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余氏沒有立即回答,她的眼神深邃,仿佛在黑暗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仔細地思考著慕然所提出的這個辦法。
猶豫不決的樣子落在慕然的眼中,慕然知道此時必須要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計劃,以消除王妃的顧慮。
于是,她繼續開口說道:“王妃也不必擔心會因此得罪朝堂上的有心之人,或是拉低了王妃尊貴的身份。王妃到時可以散出消息,宣稱自己對江南水患的災民們深感悲憫,不計個人得失,自愿低價出手嫁妝鋪子中的首飾,以表達自己對災民的關懷之情。在宴會進行中,可以安排一位商戶女子同樣表現出對難民的悲傷之情,她想要為江南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于是大手一揮,購買了嫁妝鋪子的現貨,并且當場宣布將這些首飾捐給難民。這樣一來,王妃就可以拿著這些現貨,以女兒家天生愛首飾為由,進而發帖邀請家中經商的女子們來此挑選自己心儀的首飾,既能滿足她們的虛榮心,又能為賑災籌集到資金,一舉多得。”
“可……”東陵余氏的眉頭依舊緊鎖,她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一方面,以自己尊貴的身份去邀請那些商戶之女,總覺得有些掉價,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如果只邀請商戶之女,那么京中的貴女們必定會頗有微詞,認為自己受到了冷落和輕視。
但如果將兩者一起邀請,身份上的差距又擺在那兒,商戶之女恐怕難以大展身手,而京中的貴女們也會唾棄此次宴會,認為它有失身份,不夠檔次。
這讓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慕然敏銳地捕捉到了東陵余氏的顧慮,她微微一笑:“王妃,民女知道您在擔心什么。此次如果只邀請家中經商的女子,確實會落下一些口舌,讓人覺得我們有所偏頗。所以,王妃不僅要邀請那些商戶之女,也要邀請京中的貴女們一同參加。這樣,既能體現出王妃的公正與包容,又能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和非議。”
看到東陵余氏越來越感興趣的樣子,慕然心中暗喜,知道事情已經成功了一半。
她繼續闡述自己的計劃:“但是,在邀請京中貴女的時候,我們可以稍后一些再發帖,道明王妃這里有一些精致的小首飾,這些首飾是王妃嫁妝鋪子專門為京中貴女而留的珍品。同時,王妃可以借此機會,向各位夫人小姐說明江南水患的嚴重性,請求她們多讓自家大人在朝堂上出謀劃策,早日共同解決江南水鄉的困境。王妃,是為了國事而擔憂,沒有想要從貴女們那里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是為了國事,自己無償拿出了陪嫁鋪子中的首飾,希望能夠為賑災盡一份綿薄之力。想來陛下英明,也會感念王妃的這份付出與擔當。”
說到這里,慕然頓了頓,她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足夠吸引人,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她還是補充道:“不過,民女并不是真的想讓王妃拿出自己的體己錢來迎合那些貴女們。到時,民女會以將軍府的名義,將高于首飾價格的銀子捐贈給難民,并請王妃代為管理這筆款項。同時,我們會對外放言,體諒王妃為民為國的苦心,將軍府自愿購買這些首飾,并將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難民。有了將軍府的帶頭,以及傳出去的輿論引導,民女相信,其他貴女們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形象,也會紛紛效仿,慷慨解囊,為江南水患的災民們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慕然的這番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驅散了東陵余氏心中的陰霾。
她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贊賞,她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似年輕的女孩竟然能想出如此巧妙的計策,既能解決眼前的困境,又能巧妙地避開可能引發的紛爭與非議,將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如此到位。
她開始認真地權衡起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和潛在的收益,心中暗暗思索著如何將這個計劃完美地付諸實施。
“好”
“好”
“好”
東陵余氏的三個“好”字,讓慕然篤定此事已然妥當。東陵余氏此刻的心情,滿是愉悅與舒暢。
這個辦法,對于她來說,簡直是再合適不過的妙計,恰似那錦上添花,令她欣喜不已。
她親自起身,伸出手去扶起慕然,語氣中滿是和藹與親切,“快快請起,管家,賜座。”
這番舉動,更是彰顯了她對慕然的看重與賞識。
“民女謝過王妃。”慕然起身,卻并未急于落座,她望著眼前神采奕奕的王妃,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繼續乘勝追擊,將自己的計劃娓娓道來。
“父親自小教導民女要體諒民情,民女家中是取之于民也想用之于民,此前很多年在家父熏陶感染下,在外面奔波之際也不忘為難民施粥余事。所以民女愿意做購買王妃嫁妝鋪子的第一人,更想代表姬家為江南難民捐款五百萬銀兩。”
這番話,宛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場的人無不為之震驚,東陵余氏更是欣慰地點了點頭,看向慕然的眼神,早已不再是之前的輕蔑,而是帶著滿滿的欣賞與贊許。
她心中暗想,自己先前還曾疑惑,姬將軍怎么會真的娶商戶之女,如今看來,原來一直以來慕然都是深藏不露,有著不為人知的才智與胸懷。
而站在一旁的秦時,也被慕然這一番精心策劃且條理清晰的言語驚得目瞪口呆,仿佛被一道閃電擊中,大腦瞬間一片空白。
他想認真地看一眼眼前這位女子,想要從她的眉眼之間、一舉一動中尋找出她究竟是不是自己所熟知的那個慕然。
奈何王妃在此,森嚴的禮法如同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他的心頭,讓他不敢輕易抬頭冒犯,只能在心中暗暗揣測,試圖從她的話語和行為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