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報·夏
- (蘇聯)維塔里·瓦連季諾維奇·比安基
- 3234字
- 2025-02-07 18:01:41
走近文學作品
《森林報·夏》
內容簡介
《森林報》是蘇聯作家維塔里·瓦連季諾維奇·比安基的代表作,他擅長以輕快幽默的筆調來描寫動植物的生活,在《森林報》中,作者采用報刊的形式,以春、夏、秋、冬的12個月為序,分層別類地報道森林的新聞,本書是《森林報》的分冊《夏》,記載了森林里夏天的新聞事件,其中有森林中的大事記,也有集體農莊及城市的新聞報道,內容豐富,將動植物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堪稱“大自然的百科全書”。
經典角色
作品關鍵詞→
科普作品以文字為載體,旨在用通俗的語言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森林報·夏》以動物學、植物學、物候學、地理學等科學知識為依托,具有相當的專業性,反映了俄羅斯地區的動植物在夏季的活動與變化,書中還提供了大量觀察和研究自然的方法,并附錄了許多有趣的科學問答題,堪稱“大自然的百科全書”。
作為一部經典的科普著作,《森林報·夏》借助童話體裁,賦予動植物以人的情感與思維,生動地將動植物的活動栩栩如生地呈現了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科普著作本身的枯燥感,貼合了兒童的閱讀趣味。童話常采用擬人的手法,具有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等特點。而《森林報·夏》中的動植物大多都被“人格化”了,擁有自身的思維方式與情感。此外,書中也有大量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如出現在森林中的神秘夜行“大盜”,它不僅傷害了小兔子,還試圖襲擊體形龐大的駝鹿,驚險的情節扣人心弦,增強了科普著作的故事性。
《森林報》是一本圖書,但它采用報刊的形式,以一月一期的方式來編排新聞,這樣,它就有了報刊所具備的新鮮、快捷、活潑、通俗的特質。而《森林報·夏》主要報道的是夏季森林中的新聞,每一期都會刊登編輯部的文章、駐林地記者的電報和信件,還有關于森林的故事,以及集體農莊和城市的新聞報道。此外,《森林報·夏》的欄目也非常豐富,如“天南地北無線電通報”專門刊發來自各地的報道,“公告欄”則向全體讀者征聘優秀的、跟蹤能力強的“火眼金睛”。每期故事的最后還設置了“打靶場”,刊登一些圖文并茂的知識競猜題,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僅增強了趣味性,也能有效地檢測小讀者們的閱讀效果,力圖讓他們對自然界有準確而客觀的認識。通訊報道的形式與欄目便于事件的追蹤,同時能讓森林中的故事更有現場感,而征聘與游戲等欄目則增強了圖書的趣味性與互動性,有利于培養小讀者的動腦和動手能力。
作為一部科普作品,《森林報·夏》全書貫穿著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人文精神。普通報紙上刊登的一般都是關于人類、關于城市的新聞,關于森林、關于自然的報道較少。而《森林報·夏》則聚焦于森林中的故事,通過駐林地記者的實地觀察,將森林里發生的形形色色的趣聞記錄下來,呈現給小讀者。
比安基將自己的人文精神傾注在對自然萬物的書寫中,在他的筆下,大自然的飛禽走獸、一草一木都洋溢著生機勃勃的力量,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和諧而有序,體現了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關愛自然的人文精神。這種精神也通過文字傳遞給小讀者們,使他們學會主動觀察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動植物,熟悉它們的生活習性,研究它們的生活,有利于小讀者們從小開始培養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精神,成為珍惜愛護大自然的人。
作品三部曲
《森林報·夏》全書以夏季月份為順序,有層次、有類別地向我們真實生動地描繪出發生在森林里的新聞,其中既有森林趣事,也有農莊新聞、城市報道,以新鮮、活潑而又充滿了生命力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這部科普作品在展示充滿活力、充滿樂趣的森林世界的同時,也讓小讀者們的心更加貼近自然,使小讀者們學會思考當下的生態環境,思考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思考人與動物、人與植物、人與自然的關系,堪稱增強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的課外讀物。
作為一部科普作品,《森林報·夏》讀起來并不枯燥,這歸因于比安基獨特的創作手法。《森林報·夏》以報刊的形式來報道森林中的新聞,以新穎的形式來編排內容。此外,比安基還以幽默活潑、通俗生動的語言展示了以蘇聯范圍內的動植物為代表的多姿多彩的自然王國,書中多用擬人、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來描寫森林中的動植物,賦予它們與人類一樣的喜怒哀樂的情感,用浪漫的手法編織了一個生動多彩的大自然。
《森林報》作為聞名世界的科普作品,自1927年問世以來,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里再版過十次,并且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世界都廣受關注與好評。作為一部經典的兒童科普讀物,《森林報》以新穎的報刊形式、專業的科學知識、生動的語言表達、童話般的敘述風格受到小讀者的喜愛,經久不衰。書中最具價值的部分之一便是作者將自然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結合起來,讓小讀者們學會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集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于一體。
經典語錄
閱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