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國公爺,世子爺,公布是梁周開倉,戶部郎中李敢一行人等日夜兼程,只因古時交通不便,加之登記造冊,考察民情,修繕重建,核算所需銀兩,糧草等皆需時日,這一來一去,恐近月余,所以應國公爺提議,日夜兼程。大家每天大約就睡三個時辰,世子爺天天都以怨言,工部侍郎也稍有不滿,唯有戶部郎中能泰然處之。
大約還有五六里地的時候,使之爺就已經不想走了,說是,一路上除了趕路還是趕路,吃飯睡覺上馬車,實在是太無聊了,想在馬車上瞇著等時間,道路不平,又老是顛簸,這些天來,我們都沒休息好,真想找個地方好好睡一覺。
國公爺道,現在應該快到梨花村附近了吧?
親衛副首領道,國公爺真乃神人,前面就是梨花村,離此一里地。
國公爺道,連日來,舟車勞頓,大家前往梨花村,休整2日再前行。一干人等均有些許困乏,一一應允。
又過一會,世子爺從車前轉入車內,道,爹你說這梨花村,為何如此,與一路上所見村落截然不同。
國公爺道。哦?吾兒,你且說說說?
世子爺道,道路寬平,人流不斷,搖扇公子,頗有書生之氣,馬車往來,多有貨物。街上做買賣的,賣字畫的多。
國公爺道,吾兒,倒是個用心之人,這梨花村大有來頭。
世子爺道,我以為就是一個善營商賈之道的村落,比別個村落更顯繁華而已,爹卻說他大有來頭,到底是何來頭?
國公爺道。梨花村依山傍水,民風淳樸,因大乾文人,蘇亞子,蘇弈所作梨花詞而,名秀中原,蘇弈去世后,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前來梨花村,做追憶悼念之詞,還有不少廣為流傳,蘇先生也因此被稱為梨花先生,與其性格淡雅清高頗為相稱,此地曾一度成為大乾文人聚首,覽勝,憑吊,抒懷發源之地,蘇弈才華高絕,惜天妒英才,二十有才名,三十梨花盛,四十憐蒼生,研藥學之道,五十駕鶴,一生不仕,其人通達世事,所傳梨花齋詩文集,多清新脫俗,言說紅塵事,不是紅塵人,曾有人言,悟其詩可窺天機,讀其文可推后世,先生一世清高,而隱于梨花村,常以不經意之事,不經意之物,而發驚世之言。
大順破京,乾帝逃,覓先生,見而諾之宰輔,悔當初,求破解之法。先生言,起時諫言,帝能納之,興時諫言,納之漸少,盛時諫言,反獲罪爾,亂時諫言,良臣不語,衰時諫言,諸事無果。將傾之時,尚有良策安天下,怎奈陛下聽信奸佞,險致臣于死地。今李宇恒帝京都,威寰中,欲大順天下,陛下雖欲江山再起,奈追隨者又有幾何?
乾帝曰,今番落敗,逆賊到處追殺,帝位爭斗,百姓多苦,民生不振,朕居難定所,四海逃亡,故土之上為逆賊所不容,欲抗之,然軍伍四散,僅存百十來人,先生可有解法?
當即先生指出,今戰火已熄,四方已定,無以抗衡,不若假死安生,瞞隱此地,休養生息,秣馬厲兵,待時而動。
時大乾宰相呂謹軒,提出大順雖然盡得中原城池,但朝堂新立,上不乏忠乾之仕,散兵舊部,隱忍待發,一旦假死,大順歸心,東山再起,遙遙無期。
乾帝曰,無可奈何花落去,唯有傷心水東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與其茍延殘喘,四海逃亡,惟恐被逐利者出賣,生死難料,不若先生之計,但狗賊李威,奸詐無比,如何假死,又如何使其信以為真,此事難中之難。
眾人議論紛紛,正面硬剛,已是取死之道;金蟬脫殼,實為上策,卻難以信天下。進一死,退亦是一死,當如何?
先生曰,此處乃是臨江縣轄制,知府與我有君子之交,若能得他幫助此事十拿九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