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品牌飛:互聯網+時代的品牌騰飛9步法
- 石建鵬
- 3288字
- 2025-02-11 17:04:54
序言
用互聯網思維成功打出品牌
營銷等于營消
什么是營銷?現在的營銷跟傳統的營銷有什么不同?傳統的營銷是營造氛圍,使用的是賣方語言,即我有什么,我就賣什么。現在的營銷等于“營消”。“營消”就是營造氛圍的同時,轉化思維方式,站在客戶的立場和角度來描述產品與服務,也就是要學會使用買方語言描述產品與服務。正如,一個人能與另一個人互動交流產生共鳴,往往是因為這個人說的話、做的事符合對方的需求和關注,或者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的。
現在,我們做POP(Point of Purchase,意為“賣點廣告”,又名“店頭陳設”)、易拉寶、網頁、網站,對產品進行營銷,就要轉化思維,從買方的角度來呈現產品內容,從而增強互動性,使得客戶更易于接受產品,實現從營銷到“營消”的真正轉變。
互聯網思維,你懂嗎?
當下,互聯網思維很熱,懂的人和不懂的人都在談論。有人說,互聯網思維是把產品做到極致,給用戶提供最大的方便,如果能免費更好。有人說,互聯網思維是有更多機會宣傳自己的產品,更直接一點兒。也有人說,我理解的互聯網思維包含幾個層面:第一個是產品層面,產品要有獨特性,而且是做到極致的、簡約而不簡單的;第二個是營銷層面,要擺脫大把燒錢的廣告模式,通過互聯網的傳播渠道——自媒體來做營銷;第三個是渠道層面,縮減中間環節,跟用戶直接對接,互動交流;第四個是運輸層面,物流配送要快,體驗要好。還有人說,我對電腦不太懂,但是我對互聯網思維有感悟,那就是把傳統的生意從線下挪到線上,通過平臺交流、即時通訊軟件交流,用“海陸空”的方法找到自己想做的產品項目……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聯網思維?
對互聯網思維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實際上,互聯網思維主要是從兩個角度來說的,一個是產品,一個是用戶。也就是要把產品做到極致,而且符合用戶需求。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小米手機,雷軍曾說,把握戰略點,把握時機,要遠遠超過戰術。一頭豬站在風口,臺風大,它就能飛起來。用這個比喻形容小米非常恰當。小米之所以能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們運用了互聯網思維。
“小米模式”詮釋互聯網思維
小米,這個2011年殺進“紅海”的手機廠商,用短短4年時間將銷售額從一年5億元提升至半年300億元。
支撐這張瘋狂成績單的,是小米依托互聯網實施的各種創新。小米的董事長雷軍坦言:“我們是一家手機公司,但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這幾年發展迅速并且極具競爭力。”“互聯網是一種思維,是一種考慮未來的方法。”
互聯網的核心精神是開放、透明、合作,而將這些投射到小米產品的設計、營銷、服務各環節,再向上下游延伸,這就是小米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比如,通過與米粉密切互動,優化產品設計。打開小米社區官方論壇,僅2015年6月2日一天,小米會員就貢獻了127745個帖子,內容從“小米note頂配版曬機,幾天使用感受,值不值得買”,到“MIUI的新系統病毒庫發現明顯錯誤識別”,五花八門。直到現在,小米論壇上每星期都會推出新的小米手機系統升級公告,而功能更新多半來自“米粉”的暢想和“吐槽”。
再比如,“超高性價比”是小米產品的大賣點。雷軍多次表明,小米不靠賣硬件賺錢,而是通過賣軟件、構建生態系統賺錢。將自己擅長的內容與應用服務融入硬件設備,以互聯網思維做傳統產業的基本思路是提升用戶黏性,將終端打造成“超級入口”,從而以增值服務創造嶄新的商業模式。這與傳統手機廠商的思維大相徑庭。目前,小米出品的手機端免費即時通訊工具“米聊”,用戶已超過7000萬。
再比如,走社會化營銷道路,靠口碑營銷和粉絲經濟取勝。那么,如何與社交網絡“勾兌”呢?又怎么調動用戶的“參與感”?小米推出了小米內部營銷手冊《參與感》。雷軍表示,在小米看來,這些都是可復制的經驗,小米希望公開這些經驗,幫助傳統產業更了解互聯網和互聯網用戶,實現自己的轉型升級。
小米2013年開始啟動“生態鏈計劃”,目標是將其模式復制到100家企業,通過打通軟件、硬件和服務,構建小米手機全產業鏈,并以此向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新領域進軍。截至目前,智能路由器、智能攝像頭、智能燈泡、智能插座、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小米空氣凈化器等產品已經發布。
小米是一家善于學習的企業,無論是小米產品的迭代升級策略,還是它希望建立產品與用戶間的關系,都能看到“蘋果”的影子。此外,小米從互聯網上學到了一整套吸引眼球、宣傳推廣的策略,并把這些都“消化”變成自己的一套經驗,從而形成了“接地氣”的新模式。
如何成功打出你的品牌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品牌很可能瞬間就爆出來了。這樣的品牌往往采用的是互聯網思維。
比如,2014年的《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網絡獨播權落戶騰訊視頻,微視成了《中國好聲音》的獨家官方招募平臺(見下圖)。3月26日到5月30日,在微視平臺上傳時長不超過5分鐘的演唱視頻,并加標簽“中國好聲音”即可參加選拔。“中國好聲音微視獨家招募平臺”中人氣榜靠前的選手,將有機會登上由尉遲琳嘉主持的騰訊原創音樂脫口秀節目《微視好聲音》,最終晉級賽的前3名可直接進入《中國好聲音》導師盲選階段。騰訊視頻玩的是大眾參與,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的做法。騰訊視頻通過《中國好聲音》把微視炒火了。2015年騰訊視頻繼續獨播第四季《中國好聲音》。

2014年《中國好聲音》的微視獨家招募平臺
互聯網思維就是人人參與,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情。參與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大家形成互動,尤其是買方與賣方的交流。產品的改良升級不是由企業定的,而是由用戶參與決定的,然后企業再根據用戶的意見,將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創造出來供用戶使用。
為什么我在這里用“用戶”不用“客戶”?因為目前做得好的企業,老板多數是產品經理。作為產品經理,他會參與產品的設計與規劃,產品設計需要產品經理吸納更多的“用戶”思維方式。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要學會運用用戶思維,學會在互聯網上用買方語言解釋產品。
當下,很多企業能夠做活,能夠在短時間引爆產品,是因為他們在產品上做了大量文章,對品牌做了細致描述,產品包裝非常漂亮,而且運用講故事的方法使得自己的品牌具有唯一性。故事從根本上造就了你的產品與別人的產品之間的差異。比如,雕爺牛腩花500萬元買了一個配方,這個配方來自香港“食神”戴龍。戴龍是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食神》里的原型,而且市面上存在一系列關于“食神”的故事。“食神”的故事,沒有人能模仿,“食神”做的牛腩,也很難模仿。
為什么是牛腩
簡單地說,我們固執認為,牛腩是這顆星球上最美味的食材——這一個答案難道還不夠么?
但這家餐廳的出現,又不僅僅因為牛腩,還在于我們打算把夢想中的餐廳,親手打造出來——輕奢餐——在這家餐廳,無一物無來歷,無一處無典故。
比如,牛腩的絕密配方,以500萬元獨家買斷形式,來自香港食神戴龍;切牛腩的刀,外觀采用中國數百年來古法半月刀型,而鋼則是由古波斯“烏茲鋼錠”千錘百煉后、擁有“穆罕默德紋”的大馬士革鋼;燉牛腩的鍋,則因市場上沒有專為燉牛腩設計的,我們集五位名廚之力,花費數月,自己發明了一口……泡咖啡和蒸米飯的水,都是農夫山泉——不過,店內提供的瓶裝水,又非農夫山泉。無氣的是“斐濟”水,現今美國總統奧巴馬最愛。有氣的則是“盛棠”,第一任元首華盛頓在“薩拉托加小鎮”品飲而盛贊之泉。
(摘自雕爺牛腩官網)
小米手機也好,雕爺牛腩也好,類似這樣的產品、這樣的品牌、這樣的企業,都在用產品的獨特性——產品故事跟用戶互動交流。獲得用戶反饋意見后,他們還會不斷地對產品進行改良升級,然后再跟用戶交流,一次、兩次、三次……之后,這款產品已經是眾人智慧的結晶,而不是賣方主導的產品。只有成了集大成的產品,才是無法被模仿和超越的產品,大家才會自發地形成對產品的忠誠,自愿去為產品的改良升級提建議,從而使產品走向極致。
本書主要講述講故事、鋪信息、建渠道、玩圈子、產品升級、事件營銷、發起號召、整合營銷、品牌升級等讓品牌騰飛的9步,9步之后不是結束,而是講故事進入下一個循環(見Ⅻ頁圖)。這是我創建的運用互聯網思維成功打出品牌的品牌營銷循環系統。全書將告訴你怎么用小成本進行品牌營銷,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當你理解消化之后,運用到自己的企業品牌建設中去,相信不久的將來,你的企業品牌也能騰飛。

石建鵬品牌營銷“9+1”循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