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十五捆大團結!
- 重生60:隨身一個小賣部
- 關關關過過
- 2437字
- 2025-03-03 23:06:45
等李學政從銀行出來時,手里多了兩提壓得沉甸甸的黑布袋。
里面成捆成捆的大團結,一共十五捆。
貸三年,每年的利息是三百張大團結。
寒風裹著雪粒子撲在東風車擋風玻璃上,張勝利握著方向盤的指節發白。
后視鏡里,十五捆大團結用麻繩扎得整整齊齊,在車斗里壘成個小山包。
“學政哥,這錢......真能修成路?“
張勝利咽了口唾沫,車轱轆碾過凍土發出咯吱聲響。
李學政摩挲著懷里紅木匣子,里頭躺著肖衛紅特批的貸款文件。
“看見前頭那棵歪脖子楊樹沒?等開春就在那破土,先修村到鄉的十公里!“
他搖下車窗,北風卷著雪渣子直往脖領里鉆,“要致富,先修路,這話擱哪朝哪代都管用。“
東風車一路行駛到李學政在鄉里的倉庫。
除了找銀行貸款,他今天還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把昨天連夜分揀好的山貨拿到超時空小賣部里給賣了。
李學政跳下車斗,鞋底在凍硬的地面蹭了蹭。
倉庫鐵門銹跡斑斑,推開時發出刺耳的吱呀聲。
李學政抱著錢箱走在前面,寒氣從門縫里直往褲腿鉆。
“張勝利,把山貨都搬進來!“
李學政搓著手朝外頭喊,張勝利應聲扛著竹筐走進來。
松茸的土腥氣混著苔蘚的濕潤撲面而來,最里間的木架上整整齊齊碼著野山參,每盒都做好了標記。
品相好的裝紅漆盒子,次些的用竹篾筐。
李學政使了個眼色,張勝利便心領神會的離開倉庫。
李學政反手插上門閂,隨后意識便沉入超時空小賣部。
隨著意識下沉,視網膜上浮現出淡藍色光幕,超時空小賣部的貨架在虛空中依次展開。
松茸特有的泥土氣息突然被消毒水味取代,成排的現代貨架間,電子秤的熒光屏在黑暗中幽幽發亮。
“滴滴!歡迎宿主來到超時空小賣部!”
“檢測到野生松茸(特級)32公斤,野山參(15年)18株,野山參(10年)35株,野山參(10年以下)82株......“
機械音在李學政的耳畔緩緩響起。
李學政的瞳孔微微收縮——小賣部回收筐右上角的金錢一欄正在以驚人的數字飆升。
“回收成功!本次共回收野生松茸(特級)32公斤,獲得資金 80000元!”
“回收成功!本次共回收野山參(15年)18株,獲得資金223000元?!?
“回收成功!本次共回收野山參(10年)35株,獲得資金 135000元!”
“回收成功!本次共回收野山參(10年以下)82株,獲得資金 33000元!”
短短十秒鐘,李學政的系統賬戶的資金余額便飆升到了恐怖的671000元!
除了他賬戶原有的二十萬,本次回收的資金高達471000元!
李學政站在倉庫里,望著系統賬戶里六十七萬的巨額資金,心跳不禁加快。
他深吸一口氣,寒風中混雜著柴油與松木的氣息,將思緒拉回現實。
這筆資金必須拆解成合理來源,才能支撐起整個建設計劃。
李學政計劃把系統里的錢和從銀行貸來的錢混著用。
這個時代,技術欠發達,上面也不一定能發現得了。
“勝利,去把東風車啟動了,咱們回村!“
李學政掏出懷表看了眼,下午三點的天光已染上暮色。
這個時候,天色黑得特別早,五六點就黑得看不清人了。
當眾人聚齊在村部時,火爐上架著的鐵鍋正咕嘟著白菜燉粉條。
李學政將十五萬現金堆在炕桌上,嶄新的紙幣在煤油燈下泛著青白光澤。
鄭會計手指發顫地清點鈔票,算盤珠噼啪作響,在寂靜的屋內格外清脆。
整捆整捆的大團結,數得他手指又顫又麻。
做了這么多年的會計,他還是第一次見這么多大團結,摞得跟小山一樣高。
因為實在緊張,鄭會計手滑得把一捆錢數錯兩次。
“老鄭,我說你丫的到底是不是會計?照你這個數法,我們到天亮都數不完!不用數了!這是市里農業銀行給批的十五萬,三年期限!“
李學政掏出紅頭的審批文件。
“這么說,修路資金有著落了!“
周主任盯著文件末頁鮮紅的公章,突然起身推開木窗。
寒風卷著雪片撲進來,他抓起把雪抹在臉上:“不是做夢!學政,你真是這個!“
豎起的大拇指在燈光下投出晃動的影子。
“錢有了,接下來就是組建施工隊,開工!”
李學政從兜里掏出他昨晚畫好的上水村建設藍圖。
從要規劃村公屋的荒地開始修路,途徑三江村、響水村、橫木村,橫木鄉,一直延伸到東陽縣,整條路一共四十五公里。
李學政計劃是一次到位,直接修雙向車道加一條可以通牛車的人行道。
這樣就算是再過三十年,這條路也不會過時。
“組建施工隊倒是簡單,咱們村現在的狩獵隊都閑著呢,山里的野物都快打光了,可以讓他們加入施工隊,有七八十個人也夠了,但是這洋灰路咱也沒修過???”
周主任抽著旱煙,又開始皺著他的八字眉。
李學政點了點頭,這個他說到點子上了。
人,上水村有的是,但是修路的工程師,還真沒有。
李學政雖然是現代人,但是幾十年都是從商當業主,也沒有干過修路的體力活。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看來得從省城找個工程師過來帶領施工隊才行。
“這樣吧,工程師我來找,你們幾個接下來的工作這樣分工!”
李學政一臉嚴肅的進行分工:“老周,谷雨,你們倆負責動員上水村和三江村的青壯年,愿意加入施工隊的,獎勵雙倍工分,等村公屋修好后,優先考慮!”
“老鄭,你繼續盯著伐木隊,先把三江村那幾十棵紅松木給砍了,那些木材我有用處!”
“好嘞!”三人齊聲回道。
“好!大家都忙去吧!”
.......
李學政站在村部斑駁的土墻前,煤油燈在寒風中搖曳,將眾人凝重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
他展開泛黃的藍圖,手指劃過標注著等高線的山脈:“省設計院退休的趙民達趙工明日就到,人家是參與過三線建設的工程師,修過成昆鐵路的隧道?!?
“我可是托了好多人才找到他!”
請趙工,李學政可是割了不少肉,答應每個月給趙民達兩根臘豬蹄,一只老母雞和三張大團結做酬勞,人家才愿意屈尊來上水村。
爐膛里爆出個火星,正巧落在谷雨攥著的施工計劃上,燙出個焦黑的洞。
“按趙工給的方案,得先在東山梁子打三個炮眼。“
谷雨用筆戳了戳圖紙,“可咱們連風鉆都沒有......“
“設備的事情我來解決?!?
李學政摸出塊懷表:“勝利,你帶三十人去清理路基,老周去三江村借騾馬隊運輸石料,記住,工分按雙倍折算!“
夜色未褪,東山梁子已響起鐵鍬與凍土的碰撞聲。
張勝利領著青壯們用鋼釬鑿開冰殼,碎石子迸濺在狗皮帽上簌簌作響。
遠處傳來汽笛長鳴,三輛解放牌卡車碾著薄冰駛入曬谷場,車斗里嶄新的風鉆機泛著機油味。
這是李學政動用了鈔能力和人脈。
找市里借的大卡車。
他們上水村雖然有一輛東風車,但載重量只有十噸,很難負擔得起材料的運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