體溫焐熱的信。信封上蓋著成都的郵戳,邊角已經起了毛邊——這是未婚妻林曦這個月寄來的第三封信。
“沉哥:
今天醫院接診了個高原病退役兵,他說在昆侖山服役時見過你...“
陸沉的嘴角不自覺揚起。信紙上的消毒水味混著淡淡的梔子香,讓他想起離別前夜,林曦把臉埋在他作訓服里說的那句:“等你回來,咱們就結婚。“
成都軍區總院的護士站,林曦正往病歷上貼標簽。墻上的電子鐘顯示23:17,她揉了揉發酸的后頸,摸出抽屜里未寫完的回信。
“陸沉:
今天做了8臺手術,最后那個戰士才19歲,肺水腫拖成了多器官衰竭...“
筆尖突然洇開一團墨漬。她想起上周那個被直升機送下來的小戰士,昏迷中一直喊著“班長別管我“。當時監護儀的警報聲,跟陸沉最后一次視頻時,他身后響起的集合哨一模一樣。
護士長突然推門進來:“林醫生,3床血壓掉了!“
林曦把信紙往抽屜一塞,白大褂帶起的風掀開了桌角的相框——里面是她和陸沉在軍校畢業時的合影,兩顆年輕的心臟隔著夏常服,跳著同樣的頻率。
哨所的暴風雪警報響徹走廊。陸沉系緊防寒面罩,看了眼貼在儲物柜里的照片——林曦穿著護士服,正在給藏族阿媽測血壓,陽光透過窗欞,在她肩上灑下金色的光斑。
“連長!“通信兵頂著風雪撞開門,“光纜又被刮斷了,搶修隊至少需要三小時!“
陸沉攥了攥兜里的信。今天是他和林曦相戀五周年紀念日,約好要視頻的。他抓起工具箱:“我帶人去看看。“
零下40度的寒風像刀子般割著臉。陸沉跪在雪地里接續光纖時,手指很快凍得失去知覺。他想起林曦信里寫的:“給你們哨所寄了凍瘡膏,別老說用不著...“
搶修完畢已是深夜。通訊恢復的瞬間,手機彈出林曦的留言:“剛下手術,知道你那邊肯定又斷網了。平安就好,我等你。“
林曦的生日那天,醫院收到了來自昆侖山的特殊包裹。拆開層層防震泡沫,里面是個用炮彈殼打磨的花瓶,瓶身刻著雪山與格桑花的圖案。
“這傻子...“她紅著眼眶摩挲彈殼上的編號,正是陸沉第一次立功時用的那枚。
護士們圍過來起哄時,急診鈴突然大作。林曦邊跑邊把花瓶塞給同事:“幫我放值班室!“
搶救持續到凌晨。當患者終于脫離危險,她癱坐在更衣室里,才看到陸沉發來的照片——整個哨所的官兵站在界碑前,舉著“林醫生生日快樂“的橫幅,每個人的防寒面罩上都畫著歪歪扭扭的蛋糕圖案。
第二年開春,陸沉終于休上探親假。他穿著常服站在醫院門口,看林曦小跑著穿過馬路,護士服口袋里露出半截聽診器。
“報告林醫生!“他突然立正敬禮,“上尉陸沉申請歸隊!“
林曦笑著笑著就掉了眼淚。她摸出兜里皺巴巴的信紙——那是陸沉去年在暴風雪夜寫的,因為光纜中斷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