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十六回春風十里
- 日月當空,神龍在天
- 生蠔入海
- 1745字
- 2025-04-29 07:46:20
寺院內窗明幾凈,大殿內木魚聲聲,香火裊裊,每一步都是嚴格細致,一絲不茍……
媚兒偷偷瞅瞅高宗皇上的一舉一動,眼睛滿是數年前的模樣。
褪去了稚嫩少年的青澀,擔當了家國重任的榮光。
面容依然潔白如玉,只是有些柔須,些須滄桑……
還有當初太子裝,今日滾龍袍。
過去是輕裝簡從,現在是前呼后擁……
不似那舊日時光。
大殿之上,高宗皇上祭奠已畢,諸事已完成,按照流程,高宗皇上應起駕回宮了。
寺院眾人正在暗中慶幸無甚差錯,功德圓滿,卻不料高宗皇上突然問了一句:
“宮中替先皇修行的眾人何在?宣上殿來。”
身旁太監急忙傳旨:
“宣故大行太宗皇上修行者上殿!”
氣韻悠長,聲聲回味。
修行眾人心里惴惴不安,端的是忐忑驚慌。
寺院主持更是一腦子冷汗:
宮中修行之人,深居淺出,1′素無差錯,不知哪里惹得當今皇上追問?
圣心難測,怕不是要把眾人殉葬了吧?
一幫人俯伏在臺階之下,宮中之人亦是如此想法。
嗑頭如搗蒜,兩股戰戰,身似篩糠,心里暗暗念經: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媚兒亦在這眾人之中拜伏。
她卻是一個獨一份的存在,心中如泰山,穩如磐石。
恰好此時,朔風驟起,寒涼驟至,山雨欲來風滿樓……
眼見得不可即刻起駕回宮了。
即刻立馬安排一下曾經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兒。
高宗皇上瞅了一眼身旁的太監,太監總管心領神會:
“皇上有旨,先帝宮中諸人修行辛勞,朕心甚安,著內政司即刻賞賜每人紋銀十兩,聊作佐食之資,以后須盡心盡力,長思先帝恩德!”
眾人皆大喜過望:
“叩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媚兒轉頭一想,心里頓時有端祥:
先人曰:欲預取之,必先予之。
忽山門之外侍衛來報:
“啟奏陛下,四川八百里加急,有要事請陛下御覽。”
“速速拿來!夏總管,就在殿內準備凈房一間,筆墨伺候!”
“奴婢遵旨!”
拂塵一擺,寺院主持急忙近前:
“皇上緊急公務,要批閱奏章,
凈房一間,速速準備吧?”
寺院主持立馬吩咐寺院之人限時布置。
和宮女太監們忙碌了一通:
凈房一間,上好的茗茶,特制的薰香……
高宗皇上端坐椅子上,案子上太監早已經把奏章擺放整齊,依次聽宣。
門外一眾侍衛立馬刀出鞘,箭入弓,蓄勢待發:
國家機密,不容閑雜人等旁觀靠近……
川渝之地,頻發災難,賑濟物資首當其沖。
民生無小事。
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昔日太宗皇上殷殷教誨言猶在耳……
此章為川渝災荒之年賑濟一事,雖然戶部己閱,奏達上聽,但事必躬親還是要的,高宗皇上一時間還是沉吟著:
“夏總管,此奏章事情緊急,萬不可待,然數額龐大,朕一時遲疑不決,在場諸人可有川渝之人,且父母親戚者有為官一方的經歷?”
夏總管略一思索:
“啟奏皇上,先帝太宗皇上宮中有一修行之人甚合圣意。
此人為先帝爺才人,素聞聰明機智,博聞強記,恐勝此任!
太宗皇上曾親試之,說道:
“確實不俗,百聞不如一試!可惜!可惜!”
只是國師說此人犯忌,其人名曰武媚,不知皇上圣意如何?”
高宗皇上擺了擺手:
“只要與國有利,與民有利便是,其余暫時姑且不論!宣上殿來。”
“皇上天恩浩蕩!奴婢遵命!”
媚兒強壓內心深處的激動,進殿拜見皇上。
“汝為川渝之人,其地遇災,必知詳細。
說明一下其中人均所需,輕重緩急之物,不可妄言!”
“多謝皇上!妾身家人久居巴蜀之地,不敢隱瞞,況且家父曾為先帝爺之地方官,故妾身略知一二。
每戶約五人計,賑濟三個月,共需米若干,菜疏若干,鹽巴,臘肉,漬菜等等。
共計折銀若干兩。
若是萬戶計,共計折銀若干萬兩。
若是黎民百姓家實得此物,還須嚴防各級地方官盤剝苛扣,將天子恩惠直達百姓家。”
高宗皇上瞅了一眼奏章數額,相差無己,心里暗暗點頭:
“夏總管,加蓋朕之大寶,速速送之戶部即刻實施!”
“奴婢遵命!”
一應奏章即刻放入匣子里封存,一侍衛飛身上馬,頭帶斗笠,身被蓑衣,急馳而去。
戶外風聲,雨聲驟至,天色昏暗。
“夏總管,暫且退下。朕偷得浮生半日閑,歇息一刻,雨停回宮。”
“奴婢遵命!只是皇上需何人伏侍?”
“才人武媚兒曾經侍候先帝多年,熟悉宮中禮儀,就她吧。”
武媚兒眉眼之中有了一絲驚喜,多了些精神。
春色撩人關不住,更何況一個是得償所愿,一個是曲意逢迎:
“皇上恩澤,媚兒感激不盡,只是若是一旦身懷龍種,妾身如何是好?
況且妾身是先帝爺才人,流言蜚語,更是無法收拾!”
“昔三國曹孟德之好,朕知之矣!
無妨,朕必予你之名份!
安心就好!”
“皇上,天已晴好,可啟駕回宮!”
“可!”
武媚兒眉眼如絲帶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