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小兵張嘎
  • 徐光耀
  • 2705字
  • 2025-02-07 17:57:08

導讀

《小兵張嘎》是老作家徐光耀先生奉獻給廣大少年兒童讀者的一部經典文學作品,是兒童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小兵張嘎》創作完成于1958年,1961年底發表,次年出版發行單行本,1963年被拍攝成同名電影。小說出版后,一印再印,曾多次改版,并被編入“戰斗的童年文學叢書”和“小學生叢書”;而同名電影則在1995年被中宣部、國家教委、文化部和廣電部指定為小學生必看影片。

這是一部膾炙人口的革命戰爭題材的兒童文學佳作,講述的是一個出生在冀中平原的十三歲少年英勇抗日的故事。作品中流淌著激昂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的旋律。它不僅廣為我國不同時代的少年讀者所傳頌,也深受世界上其他國家小讀者的青睞,先后被翻譯成英、德、蒙、朝等多種文字。它之所以如此廣受歡迎,主要是源于它獨特的藝術成就。在閱讀它的過程中,小讀者不僅會被字里行間那令人忍俊不禁的兒童情趣、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和緊張激烈的戰斗生活所深深吸引,更重要的是會覺得找到了一個終生難忘的親密伙伴——他就是書中的小主人公張嘎。

“嘎子”以他特有的個性魅力為小讀者所真心喜愛,成了一代一代的小讀者仰慕的少年英雄和偶像,也成了兒童文學人物畫廊中一個經久不衰的形象。首先,我們來看看作家是如何塑造出這一人物的。

作家筆下的嘎子,是一個富有時代特征的烽火少年,是一個少年英雄。他機智靈敏,殺敵英勇,不怕犧牲,但他的一切言行所表現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嘎”。“嘎”這個字在北方方言里大體是“調皮”的意思,但人們在說一個孩子“嘎”時,則多含“喜愛”“憐愛”之意,或者有一些“嗔怪”的意味。但是嘎子的“嘎”又多了一份機智、聰敏,多了一份勇敢和堅強,其中飽含著作家對他的滿腔愛憐和贊許。

作家在談到自己創作這部作品時,曾說自己在創作上向來注重兩個“出發”——從生活出發和從人物出發,并堅持奉為“正路”。作家本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當時只有十三歲,本就是一個“小鬼”,也結識了很多同輩的“小鬼”。他與他們一起在抗日的烽火中摸爬滾打了六七年,不僅對戰爭有著親身的體驗,而且還耳聞目睹了許多“小鬼”的英雄事跡。這一切,為他創作《小兵張嘎》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素材。

但是,作家沒有滿足那些現成的素材。他深知要想創造出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必須對已有的素材加以選擇,進行提煉,塑造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典型人物。作家精心遴選素材,竭力表現嘎子的“嘎”,使其“嘎”包含著復雜的性格內容,從而完成了豐滿的性格塑造。從作品中,讀者可以看到,嘎子的“嘎”有時是天真無邪的,如嘎子以為自己“當了這么多日子八路軍”就是黨員,非要參加黨的會議;有時又是頑皮好勝的,甚至是狡黠的,如摔跤時張口咬人,為報復而堵塞百姓的煙囪等。但他的“嘎”更多地表現在他與敵人斗爭時的機智靈活,如他巧斗“紅眼兒”時的說唱逗鬧就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他的膽量和智慧。

作家曾經說過:“張嘎的思想和品德,我是緊緊抓住并通過‘嘎’這一個性來表現的……”《小兵張嘎》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正是在于作家對嘎子這一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

但是,要想成功地完成對典型人物的塑造,其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作家徐光耀深諳其中之道。他秉承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通過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通過再現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特定行為,從而完成了嘎子從一個不懂事的農村頑童為了家仇國恨,自覺或不自覺地走入抗擊侵略者的隊伍,直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戰士的形象的真實塑造。嘎子之所以“嘎”得如此靈動鮮活,如此渾然天成,首要的一點就是作家真實地再現了全面抗日戰爭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將人物的言行放置在這一背景之中,毫不掩飾地描寫他的成長過程。既把他作為一個少年英雄,又不忘他是一個孩子,獨具匠心地塑造了一個集英雄氣概與孩子稚氣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從而讓其顯得有血有肉,可親可愛。嘎子第一次遇到“敵人”時,他就來了“嘎”勁:為了進行報復,他用棗樹上的硬刺扎破了“敵人”的自行車車胎;又忽然想到偵察英雄羅金保曾用笤帚疙瘩繳了漢奸的槍,便拿著自己的木頭槍去繳這個“敵人”的槍,可他哪里想到這個“敵人”正是他欽佩的偵察英雄羅金保,其結果可想而知……在鬼不靈圍殲戰中,他的“嘎”勁更是表現得酣暢淋漓:為了吸引一部分敵人的注意力,情急之中,他將一掛“柳條鞭”拴在狗尾巴上點著了,鬧得雞飛狗跳,從而調動和牽制了敵人的兵力……

張嘎是富有個性的,同時又具有那個特定時代中那些戰斗著的孩子們的共性,甚至是所有的孩子身上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他的形象既有當年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成千上萬少年英雄的共性,但又不同于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而是他們形象的升華,藝術地體現了他們的性格特征。他像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不僅折射出時代的光芒,而且蘊含了人性的本真。正因為如此,《小兵張嘎》才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至今仍熠熠閃爍著藝術的光彩。

其次,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濃郁的時代氣息、濃重的地方特色和濃厚的兒童情趣,以及作家的一顆向善追美的浪漫童心。

《小兵張嘎》所描寫的本是一個刀光閃爍、彈雨呼嘯、炮聲怒吼的嚴酷時代,但是作家熟知兒童的心理,深知他們的興趣所在,同時更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盡量給他們帶去一些美的感受,讓小讀者在感受和體驗那意味著流血和死亡的戰爭歲月時,心中留下的不是畏懼而是神往,不是恐懼而是欣喜。作家巧妙地把戰爭歲月里常見的“挑簾戰”“伏擊戰”以及“地道戰”等戰術糅進了自己的作品,使得一個個富有時代氣息的戰斗場面顯得生動逼真、趣味盎然。同時,作家運用唯美的描寫,把一幅幅帶有著溫馨的歡聲笑語的、亮麗的冀中平原風情畫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使得作品充滿清新、明快而浪漫的情調,從而契合了讀者,特別是小讀者的審美需求:白洋淀的淀水如碧琉璃一般;蔥蘢茂密的蘆葦在風中起伏搖蕩,發出沙沙的喧笑聲;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青紗帳,高聳入云的白楊樹,淡淡升起的炊煙……多么美的圖畫!嘎子在荷花灣村養傷期間與小伙伴玉英一起撐船在淀上游玩時,作家筆下的景物和細節描寫,尤其是關于魚的細節描寫,更是充滿童真童趣,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畫,留給讀者的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與小主人公一起駕著一葉小舟,漂蕩在碧水藍天之中,給人一種如詩如畫的恬美意境,不由得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這些描寫,不僅很好地烘托出整部作品的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更表現出作家(包括張嘎等作品中人物)對美好的浪漫追求,映照出戰爭的殘酷及其對美好的毀滅,從而激發出讀者對和平的珍視和向往,對戰爭的仇恨和決絕的反對。

總之,在新中國表現革命戰爭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徐光耀的《小兵張嘎》這部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以其極具感染性的獨特藝術魅力,深深地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南县| 永顺县| 乌苏市| 阿克苏市| 波密县| 乌兰浩特市| 郧西县| 石台县| 通榆县| 治多县| 嘉峪关市| 大安市| 华容县| 崇义县| 宁陕县| 永定县| 象山县| 祁阳县| 芷江| 望奎县| 安陆市| 桂阳县| 沅陵县| 崇左市| 巴里| 江山市| 镇沅| 吉安县| 贡觉县| 阜康市| 彭水| 正镶白旗| 阜南县| 梁平县| 岚皋县| 连南| 崇左市| 吉安县| 宝鸡市| 丹江口市|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