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對壘,愛筑通途
此刻,舞臺上光芒萬丈,許悠宛如從夢幻星河中走來的仙子,身著一襲典雅潔白的禮服,那禮服的每一寸面料都仿佛流淌著月光,細膩而柔軟,貼合著她曼妙的身姿,裙擺如層層疊疊的云朵輕盈散開,隨著她的動作,閃爍著細碎鉆飾光芒的裙角微微擺動,恰似繁星閃爍。她面帶微笑,嘴角上揚的弧度恰似一彎新月,明亮雙眸中透著歷經風雨后的淡然與喜悅,儀態萬方地向臺下觀眾深深鞠躬致謝。臺下掌聲雷動,歡呼聲此起彼伏,那是觀眾們對這場驚艷全城的沉浸式藝術展的最高褒獎。
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展覽的精彩瞬間:奇幻光影與畫作相互交織,似是夢境與現實碰撞,每一道光線都精準勾勒出畫作靈魂,音樂旋律緊扣畫面節奏,激昂時如洶涌海浪沖擊心靈,輕柔處又似山間微風拂過心田。觀眾們穿梭其中,或駐足驚嘆,眼神中滿是震撼與沉醉,仿若置身藝術的奇幻宇宙;或互動體驗,興奮地伸手觸碰光影,臉上洋溢著新奇與滿足,不時發出陣陣歡呼。
與此同時,城市另一端,陽光灑滿古宅修復竣工的典禮現場。沈逸塵站在那兒,身姿挺拔如松,他身旁的百年古宅在日光映照下重煥生機,朱紅色大門散發古樸光澤,似在訴說往昔故事;雕梁畫棟精美絕倫,龍鳳呈祥的木雕栩栩如生,每一處紋理都飽含歷史韻味;庭院里花草郁郁蔥蔥,繁花似錦,微風拂過,花朵搖曳生姿,送來陣陣芬芳,蝴蝶翩躚起舞,似為這重生歡慶。沈逸塵眼中滿是欣慰與自豪,那光芒比頭頂驕陽還要耀眼,周圍人群圍攏過來,對他的匠心與堅守贊不絕口,聲聲夸贊如同歡快樂章縈繞耳畔。
然而,回首過往,這一路荊棘滿途,每一步都充滿艱辛。
幾個月前,在他們溫馨的家中,氣氛卻截然不同。許悠一臉沮喪地癱坐在客廳沙發上,周圍鋪滿設計草圖和資料,那些圖紙曾承載她的無限憧憬,如今卻似凌亂的殘夢。她手中緊攥著一張畫有復雜結構的圖紙,眼神中滿是失落,向對面同樣愁眉不展的沈逸塵抱怨道:“逸塵,你看看,我本想打造一個史無前例的空間,這兒弄個巨大穹頂投影,配上環繞式音響,讓觀眾踏入就仿若穿越時空,繪畫、音樂、光影全方位融合,絕對震撼!”說著,她激動地站起身,比劃著空間布局,可瞬間又像泄了氣的皮球,把圖紙往前面一扔,重重坐回沙發,長嘆一口氣,“但這成本高得離譜啊!場地租賃、高科技設備采購、專業團隊組建,哪一項不是天文數字,我跑斷腿聯系投資方,都被高額成本嚇跑了,我該怎么辦啊……”話語間滿是焦慮與無奈,眼眶也微微泛紅。沈逸塵心疼不已,剛要開口安慰,手機卻急促響起。電話那頭,古宅修復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焦急喊道:“沈總,出大事了!這古宅結構比預估的復雜太多,好幾處關鍵部位修復工藝極高,咱們現有的施工團隊根本搞不定,我問遍行內人,精通這技藝的師傅少之又少。而且材料供應商臨時變卦,,成本漲得厲害,不愿按日前供貨了,項目進度眼看就要停滯!”沈逸塵臉色瞬間陰沉,眉頭緊鎖成深深“川”字,他猛地站起身,在客廳來回踱步,腳步急促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焦慮的鼓點上,掛斷電話后,苦笑著對許悠說:“看來,我的麻煩也不小。”
一時間,兩人的夢想之路仿若被筑起高墻,彼此對壘。許悠這邊,藝術展籌備陷入僵局,資金缺口像無底洞,她整日把自己關在堆滿策劃案的房間,眼神空洞地盯著那些紙張,仿佛能盯出資金來源,原本活力滿滿的她,變得憔悴又無助;沈逸塵那頭,古宅修復難題重重,技術難關跨不過,物資供應斷了鏈,他常常深夜獨坐書房,在昏黃臺燈下翻閱古籍,試圖從泛黃書頁中尋得解決建筑結構難題的良方,緊蹙的眉頭從未舒展。
最艱難的那段日子,壓力如烏云般籠罩著他們。許悠為了節省開支,連每天的咖啡都戒掉了,以往她總喜歡靠一杯香濃咖啡開啟創作靈感,現在只能干啃著面包,對著電腦屏幕上未完成的預算表格發愁。有一次,她在給一位潛在投資人打電話時,對方不耐煩地直接掛斷,那一刻,她的手僵在半空,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心里想:“難道我的夢想就要這樣夭折了嗎?”回到家,看著鏡子里面容憔悴、雙眼布滿血絲的自己,她幾乎要崩潰了。
沈逸塵也好不到哪里去,古宅修復現場因為缺少關鍵材料,工人都停工待料,他每天都要面對工人的抱怨和催促。一次,他去和新的材料供應商談判,對方一開口就是比原價高出兩倍的價格,還擺出一副愛買不買的態度。沈逸塵氣得握緊拳頭,卻又無可奈何,走出供應商辦公室,他仰望天空,滿心苦澀:“難道我要親手毀了這承載百年歷史的古宅嗎?”
但即便如此,他們望向彼此的眼神中,沒有絲毫抱怨與退縮,唯有滿滿的信任與堅定。許悠看到沈逸塵深夜疲憊的背影,心中默默打氣:“逸塵,別灰心,我們一定能挺過去。”沈逸塵瞥見許悠日漸消瘦的面龐,暗自思忖:“悠悠,我定不會讓你的夢想破滅。”
許悠迅速振作,翻開那本泛黃、邊角卷起的人脈通訊錄,坐在書桌前,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撥出去,聲音熱情洋溢:“喂,張老師啊,好久不見!我籌備個超有創意的藝術展,跟您分享下,說不定您感興趣想參與呢……”她不放過任何線索,介紹創意時眉飛色舞,身體前傾,眼中閃爍希望之光。同時,她深知沈逸塵所需,憑借文化見識,穿梭于市井小巷尋訪老匠人。
一天,她尋到一位木雕老匠人。在狹窄昏暗、墻壁斑駁、青苔叢生的小巷盡頭,敲響老人家門。老人開門,一臉疑惑。許悠滿臉笑容,微微鞠躬:“老師傅,您好!聽聞您木雕手藝精湛,我愛人負責古宅修復,遇難題,急需您這樣的行家出山相助。”老人起初抵觸,雙手抱胸,眉頭緊皺,眼神疏離。許悠不氣餒,耐心講述古宅歷史意義、修復緊迫性,從清晨聊到晌午,額頭上汗珠滾落,聲音沙啞,終于打動老人,老人眼神柔和,微微點頭。
沈逸塵也沒閑著,整日奔波于各大文化機構、贊助商辦公室。走進一家知名文化企業老總辦公室,他整理衣裝,雙手輕撫平許悠藝術展策劃案和作品資料褶皺,滿臉誠懇:“李總,您看,這是我愛人許悠的作品,她才華橫溢,這場展覽若成功,必在文化界掀起熱潮,影響力巨大,您投資不僅助力藝術,商業回報也可觀。”眼神滿是期盼。
他還聯絡高校師生,在教室激情澎湃講述古宅故事與修復難題:“同學們,這座古宅承載百年記憶,亟需你們智慧力量,一起讓它重現光彩吧!”同學們被感染,紛紛舉手,志愿者團隊迅速組建,投身前期調研,為技術難題找新思路,利用人脈疏通審批流程。
那些日子,兩人常忙到錯過飯點,深夜拖著疲憊身軀回家。家中昏黃燈光下,他們相互依偎在沙發上。許悠疲憊地把頭靠在沈逸塵肩上,輕聲說:“今天我又找了三個投資人,雖沒確定,但感覺有希望。你那邊呢?”沈逸塵撫摸她頭發,回答:“志愿者團隊幫大忙,找到資料,對修復工藝有新啟發,明天再來與供應商談談,應該能解決問題。”一個擁抱、一句建議,如寒夜火把,照亮重新出發的路。?
就這樣,在愛與執著的雙重加持下,日前,資金逐步到位,專業人員各就各位,難題一個個迎刃而解。許悠的藝術展覽成功舉辦,沈逸塵的古宅修復項目如期竣工。回首過往,他們深知,是彼此的愛鑄就這條穿越重重困難的通途,讓夢想得以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