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聊齋林淵只想做莽金剛
- 同時穿越,從封神西游聊齋開始!
- 喜歡吹風機的狐貍
- 2041字
- 2025-02-09 12:00:00
【西游林淵】:@聊齋林淵,我這邊最近要出去做點事,暫且不能傳輸力量給你了。
【聊齋林淵】:沒事,反正就差最后一次,我就和你的層次差不多了,而且我現在剛好也準備和師父前往蘭若寺了。
【封神林淵】:終于要前往蘭若寺了么?你先前的力量,就算對付不了那千年樹妖的姥姥,對付等閑小鬼,應該很簡單吧?
【聊齋林淵】:誰知道呢?我對我的實力在這個世界其實并沒有多少概念。
【西游林淵】:我們的世界終究不同,你現在差不多有我九成的實力,這種實力,在我的世界,對付剛剛誕生的孤魂野鬼肯定是沒問題的。
但厲鬼估計就有點難。
不過說不定在你的世界,你現在的實力,就足以對付一般厲鬼呢?
【聊齋林淵】:可是我就只會拳腳,鬼魅這種東西,碰不到吧?
【西游林淵】:你應該能夠做到氣血外放了吧?
【聊齋林淵】:能是能,但并不熟練。
【西游林淵】:那就共享我的記憶,我最近給你傳輸了力量后,就在學習操縱自己的妖力與氣血,對這方面倒是挺熟悉。
隨即。
西游林淵就發起記憶共享。
片刻后。
【聊齋林淵】:記憶共享竟然還有這種效果,這哪是記憶共享,這直接將我們各自的感悟都同步了啊!
【封神林淵】:記憶共享還得搭配能力傳輸,畢竟正常情況下,我們就算共享了記憶,其他世界的功法什么的,估計也不能在另一個世界修行。
但兩者結合,你們就能做到修行我這里的青木長生訣了。
【西游林淵】:感覺更是因為本質上我們的世界,都是有著仙道修行的體系,如果來了一個沒有仙道修行的體系,估計可能會被扭曲成別的。
例如,青木長生訣如果放到一個異能世界,可能就會變成一種吸納太陽能與草木生命精華的異能。
【封神林淵】:誰知道呢,反正聊天群的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許多。
【聊齋林淵】:確實,但是如果聊天群能夠更清晰的將我們的實力表現出來就好了,現在我們傳輸力量,都靠著一種感覺。
得到力量了,還得計算一下數值,真麻煩。
【西游林淵】:我也覺得,但可惜先前的升級日志不是說了,這已經就是最終版本了。
【封神林淵】:你們真是貪得無厭,就聊天群現在的能力,我們互幫互助,已經能夠飛速提升了,要懂得知足!
【聊齋林淵】:難道你不想更清晰一點?
【封神林淵】:想。
【聊齋林淵】:嘁~
【西游林淵】:@聊齋林淵,你剛才同步我的記憶,應該也知道了我最近了解到的有關人類在煉精化氣前,筑基之時的實力劃分吧?
與我們妖族統稱為小妖不同,你們人類在這個筑基階段,有九境,分別為“淬體三煉”,“養氣三煉”,“通感三煉”。
九境之后,哪怕沒有得到一本真正的仙道功法,也能自我嘗試吐納天地靈力,進行煉精化氣的修行,只是效率可能會很慢。
而且也不具備什么特點。
你現在應該差不多就是處在“淬體三煉”的階段,具體來看,大概就是銅皮境?
【聊齋林淵】:管他什么境,我們只管堆疊精氣神數值就行!
【西游林淵】:....有道理。
【聊齋林淵】:其實我也挺喜歡肉身莽夫的路子,要不我們換換?你著重于神的提升,我著重于精?
【封神林淵】:你有那個條件嗎?別人的天賦就在肉身,你...有沒有修行天賦都是個問題。
【西游林淵】:其實都是無所謂的,難道你們沒有發現,通過聊天群傳輸而來的精氣神本源,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決定接收的力量是著重于體魄,還是著重于氣,亦或者神嗎?
【聊齋林淵】:嗯?還有這說法?
【西游林淵】:是的,雖然我一直在向你傳輸力量,但我這幾日從@封神林淵那接收他“犯病”的力量,就發現了這種情況。
可能是因為我最近也在仔細的鍛煉力量的微操,因此才發現了這點。
現在你們和我同步記憶,接收到我對力量的微操感悟,后邊應該也能夠發現這點。
【聊齋林淵】:那豈不是說,我們完全沒必要單獨發展一個方向,依照自己的興趣來就行了?
反正聊天群會將我們的精氣神統合為一種更為純粹的本源。
【封神林淵】:話雖如此,但是我們各自肯定有各自擅長的方向。
@西游林淵,他毫無疑問更擅長肉體,@聊齋林淵,而你從小念佛,精神方面顯然更有優勢。
我嘛,我這里天地靈力充裕,單純仙道法力想來更好。
而且,我們每個人往不同的方向走,到時候能力互相傳輸,手上掌握的手段都能更多。
你們想想,與敵人作戰時,別人可能看我們體魄強健,就以為我們是肉體強大,但實際上我們的術法同樣不差,精神力量更不落后多少!
這樣當一個六邊形的全能戰士不好嗎?
【西游林淵】:確實,所以我們還是各自選一個不同的方向就好。
現在聊天群里就我們三個,未來會不會再來其他的林淵都不知道,這種情況下,還是盡可能的協調吧。
聊齋林淵見此,頓時有些失望,但又無可奈何的在群里道:
“好吧,可是我真的很想走肉身莽穿一切的路子。”
【封神林淵】:很簡單啊,你修行的時候研究精神方面的東西,戰斗的時候走肉身的路子不就行了?
腦子怎么就轉不過彎呢?
【聊齋林淵】:唔...有道理!
而聊齋林淵就這么一邊與另外兩個自己就這么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一邊則慢悠悠的跟在自己的師父身后,向前而去。
他們并沒有帶什么行李。
作為和尚。
自然是出門一個缽盂便好了。
餓了找人施齋化緣,困了就找個破落廟睡。
老和尚教導林淵說:
“塵世多苦,心如蓮舟,唯有自渡,方至彼岸,凈淵啊,你要學會習慣這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