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殊途同歸
- 烽火同盟
- 彭南欽
- 1709字
- 2025-02-01 23:05:03
1940年春,隨著抗日戰爭的持續,華北的戰場逐漸進入了膠著狀態。日軍在正面戰場上進攻受阻,轉而加大了對敵后根據地的掃蕩和破壞。然而,正是這些山區、村莊的游擊隊和地方民兵,成了這場戰爭中的隱秘力量,他們在敵人看不見的地方,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國共兩黨在長時間的磨合與合作中,逐漸意識到,單靠一方的力量無法在這場持久戰中取得最終勝利。1940年,國民政府與共產黨再次達成默契,決定加大聯合力量,在敵后戰場上展開更多的游擊戰斗。
這一次的任務,是摧毀日軍在冀東地區的一個重要軍事補給線。這個補給線是敵軍維持在華北地區作戰的重要支柱,一旦斷裂,日軍在該地區的戰力將大大受限。然而,任務的執行并非易事,敵軍在該地區已經加強了防備,且地勢復雜,暗藏許多日軍的伏擊。
在這一任務中,楊震東再次擔任指揮官,這一次,他將與李若濤一道合作。李若濤是共產黨的精銳指揮官,也是楊震東的老朋友。盡管兩人之前有著一些政治上的分歧,但在共同的抗日目標下,彼此的關系已經從最初的敵對逐漸過渡到信任與合作。
“震東,任務很危險,你準備好了嗎?”李若濤看著楊震東,語氣中帶著一種難以掩飾的緊張。他與楊震東不同,他帶著的是共產黨精銳游擊隊員,他們擅長地形作戰、伏擊戰術,雖然人數較少,但反應極為迅速。而楊震東則帶著國民政府的正規部隊,裝備精良、紀律嚴明,但在這種復雜的戰場環境下,能否發揮出優勢仍然是未知數。
“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必須擊中敵人的要害。”楊震東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相信,合作能夠帶來勝利。敵人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之間的分歧。”他說得不無道理,這些年來,國共兩黨雖然有著不同的政治理念,但他們已經深知,只有彼此信任、并肩作戰,才能共同走到勝利的終點。
夜幕降臨,兩支隊伍已經在計劃好的地點匯合,準備開始這場極其危險的伏擊戰。根據情報,日軍的補給隊將在夜間通過這片山谷。如果一切順利,聯軍將會在山谷兩側設置埋伏,打擊敵人一擊致命。
“所有人都準備好了嗎?”楊震東向隊伍發出最后的指令,李若濤站在他的旁邊,沉默地注視著周圍的戰士們。
“準備好了,隊長。”一名來自共產黨游擊隊的隊員回答道,他的眼中沒有一絲畏懼,反而充滿了決心。
在漫長的等待中,山谷里的一切顯得異常安靜,只有偶爾傳來的風聲和樹葉的沙沙聲。突然,遠處傳來了汽車的轟鳴聲,聲音越來越近,最終停頓在谷口。戰士們的心跳也隨之加速,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就在敵人車隊緩緩駛入預定的伏擊圈時,楊震東給出了進攻的信號。頓時,山谷兩側的戰士們如同猛虎撲食,火力驟然爆發,密集的槍聲響徹山谷。日軍完全沒有反應過來,車隊被直接打亂,數名日軍士兵倒在血泊中,車隊指揮官慌亂中試圖指揮撤退,但已經為時已晚。
然而,戰斗并未如預想中的順利。就在聯軍準備徹底摧毀敵軍時,一支日軍增援部隊出現在山谷的另一端,試圖切斷聯軍的撤退路線。情勢瞬間變得復雜起來,敵人的增援兵力明顯強于聯軍,局勢危急。
李若濤冷靜地指揮自己的隊員進行游擊戰術,利用山林的掩護與敵人周旋。楊震東則帶著國軍部隊用火力壓制敵人增援部隊,企圖為撤退爭取時間。
“震東,敵人增援太快,我們得盡快脫離!”李若濤的聲音透過無線電傳來。
“不要慌張,我們守住這個位置,保證大家能安全撤離。”楊震東回應道,心中雖有焦慮,但眼前的局勢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就在雙方對峙的緊要關頭,突然從山谷深處傳來一陣猛烈的炮火聲,原來是另一支抗日部隊趕到支援。那支部隊由地方民兵組成,他們不屬于任何黨派,但他們同樣是抗日的先鋒。這支隊伍在敵人未曾察覺的情況下,從側面包圍了敵軍增援部隊。
戰局瞬間發生了逆轉,敵軍增援部隊被徹底摧毀,余下的日軍士兵紛紛投降。
“我們成功了!”李若濤與楊震東同時松了口氣。
雖然這場戰斗充滿了未知和險阻,但最終,憑借著國共兩黨和地方武裝的通力合作,敵人的重要補給線被徹底摧毀,日軍在冀東的作戰能力遭到重創。
“這次勝利,屬于我們每一個人。”楊震東在戰后的簡短講話中說道,“無論我們來自哪里,信仰如何,今天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共同為抗戰做出了貢獻!”
這是一次國共合作的勝利,也是兩黨信任與合作的象征。在這片血與火的土地上,英雄們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