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贛醫度過的第一個冬天,天氣反常忽冷忽冷,在默默添衣減衣的循環中我想起了我家鄉的冬。家鄉在GZ市尋烏縣,接近廣東,是一個被群山環繞的小城,冬天不是太冷(溫度不太低),雪也是個稀罕的東西,但就是這樣的冬記錄下了我暖暖的童年。
按地理分界來說南方位于秦嶺淮河以南,冬季的寒冷是遠遠比不上北方的,但到冬天仍停不下的雨讓人們更加難熬。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冬比現在冷一些,早上去上學時能看到地面一層薄薄的凍土到中午回家時還未融盡。
小時候很怕冷,年年冬天耳朵都會凍得通紅,小伙伴們都笑我耳朵變成了臘腸。雙手插兜已經滿足不了我的需求了,只好雙手上下一疊伸進對面的衣袖里,這也讓我的衣袖異常寬大。
冬天太陽睡了懶覺,直到中午才暖和些,哈出口氣也能在空氣中清楚地看到,我和小伙伴樂于哈出白氣又用手把它驅散。
早上起來看到田里的枯草上掛滿了霜,底下泉水緩緩流過,抬頭望去,群山皆是云霧繚繞,像極了仙家洞府。那里有沒有住著個老神仙?他有沒有養只仙鶴?他會不會注意到我?
還記得一到冬天媽媽就會拿著一袋花花綠綠的毛線,一邊烤火一邊納鞋底。我也在一旁烤火,但卻坐不住,一會兒用樹棍攪攪火籠(取暖用具,內置炭火)里的火炭,一會兒翻翻袋子里的毛線。
有時把毛線翻的打結,媽媽也不生氣,一邊理順毛線一邊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
貓跟我一樣也是個怕冷的主,一到冬天就把自己的身體卷起來,乍一看去像個毛茸茸的小圓枕,走近了才看得出貓的形態。
我喜歡把這只“貓枕〃放在膝上,摸著它柔順的毛,就在想這一身皮毛冬天一定很暖和,那到了夏天貓咪會不會熱得想脫了這一身毛呢?那時家里有兩只貓,一大一小,是母女。
到了冬天兩只貓總是喜歡蹲在大頭電視機(一種老式電視機,屏幕后部分突出)上,靠著電視機的散熱取暖,還會相互舔著對方的耳朵,這看起來像極了母慈女孝。
冬天我最喜歡做的事是燒洗澡水,在灶前一邊生火一邊烤紅薯,世間最愜意的事莫過于此吧。烤紅薯也是門學問,在選材上不可貪大,太大的紅薯里面很難烤熟。
紅薯不宜置于火中,以免將皮燒成碳,吃著也容易上火。我常是將底下的柴抽出放在上面,使底下形成一個通風口,而紅薯就置于通風口的最深處。
當水燒開了的時候紅薯也差不多烤好了,用余灰蓋住,洗完澡后扒拉出來還熱乎著,從中間掰開里面的肉烤得焦黃,一口咬下去紅薯的甜和香在嘴里炸開,就算被燙的直哈氣也不愿意吐出來。
吃完后手上都是炭黑,悄悄地把它抹到小貓的身上,讓小貓看起來灰頭土臉的,我笑著大喊:“媽,我們家貓又在灶膛里睡覺了!”
現在想來這些事也過去三五年了,但卻還像是昨天的事,讓我記憶猶新。童年的調皮搗蛋、童年的嬉笑怒罵、童年的無憂無慮,這些都是我最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