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殿下可設‘特科制’
書名: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作者名: 青石踏浪本章字數: 2013字更新時間: 2025-01-31 23:00:00
屋內寂靜如水,朱棣深深地凝視著徐良,眉頭微皺,眼神復雜。
作為一個武將出身的皇子,他習慣了以武力解決問題,但他也清楚,戰爭終究只是手段,治理天下才是最終目的。
姚廣孝手捻佛珠,幽幽嘆息:“先生之言,意在長遠,然眼下大明仍處風雨飄搖,靖難之戰方才開始,談及立國,是否為時尚早?”
徐良輕輕搖頭,目光堅毅:“殿下今日所圖,不止是燕王之尊,而是天下之主?!?
“既然要爭天下,就該有如何治理天下的謀劃?!?
朱棣微微頷首,目光沉靜:“繼續說。”
徐良不疾不徐,繼續道:“殿下既然希望皇明強盛,單靠削弱文官并不可行?!?
“須知文官既是朝廷之柱,亦是腐朽之源?!?
“若要避免文官操控朝政,單純殺戮并不能解決問題,必須給予他們新的道路?!?
朱高熾若有所思:“先生之意,是要為天下士人提供仕途之外的新出路?”
徐良微微一笑,繼續點頭:“正是如此。倘若士人不再唯科舉是從,而有治學、從商、從軍、技藝等不同出路,便不會再擠破頭進入文官體系?!?
姚廣孝眉頭一挑,輕嘆道:“天下士人皆以科舉為正道,驟然要他們棄之,怕是難如登天。”
徐良悠然抿了口茶,輕笑道:“士人未必皆戀科舉,只因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若天下人得見前例,知曉不拘于四書五經亦能立身,局面便會改觀?!?
他輕叩桌面,朗聲道:“昔北宋沈括,年少登進士,然所建功業,并非文章翰墨,而是科學技藝。”
“其治水利、修邊防、定軍略,著《夢溪筆談》,功名不下宰輔。”
朱高熾聽得入神,不由點頭:“的確如此,沈括之學,較之尋章摘句之徒,實更有益國計?!?
徐良繼續道:“唐之郭子儀、李光弼,未嘗科舉出仕,然戰功赫赫,封侯拜相。”
“北宋儒商呂惠卿,棄官經商,富甲天下,亦能左右朝局?!?
“士人豈止一途?既能為國所用,何必拘泥于舉業?”
姚廣孝低嘆:“然則士人若皆棄儒而趨他業,儒道何存?”
徐良含笑搖頭:“非棄儒,而是儒道并立?!?
“昔漢武帝設五經博士,不拘科舉,學者亦能入仕?!?
“若能設特科,使天下英才皆能各盡其用,則文官獨大的積弊可解,而國家亦可得才。”
屋內一片沉靜,朱棣緩緩摩挲著桌案,似在咀嚼徐良的言辭,朱高熾若有所思地看向父親,姚廣孝則微微垂眸,指尖輕捻佛珠,未發一言。
徐良悠然抿了口茶,輕笑道:“而且,拓展士途,并不是要求他們棄科舉,而是讓他們看到,除了舉士之外,還有其他道路也能榮華富貴,青史留名?!?
朱棣眼神一閃,沉聲問道:“如何做?”
徐良輕聲道:“殿下可設‘特科制’?!?
朱棣皺眉:“何謂特科?”
徐良解釋道:“特科,乃科舉之外,設立不同門類的考試,如工程、醫術、天文、軍事、農學、算學等,并給予通過者相應的官階,讓天下士人知曉,即便不考四書五經,也能封官加爵。”
朱高熾眼前一亮:“如此一來,天下英才可擇其所長,而非拘泥于儒學一途!”
徐良頷首,緩緩道:“不錯。更重要的是,這些專才一旦興起,必定影響士人們的選擇。”
“當他們發現,學醫可為御醫、學農可為太農正、學工可為工部尚書,科舉之路便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姚廣孝捻了捻佛珠,深深望了徐良一眼:“此法雖妙,但仍有隱憂?!?
“若非儒學正統,文官定會群起反對?!?
徐良微微一笑:“所以此法不可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
“先設少量特科,從輕工業、農業、軍事等方向入手,逐漸擴大范圍,等天下人看到實效,便無人能再阻擋?!?
朱棣沉思片刻,緩緩道:“此事,孤容后細思?!?
朱高熾趁勢問道:“先生此前言及‘制度為本’,不知可有更詳細的策論?”
徐良淡淡一笑:“殿下欲長治久安,光靠特科制還遠遠不夠,尚有三大要務,須盡快施行?!?
朱棣抬眸,沉聲道:“哪三大要務?”
徐良目光微斂,緩緩伸出手指:“其一,軍制改革,肅清私兵。”
朱棣微微皺眉:“肅清私兵?”
徐良輕輕點頭:“靖難之后,殿下定會大封功臣,而這些功臣若掌握大批私兵,日后極易尾大不掉,甚至尾大不掉,形成割據之勢。”
朱棣若有所思:“繼續?!?
徐良正色道:“因此,靖難之后,殿下須設立‘衛所制改良法’。所有軍隊,一律編入衛所,由朝廷統一供養,而不得由功臣私人掌控?!?
“此外,調撥軍中子弟進入軍校,以輪換制替換長期駐防,防止某一地區長期由一支軍隊掌控,從而生變?!?
朱棣若有所思,微微頷首:“此法可行?!?
徐良隨即豎起第二根手指:“其二,稅賦改革,輕徭薄賦?!?
朱高熾一怔:“此事恐怕最難?!?
徐良輕輕點頭:“正因難,才更要早做謀劃。靖難之后,戰亂帶來的經濟損害,唯有減輕賦稅,恢復生產,方能真正鞏固國基?!?
朱棣低沉道:“若賦稅降低,國庫何以充盈?”
徐良微微一笑:“賦稅可降,但鹽、茶、鐵、瓷、漕運等重要行業可由朝廷專營,以商補國?!?
“以往鹽鐵專營權掌握在商賈和地方官員手里,若殿下能掌控這幾項關鍵經濟命脈,朝廷即便降低賦稅,也不愁國庫虧空?!?
朱棣目光微凝,沉思許久,忽然抬眸:“此事,孤要細細思量?!?
徐良輕輕一笑,豎起第三根手指:“其三,封賞功臣,權力制衡?!?
朱棣眉頭微皺:“此事,何解?”
徐良緩緩道:“靖難之后,殿下必封賞功臣,但封賞并非單以土地、官職,而需權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