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應天府的鐵都沒了
- 大明:截胡姚廣孝,蠱惑朱棣造反
- 再見是藍
- 2040字
- 2025-02-04 02:36:38
面對任以虛的責問,胡惟庸有些糾結。
他在內心里面是懼怕朱元璋的,如果不是被朱元璋逼的沒有辦法了,他也不會選擇走到這一步。
但是現在來看,朱元璋對自己還是有一絲情誼的,可能一直是他自己太敏感了。
看向任以虛,胡惟庸笑道:“任兄不必太過擔憂,此事需徐徐圖之。”
任以虛看著滿臉笑容的胡惟庸,一陣失望。
特么的,都打算造反了,還在這里磨磨唧唧的。
老朱打了你十幾年的巴掌,現在給你兩顆棗,你就在這里感恩戴德,猶豫不決。
就你這樣還想跟老朱扳手腕,怪不得玩不過老朱。
“你自己看著辦吧。”
丟下一句話,任以虛離開了相府。
回去的路上任以虛心有不甘。
都走到這一步了,縱然沒有退縮的理由。
實在不行,明天就要在朱元璋面前自爆一波了。
而回到家中的劉伯溫,則有些憂心忡忡。
雖然他遠離了朝中的爭斗,但他始終覺得,朱元璋不會這么輕易,就放他逍遙。
他也想不明白,朱元璋為何要一直寵信這胡惟庸,他背后到底有什么謀劃。
本來是朱元璋對胡惟庸心存不滿,讓自己出頭彈劾胡惟庸。
但現在卻變成了,自己和胡惟庸之間的斗爭,而朱元璋卻在一邊看戲。
合著,這鍋全部都讓自己給背了。
劉伯溫心里苦啊,但又不敢言語。
所以回家休養的這幾天,劉伯溫過得并不舒坦,每日都在自己以后的路憂愁。
在這種情況之下,竟然引發了舊疾,一病不起。
寶鈔的事件,也隨著這幾天的發酵,越來越嚴重了。
民間不但已經徹底拒收了寶鈔,還有人沖上了衙門,討要說法。
為此,應天府的衙門抓了不少人。
第二天,奉天殿的朝會之上,戶部尚書呂昶,就這個問題開始上奏。
“陛下,寶鈔一事,戶部向來重視,從來都是嚴格印刷流通。”
“最近京城中,不知道從哪里流入,大量寶鈔,導致民間寶鈔積壓、貨價奇高,已經有不少的百姓,去衙門鬧事了。”
“這件事情,應天府連同刑部,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微臣請陛下下令嚴查。”
這話一出,胡惟庸微不可察的一抖。
這件事情可是他在幕后操縱的,如果要是真查起來了,那他有異心的事情,不就要敗露了。
胡惟庸低著頭,腦中飛快的想著,應對的政策。
這時,刑部尚書站了出來:“陛下,我們刑部已經調查過了,這批寶鈔難辨真偽,連戶部寶鈔司的人,自己都分不出來。”
“使用者都是一些,外鄉的流民,行蹤不定,難以追查。”
“臣認為這件事情,應該從戶部開始嚴查。”
呂昶臉上一陣不念:“陛下,刑部無能,偽造寶鈔這么大的事,都查不出來,還將罪責推卸給他他人。”
“請陛下明察!”
聽著下面兩人的爭吵,朱元璋一陣頭大。
這寶鈔的事情,劉伯溫和朱標早就跟他說了,他也查到了胡惟庸的頭上。
只是礙于朱元璋的計劃,暫時沒有動手罷了。
沒想到這些人這才反應了過來,真是無能,還公然在朝堂上互相推諉,著實可恨。
“行了!”
朱元璋一聲大喝,讓大殿內,瞬間便安靜了下來。
正在思考的胡惟庸,也被嚇了一跳。
“你們兩位尚書,在朝堂上公然推諉,成何體統。”
朱元璋不滿的說道:“戶部、刑部協同應天府一起,去將這事查查清楚。”
說完,便站了起來:“胡惟庸!”
此時的胡惟庸,生怕寶鈔的事敗落,心中正有一絲絲惶恐。
猛然聽到朱元璋的聲音,直接嚇的跪了下去:“臣在!”
“你稍后到上書房一趟。”
朱元璋說完,朝著后面上書房而去。
見朱元璋走遠,胡惟庸這才站起了身子,擦了擦頭上的冷汗。
看著還在爭吵不休的呂昶和刑部尚書,臉上閃過一絲笑容。
本以為朱元璋震怒,然后下令徹查此事。
但是沒想到,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是讓戶部和刑部協同應天府調查。
既然這樣,那胡惟庸就絲毫不慌了。
只要不是朱元璋直屬的錦衣衛查案,戶部和刑部的折子,都要從他手上過一遍,他可不怕。
但是,他也不知道,朱元璋為什么要讓自己去趟上書房。
懷著忐忑的心情,胡惟庸朝著奉天殿的上書房走去。
此時,任以虛跟在太子朱標的身后,隨著朱元璋一起朝著上書房走去。
他的腦子也在回想,剛才在奉天殿上的事情。
朱元璋的態度,讓他感覺不到,對胡惟庸的殺意。
而胡惟庸也在朱元璋的縱容之下,又升起了當狗的心思。
這絕對不是任以虛希望看到的,他當即決定自爆一波。
他看向身邊的朱標,道:“殿下,最近有沒有去應天的市井走走,最近有不少有趣的事。”
朱標聞言,看向任以虛:“什么事兒,說來聽聽。”
任以虛笑道:“也沒什么大事,就是最近民間太多寶鈔流入,導致很多東西價格飛漲,特別是鐵器。”
“現在的鐵器價格,漲了最少三倍,就這樣還是有價無市,拿著白花花的銀子,都買不到。”
朱標有些疑惑,寶鈔導致價格漲他知道,可是為什么連銀子,都買不來東西了。
疑惑的朱標開口問道:“難道現在他們連銀子都不收了?”
任以虛笑道:“這倒不是,而是鐵匠鋪里,真的沒有貨。”
“聽說是最近根本買不到,生鐵來打造農具。”
“就這,還有一個笑話。”
“說是現在城里的打鐵匠,因為無鐵可打,全部都失業了,不少人都另謀生路了,現在連找個鐵匠都難。”
朱標聞言,笑道:“那你得告誡你的后世子孫,讓他們長大不要學做打鐵匠啊。”
說完,兩人笑了起來。
走在前面的朱元璋,將兩人的談話,默默的聽了進去。
他關注的點和朱標可不一樣。
茶馬鹽鐵,向來都是朝廷,嚴格管控的物資。
雖然嚴格,但是用作打造農具,自然也是有一定配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