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內憂外患,力挽狂瀾
隨著蘇哲等人成功摧毀蒙古軍隊的糧草儲備庫,南宋邊境暫時迎來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但蘇哲心里清楚,這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蒙古軍隊必定會醞釀一場更為猛烈的報復行動。于是,他一刻也不敢懈怠,回到臨安后,便全身心投入到火器部隊的強化訓練以及軍事防御體系的完善工作中。
與此同時,臨安城內卻暗流涌動。朝中一些對蘇哲心懷嫉妒的官員,見他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又深受皇帝和丞相的賞識,威望與日俱增,心中愈發不滿。他們開始暗中勾結,試圖尋找機會打壓蘇哲,破壞他的軍事改革計劃。
這日,蘇哲正在校場指導火器部隊進行實戰演練,突然接到通知,讓他即刻前往丞相府。蘇哲心中隱隱覺得有些不安,但還是迅速收拾好行裝,騎馬趕往丞相府。
來到丞相府,蘇哲發現氣氛異常凝重。陳宜中正坐在書房里,臉色陰沉,手中緊緊握著一份奏折。看到蘇哲進來,陳宜中微微嘆了口氣,將奏折遞給了他。
蘇哲接過奏折,仔細閱讀起來。只見奏折上羅列了蘇哲的多項“罪狀”,指責他在軍事改革中獨斷專行,浪費國家大量錢財,還私自招募士兵,有謀反之心。奏折的末尾,還聯名了數位朝中大臣,要求皇帝徹查蘇哲。
蘇哲看完奏折,心中又氣又怒。他知道,這肯定是那些心懷不軌的官員在背后搞鬼。他強壓怒火,對陳宜中說道:“丞相大人,這分明是有人故意陷害我!我一心為了國家,為了抗擊蒙古,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南宋的安危,絕無半點謀反之心。”
陳宜中點了點頭,說道:“蘇將軍,我自然是相信你的。這些年你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我都看在眼里。但這份奏折是多位大臣聯名呈上的,皇上也不能置之不理。明日早朝,皇上定會提及此事,你一定要做好準備,為自己辯護。”
蘇哲心中明白,明日早朝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向陳宜中告辭后,回到府邸,便開始仔細思考應對之策。他深知,想要在朝堂上說服眾人,不僅要有理有據地反駁那些莫須有的罪名,還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第二天,蘇哲早早地來到了朝堂。隨著皇帝的一聲“上朝”,早朝正式開始。大臣們紛紛上前,向皇帝匯報各自的工作。就在這時,御史大夫站了出來,手持那份彈劾蘇哲的奏折,向皇帝啟奏道:“陛下,蘇哲在軍事改革中肆意妄為,勞民傷財,如今已引起了朝中諸多大臣的不滿。懇請陛下徹查此事,以正朝綱。”
皇帝接過奏折,眉頭緊鎖,他看向蘇哲,問道:“蘇愛卿,御史大夫所言,你有何解釋?”
蘇哲向前一步,拱手行禮,說道:“陛下,臣冤枉!臣自組建火器部隊以來,一直兢兢業業,致力于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保衛國家的安全。臣所做的每一項改革,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目的是為了讓南宋在與蒙古的戰爭中占據優勢。至于說臣浪費錢財,私自招募士兵,更是無稽之談。臣所花費的每一筆軍費,都有詳細的賬目記錄,隨時可以接受朝廷的審查。而招募士兵,也是為了擴充軍隊的規模,增強國防力量,這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
御史大夫冷哼一聲,說道:“蘇哲,你說得倒是輕巧。你口口聲聲說為了國家,可你的改革卻讓許多傳統將領失去了職位,引起了軍隊內部的混亂。這難道也是為了國家嗎?”
蘇哲不卑不亢地回應道:“御史大夫,時代在變,戰爭的形勢也在變。傳統的軍事制度已經無法適應如今的戰爭需求。臣對軍隊進行改革,是為了淘汰那些陳舊的觀念和方法,引入更先進的軍事理念和技術。至于說一些傳統將領失去職位,那是因為他們無法適應新的戰爭模式。臣在選拔人才時,始終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任人唯賢,絕無偏袒。”
朝堂上的大臣們聽了蘇哲的話,有的點頭表示贊同,有的則依然持懷疑態度。皇帝沉思片刻,說道:“蘇愛卿,你說你的改革是為了國家好,那你能否拿出一些實際的成果來證明呢?”
蘇哲心中早有準備,他說道:“陛下,臣請求在朝堂上進行一場火器演示,讓各位大人親眼見識一下火器的威力。這樣,大家就能明白臣為何如此重視火器部隊的建設了。”
皇帝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同意了蘇哲的請求。于是,蘇哲命人將一些小型火器抬到了朝堂之上。他親自為皇帝和大臣們演示了突火槍、火炮等火器的使用方法,并詳細講解了這些火器在戰場上的優勢。
隨著一聲巨響,火炮發射出的炮彈準確地擊中了遠處的目標。大臣們被這巨大的威力所震撼,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就連那些原本對蘇哲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也開始對火器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
蘇哲趁機說道:“陛下,各位大人,正是因為有了火器部隊的存在,我們才能夠在與蒙古的戰爭中取得多次勝利。火器的威力大家已經看到了,它不僅能夠有效地打擊敵人,還能夠極大地鼓舞我軍的士氣。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發展火器技術,加強火器部隊的建設,那么南宋必將在未來的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皇帝聽了蘇哲的話,心中十分滿意。他說道:“蘇愛卿,今日你的演示讓朕大開眼界。看來你的軍事改革確實是有成效的。朕相信你是一心為了國家,那些彈劾你的奏折,朕就不予理會了。不過,你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多與朝中大臣溝通交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蘇哲連忙跪地謝恩:“陛下圣明!臣一定牢記陛下的教誨,努力為國家效力。”
經過這場朝堂風波,蘇哲成功地化解了危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和軍事改革計劃。但他也深知,朝中的反對勢力依然存在,自己今后的道路依然充滿了挑戰。
就在蘇哲忙于應對朝堂內的紛爭時,邊境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蒙古軍隊再次集結了大量兵力,準備對南宋發動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進攻。這一次,蒙古軍隊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加強了糧草儲備和后勤保障,并且制定了更為周密的作戰計劃。
蘇哲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刻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他馬不停蹄地趕到邊境,與駐守在那里的將領們商討應對之策。經過一番分析和研究,蘇哲發現蒙古軍隊這次的進攻重點依然是臨安城。他們企圖通過強大的兵力優勢,一舉攻破臨安城,滅亡南宋。
蘇哲深知臨安城的重要性,一旦臨安城失守,南宋將徹底滅亡。他決定采取“圍魏救趙”的策略,率領一支精銳部隊,繞過蒙古軍隊的主力,直搗蒙古軍隊的后方重鎮——大都。他認為,只要能夠對大都構成威脅,蒙古軍隊必然會回師救援,這樣就能減輕臨安城的壓力,為南宋軍隊贏得寶貴的時間。
然而,這個計劃充滿了風險。大都作為蒙古的都城,防守十分嚴密,而且路途遙遠,途中還會遭遇蒙古軍隊的重重阻攔。但蘇哲沒有絲毫猶豫,他堅信只有出奇制勝,才能在這場生死之戰中取得勝利。
在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后,蘇哲率領著數千名精銳士兵,踏上了前往大都的征程。他們一路風餐露宿,避開了蒙古軍隊的多次巡邏,終于來到了大都附近。
蘇哲并沒有急于發動進攻,而是先派人對大都的城防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偵察。他發現,大都的城墻高大堅固,城門緊閉,城墻上布滿了弓箭手和投石車。要想強攻大都,幾乎是不可能的。
蘇哲陷入了沉思,他苦苦思索著破城的辦法。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報告說,他們在大都城外發現了一條廢棄的地道,似乎可以通往城內。蘇哲聽后,心中大喜,他立刻帶領士兵們來到地道口,親自查看了地道的情況。
經過一番探查,蘇哲發現這條地道雖然狹窄破舊,但確實可以通往大都城內。他決定利用這條地道,發動一場突襲。他挑選了數百名身手敏捷的士兵,組成了一支突擊隊,讓他們攜帶武器和炸藥,從地道潛入大都城內。
深夜,月黑風高。突擊隊的士兵們悄悄地從地道潛入了大都城內。他們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計劃,迅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向城內的各個重要目標發起攻擊。一時間,大都城內火光沖天,喊殺聲四起。
蒙古軍隊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他們紛紛從睡夢中驚醒,倉促應戰。然而,突擊隊的士兵們個個英勇善戰,他們利用地形的優勢,與蒙古軍隊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與此同時,蘇哲率領著大部隊在大都城外發起了佯攻。他們點燃了大量的火把,制造出一種大軍壓境的假象,吸引了蒙古軍隊的注意力。
蒙古軍隊以為南宋軍隊真的要攻打大都,連忙調集大量兵力進行防守。就在他們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突擊隊的士兵們已經成功地摧毀了大都城內的幾個重要軍事設施,包括糧草庫、武器庫和指揮中心。
蒙古軍隊的指揮系統陷入了混亂,士兵們士氣低落,戰斗力大打折扣。蘇哲見時機成熟,下令發起總攻。他率領著大部隊迅速攻入大都城內,與突擊隊的士兵們會合。在他們的前后夾擊下,蒙古軍隊徹底潰敗,紛紛四散逃竄。
蘇哲成功地占領了大都,這一消息傳到蒙古軍隊的前線后,引起了極大的恐慌。蒙古軍隊的將領們擔心大都有失,連忙下令撤軍,回師救援。
臨安城的危機終于解除了,南宋軍隊在這場生死之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蘇哲再次成為了南宋的英雄,他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百姓們的敬仰和愛戴。
然而,蘇哲并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知道,這場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南宋依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他將繼續努力,為了南宋的繁榮昌盛,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