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歌在走街查坊的過程中,除了收集線索,還時刻關注著城中的風吹草動。她知道,張晚既然涉及此案,必定不會輕易露出馬腳,自己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防對方察覺自己的行動。
一日,沈清歌在城南的舊貨市場閑逛時,意外發現了一件與父親案件有關的物證。那是一個破舊的箱子,箱子里裝滿了各種雜物,有舊書、破布、生銹的鐵器等。沈清歌翻看著這些雜物,突然在角落里發現了一塊染血的絲帕。絲帕上繡著精美的花紋,雖然已經有些褪色,但仍能看出其質地非凡。沈清歌心中一動,認出這絲帕正是父親當年辦案時常用來擦拭寶劍的。
她立刻買下這個箱子,將絲帕小心翼翼地收好。回到住處后,沈清歌仔細檢查絲帕,發現絲帕上的血跡雖然已經干涸,但依稀可以辨認出其中蘊含著復雜的線索。她將絲帕放在桌上,拿出隨身攜帶的放大鏡,仔細觀察血跡的形狀和分布。血跡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噴濺狀,似乎是在某種劇烈的沖突中留下的。沈清歌又檢查絲帕的邊緣,發現上面有細微的撕裂痕跡,似乎是被人強行扯下來的。
沈清歌將這些細節一一記下,心中對父親當年所遭遇的真相有了更深的猜測。她推測,父親在辦案過程中,可能發現了張晚等人的罪行,從而遭到了對方的暗算。這塊染血的絲帕,或許就是父親在與兇手搏斗時留下的,而絲帕上的血跡和撕裂痕跡,也暗示了當時搏斗的激烈程度。
為了進一步查證,沈清歌決定去找當年父親辦案時的助手,一位名叫李忠的老捕快。李忠如今已經退休,隱居在城郊的一處小院中。沈清歌帶著絲帕,騎馬前往李忠的住處。
來到李忠的小院,沈清歌看到他正在院中打理花草。李忠雖然年過六旬,但依然精神矍鑠,身姿挺拔。沈清歌說明來意,將絲帕遞給他。李忠接過絲帕,仔細端詳,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絲帕確實是老爺當年所用之物。”李忠肯定地說,“我記得老爺辦案時,總是隨身攜帶著這塊絲帕,用來擦拭寶劍。絲帕上的血跡,應該是老爺在追捕兇手時留下的。”
沈清歌心中一喜,連忙詢問李忠當年辦案的細節。李忠回憶說,當年父親追查的是一起重大盜竊案,涉案金額巨大,且牽扯到了城中的一些權貴。在調查過程中,父親發現了一些關鍵線索,直指張晚等人。然而,在即將收網之際,父親卻突然遭遇了暗算,身受重傷,絲帕也在此時染上了血跡。
“老爺當時身受重傷,但仍拼盡全力與兇手搏斗,最終將兇手擒獲。”李忠眼中含淚,語氣中滿是敬佩與悲痛,“可惜,老爺因此落下了病根,身體大不如前。而張晚等人卻趁機逃脫,逍遙法外。”
沈清歌聽到這里,心中悲憤交加。她知道,父親當年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因為張晚等人的罪行。而自己手中的這塊染血絲帕,正是父親英勇無畏、堅守正義的見證。她更加堅定了要為父親洗清冤屈、將張晚等人繩之以法的決心。
告別李忠,沈清歌帶著絲帕和更多的線索,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她將絲帕小心收好,又將這些天收集到的線索一一整理,繪制出了一張詳盡的案件關系圖。圖中清晰地標注出了張晚與父親案件之間的種種關聯,以及張晚在城中的各種行蹤和交易。
沈清歌站在桌前,凝視著這張關系圖,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她決定在張晚搬入新宅的那天,設下埋伏,一舉將其擒獲,并當眾揭露其罪行。同時,她還要將這些線索和證據呈遞給官府,讓父親的冤屈得以昭雪。
為了確保計劃的順利進行,沈清歌開始積極籌備。她聯絡了當年父親辦案時的一些舊部,以及自己在走街查坊過程中結識的一些可靠之人,組成了一個臨時的行動小組。她向他們詳細說明了計劃,并分配了各自的任務。有的負責在張晚新宅周圍布下眼線,監視其一舉一動;有的負責收集更多的證據,以備不時之需;還有的負責聯絡官府,確保在關鍵時刻能得到官府的支持。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沈清歌和行動小組成員們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他們密切關注著張晚的動向,收集著各種信息。與此同時,沈清歌也沒有放松對父親案件的進一步調查。她查閱了大量的舊案卷宗,尋找著可能被遺漏的線索;又多次走訪當年的案發現場,試圖還原當年的真相。
終于,張晚搬入新宅的日子到了。沈清歌帶領著行動小組成員們,早早地在新宅周圍布下了埋伏。她自己則化裝成一個普通的路人,站在不遠處的街角,手持望遠鏡,密切關注著新宅的情況。
隨著張晚的到來,新宅里頓時熱鬧非凡。前來祝賀的客人絡繹不絕,各種禮物堆積如山。沈清歌看到張晚身穿華服,神態傲慢,心中不禁冷笑。她知道,這一切繁華背后,都是張晚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
就在這時,沈清歌突然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是當年父親辦案時的一個關鍵證人,一個名叫王大山的老漢。王大山當年曾親眼目睹了張晚等人作案的過程,但因為害怕張晚的勢力,一直不敢出面作證。沈清歌心中一喜,立刻示意行動小組成員們注意王大山的動向。
在沈清歌的示意下,行動小組成員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趁張晚與客人交談之際,悄無聲息地將王大山帶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沈清歌立刻上前,向王大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懇請他出面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