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我妻亦未寢
- 袁術,誅宦從十常侍孫女開始
- 筱笙莜禮
- 2038字
- 2025-03-14 23:54:05
賈詡提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袁家人的生死,這可不是什么親情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孝義與公理的碰撞。
袁家重要人物多在洛陽,這比“送質子”的手段可要管用的多。
“文和可有辦法?”袁術沉默良久問出如此一句,換來的是賈詡的沉默。
“是我不對,文和也不必多想此事,先說眼前吧!”
賈詡重整思緒,再度開口:“主公可是想一度掌控青州冀州并州?”
袁術點頭:“確有此意!”
“那主公可知這三州之難在何處,有何好處又有何處不好?”
“好處便是,此時都算無主之地,韓馥無用,遲早圖之,并州青州糜爛,能平便是能收。
壞處便是,過于糜爛,難以快速收拾,就怕收之無用,反而牽扯心神,東西橫跨數千里,又有鮮卑,羌人,幽州,三處大敵,徐州陶恭祖必然不會乖乖就范。
且三州連帶周圍,不知又要出多少豪杰人物不甘居于人下,他們遠比地方世家豪強更難收拾。
先生可有計策?”
賈詡點頭,正欲開口,忽然腹中“咕嚕咕嚕”兩聲輕響。
袁術回身,從榻邊幾案上拿過半盤糕點,輕笑道:“夫人之前所做糕點,還剩下幾塊,先生若不嫌棄,嘗嘗如何?”
賈詡微微點頭,拿起一塊糕點:
“當先一策,便是出兵不可求全功。
治一城一地,都非短時間能得民心,剿一堡一寨,也非幾日便能鏟平。
主公只派兵往北海,也派兵往并州,算上到渤海之后招兵,足有數萬,到時只求北海便是,其余暫且不論,并州也是如此。”
說完,給袁術思考時間,賈詡將糕點放于口中,細細品嘗,直至咽下,袁術方才重重點頭。
“其二,便是得士不必求全忠!
當年光武于河北興兵,便是能容人,能平衡內部勢力,只要大局不崩,便沒必要得各個家族的忠心。
百年世家,到處投資,主公到時不必過于介懷此事。”
說罷,第二塊糕點入腹中,繼而拿起第三塊。
“其三,討董不可出全力。
非是我念董卓舊情,實在是……我觀天下兵馬,未必能擋住董卓兵鋒,難以出全力,又無人主事……”
袁術笑道:“烏合之眾?”
賈詡點頭,又拿起第四塊:“這便是近期之事,而在此之后,便是于亂中見英雄。
亂世中有志者必然如錐處囊中,鋒芒畢露,既然如此,主公可招納,可聯盟,也可剿滅,總之,不可不聞不問,任由其發展。”
說完,賈詡將這第四塊糕點又放回盤中。
英雄,與后世理解有些許出入,最早是形容漢高祖劉邦。
而賈詡此時提出,并非是看哪些人“厲害”,而是讓袁術注意即將露頭的野心家,還是有一定特色與能耐的野心家。
對此,袁術心知肚明,北方最出名的兩位,曹操劉備,雖然不知二人現狀如何,可崛起也必然有個過程。
袁術看得清楚,直接起身,倒了半杯溫水遞給賈詡。
賈詡接過道謝,一飲而盡。
袁術緩緩道:“出兵不求全成,納士不求全忠,討董不用全功,于亂世尋英雄。
妙妙妙啊!憑此三句,文和便可與張子房相比。”
“主公過譽了,不過些許小計,具體事務還要大家商量著來。”
……
夜深人靜,此時終究與后世不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便是軍隊,天黑了也都早早歇息,子時哪有人影。
袁術獨自一人披衣起身,感受初冬或冷或暖的陣陣微風。
此時駐扎之地離朝歌不遠,遠沒有北部三州所謂的“北風卷地白草折”,據冒牌歷史學家袁術分析,胡天八月即飛雪,大概得到了漠河那個緯度。
生物鐘一遍遍催促袁術回帳歇息,卻一次次被他按住鬧鈴,強打精神看著天空。
今日云多,月色不明,往來營中踱步,袁術再次感慨。
來此間大概……兩個月了吧,不知不覺就這么橫插其中,做了不少事,見了不少人,不知道能否改變什么,也不知自己將是何等下場。
當日在洛陽行事,自以為周密妥帖,卻終究有了幾分少年意氣,一往無前卻不知所謂。
不斷提醒自己莫要小覷天下英雄,實際卻是定了個三線進兵的猛招,甚至在手下看來是可行的。
大概他們與自己所想不同,憑借袁家名聲,來個傳檄而定,之后再慢慢消化吸收。
毋庸置疑,這是個好辦法,袁紹曹操都是這么干的,后來劉備也如此做了一番,只有孫策想把所有人都打服,結果是,一代猛將,英年早逝。
所以賈詡今夜來,既是獻策,也是提醒,提醒自己,不要想著一鼓作氣,風險太大。
或許按照自己的脾氣,治下豪紳富戶,世家大族,不服就殺,敢動也殺,黃巾余黨,殺,總之就是一個殺。
想來可笑,那為何不殺董卓呢?答案是怕了,心有余力不足,卻終究是怕了。
從在馮妤床上醒來之時,便是怕了,他想盡力改變些事,主要目的不是什么大局觀,而是想要凸顯自己的存在,對這個世界說一聲“我來了!”
隨后便是籌謀怎樣逃離洛陽,怎樣招賢納士,都是怕了,想盡快有個地方作根據地,然后鞭笞天下,然后盡快過上退休的美好生活。
或許穿越過來當個闊少紈绔,享受太平盛世很好,奈何驚懼過后,到了今日,才有幾分起色。
思緒翻飛,很放松,前所未有的放松,目光所及,這是自己手里能抓住的東西,是自己立足的根本。
方才怎么了?大概還是怕了。
可怕有什么用呢?干就完了,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
……
踱步而行,忘路之遠近,抬頭卻見后營馮妤大帳。
悄然走近,掀開帳門,半晌,只聽幾聲嚶嚀,于天空中漸漸遠去。
“漢中平六年十月十九,行軍至朝歌,夜宿營帳,思緒難平,見月色入戶,遂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后帳尋我妻馮妤,我妻亦未寢,相與……不可斷絕……余音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