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歷史廣角下的元末

從二十五歲投奔郭子興,再到二十八歲將核心班底打造完畢,這三年對于朱元璋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于他當行腳僧云游天下的那三年。可如果我們以歷史的大廣角來看,朱元璋的人生經歷似乎也談不上有多神奇。

比如,“首倡義兵”的劉福通手下有個名叫毛貴的人,他接到劉福通的命令后單獨領兵出征,一路橫掃山東與河北的大部分地區。

比如,劉福通手下有一個名叫關先生的人,他接到劉福通的命令后單獨領兵出征,從山西一路北上,最終直接蕩平了元廷的中都(今河北張家口),后又一路向東北殺入遼東。

比如,劉福通手下還有一個名叫李喜喜的人,他接到劉福通的命令后單獨領兵出征,一路向西殺入關中,并最終攻入甘肅和寧夏。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上述三人可比朱元璋威風多了。

劉福通所部主要在北方活動;南方最大的起義軍則是徐壽輝和彭瑩玉一系,這一系除了兩個頭領之外,還出現了陳友諒和明玉珍兩位亂世梟雄。

明玉珍父子稱雄巴蜀近二十年,絕對是標準的一方諸侯。陳友諒就不用多說了,這個人堪稱朱元璋奪取天下的最大對手。

劉福通和徐壽輝、彭瑩玉這一南一北兩大造反集團非常強大,其他一些相對較小的叛亂集團同樣也不含糊,比如稱雄浙東的方國珍、稱雄蘇中的張士誠、稱雄福建的陳友定和稱雄徐州的彭大等。這些人隨便哪一個實力都比當時的朱元璋強,還有人在未來對朱元璋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其實他們都和朱元璋一樣,只是突然站在了元末亂世的風口上,獲得了一步登天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在當時取得如此赫赫戰功,可見其利益集團在事業初起階段,絕不比朱元璋集團差,甚至猶有過之。

在兩極分化十分嚴重的社會中,當某位帶頭大哥組織起上百名底層百姓,決定殺入縣城搶糧、搶物的時候,這位帶頭大哥和跟隨他的上百名底層百姓就有了第一次實現階層飛躍的機會。只要他們能夠成功,這個縣城所管轄的軍事資源、政治資源和經濟資源都將歸他們所有,這也是他們寶貴的學習機會。

如果他們能夠在這個縣城站穩腳跟,自然就有機會設定更大的目標。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壯大自身,包括但不限于給貧民發糧、號召貧民加入他們等方式。

一支上百人的小部隊,逐漸成長為成千上萬人的部隊;一些連土地管理權都沒有的底層百姓,逐漸成長為村級、鄉級乃至縣級領導。

不可否認,他們之所以能夠實現階層飛躍,是因為他們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但時代的風口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站住的,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被吹走。

我們來假設一個場景:上百個底層百姓在帶頭大哥的帶領下攻占了一座縣城,現在要選一個能夠幫助帶頭大哥搞定縣財政的副縣長,那究竟該選誰呢?如果按照盛世的標準,那自然是選擇一個在財務方面有特長的人就行;可在亂世,一切都要憑軍事實力說話。

聽說你財務水平不錯?行,我去當這個主管縣財政的副縣長,你給我當師爺。什么?你說你可以繞過我,自己當這個主管縣財政的副縣長?你就不怕我半夜給你一刀,送你去見閻羅王嗎?告訴你,這是個吃人的世道,敢不聽我的話,你保證活不過今晚!

面對這種狠人,你就是擁有注冊會計師資格證又有什么用呢?那個主管縣財政的副縣長職位根本輪不到你。就算你所在的團隊中沒有這種狠人,難道你以為自己就有機會了嗎?同樣也很難。

比如在競選之前,一位平時就頗有威望的長者級人物越眾而出,態度明確地要爭這個位置,你一個年紀輕輕的毛頭小子拿什么跟人家爭?人家點名要你去打下手,不去就會被團隊排擠,你敢不去?

無論在什么時代,機遇都只會青睞那些勇氣、運氣、智商、情商都極高的人。如果一個人在盛世都只能當一個唯唯諾諾的小人物,那么他即使穿越到亂世,最好的結果恐怕也僅僅是茍延殘喘。

亂世的確有許多改變命運的機會,有許多站在時代舞臺上呼風喚雨的機會,但那些機會通常都不是為普通人準備的,至少不是為大家所認為的普通人準備的。

這些都是在亂世中司空見慣的事,也是亂世的魅力所在。但我們也不能光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亂世的確有獨特的機會,但亂世的風險也數倍、數十倍乃至數百倍于盛世。

當韓山童和劉福通密謀造反失敗后,韓山童被殺,劉福通強行起兵大獲成功。可當反應過來的元廷政府軍大舉出動時,劉福通立刻一敗再敗,差點被打得銷聲匿跡。在此過程當中,有許多與朱元璋實力相當,甚至比朱元璋實力還強的亂世梟雄在劉福通手下效力,卻在這一輪輪的打擊中灰飛煙滅了。

后來劉福通卷土重來,更是干得驚天動地,直接與元廷政府軍主力硬碰硬地干。結果呢,劉福通自然是取得了很多次勝利,但他的軍隊也損失慘重。在此過程當中,同樣有許多不遜于朱元璋的亂世梟雄在劉福通手下效力,最終也在這一輪輪的爭斗中黯然離場。

毛貴、關先生和李喜喜這三人其實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們畢竟在史書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元廷一輪又一輪的打擊中,有許多和他們類似的人,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消失了,最終連個名字都沒能留下。

如果不開前后眼,就憑朱元璋目前的這點底牌,誰敢說他一定能笑到最后呢?想要在亂世出人頭地,朱元璋還需繼續努力才行。

1355年,正當朱元璋春風得意時,他的岳父郭子興病逝了。對于郭子興病逝這件事,朱元璋的心情是極為復雜的。首先,是郭子興發現了朱元璋,并且破格提拔了他,這叫“知遇之恩”,朱元璋對郭子興必然有一份感激之情;其次,郭子興對朱元璋是既拉攏又防范,對朱元璋的軍隊也沒停止過分化瓦解。

早在朱元璋攻下滁州時,郭子興就以各種名目強行干涉朱元璋的人事任免,后來因為與濠州另外四位豪帥的矛盾逐漸加劇,他干脆借著“不與驢騾同槽”的理由,光明正大地入駐滁州,奪了朱元璋的兵權。

朱元璋則表現得極為順服:我朱元璋的一切都是岳父給的,別說是軍隊,就算是要我朱元璋這條命,那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面對朱元璋這樣赤膽忠心的表態,郭子興自然是一副老懷大慰的樣子,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對朱元璋也表現得十分親善。但就在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中,一股微妙的情緒開始生根發芽,朱元璋與郭氏父子之間的裂痕開始慢慢擴大。

究其原因,還在于郭子興打算調撥朱元璋的軍隊時,卻發現士兵和軍官們總是一副陽奉陰違的憊懶樣子。面對此情此景,郭子興當時就火了:就憑你們這種水準,到底是怎么打下滁州的?

見郭子興大發雷霆,統兵的將領們不但沒有畏懼,反而立刻借著這個由頭向他訴苦:“當初朱大帥帶領我們打滁州的時候可是說過,他會繼續帶我們向南行軍,所繳獲的物資大部分都會分給我們。可當朱大帥聽說您要來,立刻就把儲存物資的庫房給鎖了,說是等您來統一調配。您來了以后,把庫房鑰匙一收,咱們啥也沒撈著,底下的兄弟們都有怨言,只是看在您是朱大帥岳父的分上暗氣暗消了。現在您打算調動我們,我們自然是不敢反抗的,可我們也要斗膽問一句:‘您是不是帶著我們繼續向南進軍?下次繳獲的軍需物資能有我們的份兒嗎?’”

此話一出口,郭子興傻眼了。郭子興為什么要控制這支軍隊?他根本就沒有繼續向南行軍的打算,而是準備帶著這支攻過城、見過血的精銳之師往北走,殺回濠州去干掉那四個總跟自己較勁的宿敵。

等拿下濠州之后,郭子興舍得把軍需物資分給這幫大頭兵嗎?顯然是舍不得的。郭子興要真有這種眼界和魄力,他也不至于縮在濠州和別人內斗,更不至于來搶奪朱元璋的勞動果實。

對于眼前這種尷尬的局面,朱元璋一直冷眼旁觀。眼看郭子興要下不來臺,他立刻主動出面遞梯子:“岳父,您盡管在滁州安坐,有機會咱們再殺回濠州。我現在愿意繼續向南擴張,咱們努力發展勢力,將來別說區區一個濠州,就連整個淮泗都將成為我們的囊中物!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有充裕的物資給軍隊發福利了。”

郭子興也知道朱元璋能干,更知道如果沒有朱元璋,自己恐怕也玩不過這幫驕兵悍將。于是他做出了妥協,自己坐鎮滁州,暫時不想北上攻打濠州的事,同時分一部分兵給朱元璋,讓朱元璋去攻打和州,只要打下來,朱元璋就可以把和州當成大本營,自己保證絕不會再奪朱元璋的軍隊和地盤。

就這樣,朱元璋攻下和州之后,便打算在這里長期駐軍;郭子興則遠離了濠州那片是非之地,在滁州當土皇帝,雙方逐漸相安無事。

沒過多久,郭子興病逝,他的兒子郭天敘對重回濠州沒有絲毫興趣,反而認同朱元璋南下渡江的戰略,認為這才是義軍發展的正確方向。從表面上看,郭天敘的職位高于朱元璋,但朱元璋的軍事水平更高,郭天敘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他在保證了自己的地位不受朱元璋威脅之后,愿意全力支持朱元璋。畢竟目前還處于打天下的階段,不能干出讓部眾寒心的事。

從氣度上來講,郭天敘比他爹郭子興還是要強一些的,但郭天敘顯然低估了朱元璋的野心,更低估了朱元璋的狠毒。

1355年夏,朱元璋所部順利渡江。在經歷了幾次小型戰役之后,朱元璋將目光對準了太平城。太平城的守將叫陳野先,是一個頗有謀略的軍事人才,朱元璋幾次強攻都未能奏效,最終還是由于天降大雨,湯和帶著敢死隊員從城外的排水管道爬了進去,這才最終攻下太平城。

朱元璋十分欣賞陳野先,就勸他投降,陳野先大概也有些貪生怕死,于是就順勢投降了朱元璋。可陳野先這個人是正規軍出身,又有著光明的前途,他根本看不上朱元璋的草頭班子,所以總想找機會重回元廷。

據史書記載,1355年秋,朱元璋命郭天敘、張天祐(郭天敘的舅舅)二人率軍進攻集慶,同時派陳野先為郭天敘助陣。理由是陳野先熟悉集慶一帶的地理環境,也與集慶(今江蘇南京)守將相熟,說不定可以在攻打集慶的過程中再立新功。

陳野先此刻想的根本不是什么再立新功,而是想找機會用郭天敘和張天祐兩人的人頭作為進身之階。郭天敘是義軍的都元帥,張天祐是義軍的右都副元帥,這兩個職務都是紅巾軍大佬劉福通親封,含金量十足。

在這種“有心算無意”的背景下,陳野先邀請郭天敘和張天祐來帳中飲宴,席間趁兩人不注意,玩了一手“酒杯落地,帳外閃出五百刀斧手”的把戲,郭天敘和張天祐就這樣人頭落地了。

當朱元璋得知郭天敘和張天祐二人被殺的消息之后,那是當場就放聲號啕:“我家岳父最愛的就是郭天敘這個兒子,現在因為我用人不當錯信陳野先,導致天敘哥被殺,將來我還有什么顏面去九泉之下見我的岳父啊!”

悲痛欲絕的朱元璋立刻整頓兵馬,打算找陳野先算賬,然而他卻突然得到消息:陳野先不知道被從哪里冒出來的一伙毛賊給殺了。后來有人說那不是一伙毛賊,而是金壇縣某位地主的私人武裝,具體是哪位地主也不知道。然后又有人說都不對,是駐守在集慶的元軍殺了陳野先,打算用這個背叛元廷的反賊人頭來邀功呢。

總而言之一句話,陳野先死了,被誰殺的?說不清楚。

首次攻擊集慶失敗,再加上現在已經快到冬天,又得到了陳野先被殺的消息,所以朱元璋的情緒大概是緩和了一點,于是他決定暫時罷兵,整頓人馬。

到了1356年春,朱元璋親自率軍出征,先是在采石大敗元軍守將海牙,又在攻打集慶的過程中活捉了陳野先的兒子陳兆先。陳野先被殺之后,他的部將被陳兆先所整合,現在都被朱元璋俘虜,總人數約為三萬六千人。

按理說,如果朱元璋真心痛郭天敘的陣亡,就絕不會輕易放過陳兆先,這是仇人之子啊!可朱元璋在活捉陳兆先之后,先是好言安撫,然后又委以重任,并從陳兆先所部的三萬六千俘虜中挑出五百人,充任自己的護衛親隨,完全看不出他對陳兆先有多仇視。

當然了,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為朱元璋開脫:比如說這三萬六千俘虜人心不穩,如果不加以安撫就會如何如何。這種說法當然是正確的,但我想強調的是,如果朱元璋真打算為郭天敘報仇,以他的聰明才智,完全可以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可朱元璋并沒有這樣做。

后來,陳兆先在鄱陽湖水戰中為朱元璋盡忠,朱元璋還為其落淚,并追封為潁上郡侯,上演了一出“君臣相得”的大戲。至于郭天敘……誰是郭天敘?

順便多說一句,郭子興有三個兒子,長子早死,姓名不詳;次子郭天敘,于1355年秋天被陳野先謀殺;三子郭天爵,據說打算除掉朱元璋,于1356年,也就是郭天敘被殺之后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被朱元璋處死,破格提拔朱元璋的郭子興就這樣絕了后。

朱元璋的手段夠狠,但我們似乎也不該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他,那畢竟是一個人人爭先的亂世,焉知郭天敘對朱元璋的信任不是為了麻痹他,將來找機會奪權呢?

朱元璋的所作所為只是“先下手為強”,這樣才能讓權力更多地集中在自己一人身上,從而保證整個集團的行動一致性,保證該集團在利益分配方面的高度統一。這對有志于在亂世逐鹿的梟雄而言,顯然是利大于弊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尔| 宾阳县| 平原县| 天全县| 鞍山市| 嵩明县| 江山市| 四川省| 论坛| 揭东县| 察雅县| 无锡市| 宜城市| 达孜县| 三河市| 英山县| 澄城县| 东至县| 若尔盖县| 商洛市| 治多县| 酒泉市| 怀仁县| 湾仔区| 静乐县| 武山县| 景泰县| 津市市| 长宁县| 南部县| 广汉市| 海南省| 金门县| 德清县| 凉城县| 来宾市| 湖州市| 华阴市| 伊川县| 鹰潭市|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