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二日,近五更天。
在嬌妻顧月兒、丫鬟小桃、書童阿吉的一番忙碌下,沈念沐浴更衣,換上了提前熏過香的官袍。
今日乃是沈念首次參加經筵。
依照禮制,參與者都必須齋戒沐浴,衣冠熏香,以表虔誠。
沈念臨行前,朝著書童阿吉道:“阿吉,快到午時,記得帶上食盒去皇極門東廡外!”
“是,少爺!”阿吉興奮地說道。
所謂經筵。
既講經義,又有盛筵,每月三次,逢二日、十二日與二十二日。
課罷。
參與經筵者皆可去享用光祿寺準備的御賜酒飯,還可令家仆或書童打包帶回家。
對官員而言,吃經筵乃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沈念若是能讓顧月兒吃上一次御賜酒飯,依照其岳父的脾性,能挺著胸脯,逢人便講,將此事說上大半年。
……
天大亮,文華殿正殿中。
知經筵事張居正、同知經筵事呂調陽、張四維站在最前方。
后面是各部尚書、侍郎、國子監祭酒,以及兼任翰林院編撰以上職銜的日講官、展書官、書寫講章官。
最后面還有負責鳴贊的鴻臚寺官員、負責警衛的錦衣衛、負責禮儀、監督百官的御史、科官。
足足一百多人。
輪值記錄君上起居的沈念,站在最后方。
他踮起腳,看到的也只是一片青綠錦袍和一片大紅袍,根本看不到皇上的御案。
片刻后。
萬歷小皇帝朱翊鈞來到了最前方。
張居正帶著所有人行五拜三叩頭之禮,然后官員分列兩側。
“進講!”
隨著鴻臚寺官員一道清亮的喊聲,經筵正式開始。
展書官為萬歷小皇帝展開講章。
張居正率先走出,講述他為小萬歷專門編撰的繪本教科書《帝鑒圖說》。
經筵講學,形式大于內容。
其實就是走個流程,告知天下人,朝廷以圣賢經史治國,讓天下人都能將“君君臣臣”那套思想牢牢刻在骨子里。
講官講書期間。
小皇帝不能亂動,不能插嘴,不能左顧右盼,必須正襟危坐,一臉認真。
沈念是不喜這種教學方式的,太死板,太形式,儼然將小萬歷當作了一個提線木偶。
好在平時的日講要靈活許多。
沒多久。
沈念便有些昏昏欲睡,只好掐了掐大腿,強挺起精神。
不遠處。
有兩名給事中專門監督官員儀表,誰要失禮,輕則罰俸,重則打板子。
在此等場合,沈念自然沒有絲毫露臉的機會。
待經筵結束后。
他只需在專門撰寫起居注的本子上寫上一句“二十二日,上御經筵”,任務就算圓滿完成了。
他唯一的盼頭,就是午時吃席。
經筵之席,向來奢華。
在大明,皇家的羊毛其實還是很難薅的。
……
眨眼間,一個多時辰過去了。
最后一個經筵講官,禮部尚書張四維大步走到講案前,講起了《貞觀政要》里一段關于君王納諫的典故。
“嘗觀唐史所載,貞觀之世諫諍職稱最多,如魏征、房玄齡、杜如晦、豈循墨保位者,為臣者絕不應阿旨順情……”
沈念聽著聽著,突然察覺到了不對勁。
張四維講這一段,乃是在敲打萬歷小皇帝,指責小皇帝在內書堂聽書一事上,過于任性,不聽諫言。
萬歷小皇帝雖然最后認了錯,但仍不承認口出無忌,說錯了話。
此類敲打,在經筵日講中時有發生。
小萬歷一般聽完都會道一聲:朕明白了或朕謹記,根本不敢反抗。
片刻后。
張四維講解完了這段故事。
就在群臣都長呼一口氣,準備吃經筵的時候。
“咳咳……”
萬歷小皇帝突然干咳兩聲,待吸引到了官員們的目光后。
他開口道:“張尚書所言甚有道理,朕定當謹記,朕向來不喜阿旨順情的臣子,也會努力做一個虛懷博納、從諫如流的皇帝。”
“近日,朕學先生所編撰的《帝鑒圖說》以及旁聽了翰林檢討沈念的講學,感觸頗深。”
“朕以為,講學方式也應出新求變,以助朕更好地完成課業,不負先帝遺志,做一個有作為的賢君!”
萬歷小皇帝的“先生”二字,特指張居正。
被提到名字的沈念,瞬間變得精神起來。
他微微低頭,露出一抹苦笑。
小皇帝并不像外面傳言的那般乖巧。
他身在深宮,經歷甚多,心智遠比一般人早熟。
隨著年齡增長,已經不是諸事順從的吉祥物,他也想慢慢掌權,在朝堂體驗更多的參與感。
他說出此話。
一方面是對張四維借機敲打的反抗。
另一方面是覺得經筵日講的方式不夠新,不夠有效,反向敲打群臣。
此刻的沈念,有想揍萬歷小皇帝一頓的沖動。
小皇帝求新求變,追求進步,無可厚非。
但將沈念這個從七品的小官提出來,還與張居正放在一起當作典型,勢必會讓沈念成為一眾經筵日講官關注的對象。
他日后在內書堂講課,稍有差池,可能就會遭到彈劾。
若有心胸狹隘者想找他茬的,很輕易就能給沈念穿小鞋。
以后,沈念將會過得如履薄冰。
沈念自然不相信小皇帝聽了他一節課,就對他甚是推崇。
小皇帝只是將沈念當成了一塊敲打這些經筵講官的石頭,以此讓自己以更舒服的方式聽學。
此刻。
大殿內變得異常安靜。
誰都沒想到小皇帝會反擊,但他的話語又是那么彬彬有禮,不可挑剔。
這時,張居正站了出來。
“陛下所言極是,臣等定當再接再厲,求新求變,傾力輔佐陛下!”
頓時,群臣拱手。
“辛苦大家了!”萬歷小皇帝的臉上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隨即,群臣行跪禮。
然后在張居正的帶領下,前往奉天門東廡,吃經筵。
沈念的肚子早已餓得咕咕響。
當即將小皇帝帶給他的壓力拋在一旁,準備好好吃上一頓,然后再讓阿吉將食盒裝滿。
經筵一月三次。
沈念作為輪值起居注官,兩個月都不一定能參與一次。
機會難得,他不愿讓任何事情影響他的食欲。
……
注:經筵講學,分經筵與日講兩類。經筵儀式盛大,分春講與秋講,春講是二月十二到五月初二;秋講是八月十二到十月初二,每月逢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開講。日講人數較少,除逢三、六、九視朝外,皆會舉行,即一旬之中,三天視朝,七天講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