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玉環講解黃山
- 諾貝爾獎獲得者,是我老婆
- 祁曉陽
- 1920字
- 2025-01-12 05:52:41
玉環充當了講解員,不停地給楊教授介紹起黃山文化,楊教授聽得很入迷。
黃山,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名山,自古以來便聞名天下,它不僅僅是一處自然風光絕佳的旅游勝地,更是諸多文化交織匯聚的璀璨明珠。
一行三人,踏入黃山景區,那如畫般的風景便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在眼前鋪陳開來,讓人應接不暇。山上綠樹成蔭,古木參天,山間云霧繚繞,仿若仙境一般,引得游人如織,大家都沉醉在這絕美的景色之中,臉上洋溢著愜意與滿足。我們一行三人都是心情大好,每一處景致都仿佛有著一種無形的魔力,深深地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流連忘返。
“我對黃山的文化,比較感興趣,能給我講講嗎?”楊教授問道。
“當然啦,我對黃山文化小有研究,呵呵”玉環說道。當下,玉環就開始長篇大論講解起黃山的文化。
黃山的文化極為豐富多元,宛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這里的人文景觀,是歲月留下的生動印記,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與人間故事。沿著蜿蜒的山間小徑前行,時不時便能看到那些古舊卻韻味十足的亭臺樓閣,它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間各個角落,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古代工匠們的精湛技藝與獨特匠心。這些建筑有的始建于明清時期,歷經風雨滄桑,卻依然屹立不倒,默默地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與熱鬧,讓人仿佛能透過它們,看到曾經那些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在此駐足賞景、吟詩作畫的情景,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音在山間輕輕回蕩。
說到明清文化,黃山地區可謂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那個時代,徽派建筑風格在這里達到了鼎盛,白墻黑瓦的民居建筑群,與這青山綠水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幅極具韻味的鄉村畫卷。那些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在古民居的門楣、窗欞、墻壁上隨處可見,它們以細膩的線條、生動的造型,展現著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反映出了徽派文化的獨特審美與深厚內涵。而在當時,徽商作為一支重要的商業力量,更是在這片土地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他們憑借著勤勞、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走出黃山,行商天下,創造了富甲一方的商業傳奇?;丈虃冊诜e累財富的同時,也不忘反哺家鄉,捐資修建書院、祠堂、橋梁等公共設施,為當地的文化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漫步在黃山的古村落中,依然能感受到徽商文化留下的深深烙印,那些氣派的祠堂莊嚴肅穆,承載著家族的榮耀與傳承;那些古老的書院雖然歷經歲月,但曾經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仿佛還在耳畔回響,讓人不禁對那個崇文重教的時代心生敬意。
道教文化在黃山也有著深厚的根基與深遠的影響。自古以來,黃山便被視為道家的洞天福地,諸多道觀隱匿于山林之間,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透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清幽與寧靜。踏入道觀,那裊裊升起的青煙、悠揚的鐘聲以及道士們誦經的聲音,仿佛能將人的心靈瞬間從塵世的喧囂中抽離出來,帶入到一個空靈澄澈的境界。道觀中的建筑布局嚴謹,遵循著道家的陰陽五行學說,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蘊含著深刻的道教文化寓意。在這里,人們可以感受到道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體會到那種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命的尊重,讓心靈得到一次難得的洗禮與凈化。
而黃山的非遺文化,更是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星星,點綴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像徽劇,那婉轉悠揚的唱腔、色彩斑斕的服飾以及精彩絕倫的表演,承載著徽州人民的喜怒哀樂,演繹著歷史的悲歡離合,曾經在古徽州的舞臺上大放異彩,深受人們的喜愛。還有徽州剪紙,藝人們僅憑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創造出千變萬化的精美圖案,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在他們的手中變得栩栩如生,每一幅剪紙作品都凝聚著民間藝人的智慧與心血,展現著徽州人民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美的獨特感悟。這些非遺文化,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黃山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緊密相連,讓這片土地的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綻放出永恒的魅力。
楊教授和我一路聽著玉環的講解,一路欣賞美景。
在這風景秀麗、文化底蘊深厚的黃山上,還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也是這片神奇土地的主人。機靈可愛的黃山短尾猴在山林間跳躍嬉戲,它們那憨態可掬的模樣常常引得游客們駐足觀看,不時還會有膽大的猴子湊到游客身邊,討要食物,那機靈勁兒讓人忍俊不禁;色彩斑斕的紅嘴藍鵲在枝頭歡快地啼叫著,它們長長的尾羽如同彩帶一般在空中劃過優美的弧線,為這山林增添了幾分靈動的色彩;還有那珍稀的勺雞,它們身披華麗的羽毛,在灌木叢中小心翼翼地覓食,偶爾露出的身影,仿佛是大自然特意展示的一件精美藝術品,讓人驚嘆不已。這些動物與黃山的山水、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魅力的世界。
我們一行三人漫步在這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于一身的黃山之上,用心去感受著它的每一處美好,仿佛在與歷史對話,與文化相擁,沉醉在這無盡的美好之中,盡情享受著這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