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城,大約處在蚩尤里西南方向四十里的位置。
騎馬還好,但若是步行,四十里路其實算是比較遠的。
劉珩早早吃過飯,帶上一頓干糧,上午辰時便啟程出發。
他們計劃在當日酉時前抵達,如此一來,至少還能有收拾的時間。
一群人中,有的興奮,有的忐忑,也有人面無表情,比如高順。
他是周禮舉薦給劉珩的,皇甫威也覺得可以初步信任,所以劉珩順水推舟,將其納入屬吏之中。
事實上,他也的確不怎么擔心高順會出問題,因為他的家眷都在蚩尤里,且都在皇甫威的隱秘監管下。
挾持人質這種事情,在道德上自然不值得稱道,但實際效果卻非常好。不然,也不會是古今中外掌權者的通用手段。
“素卿有心事?”
路上,周禮百無聊賴,剛巧見高順一直沉默,便特意放緩腳步,與后者并肩而行。
大概是都從過軍的緣故,周禮覺得高順很對他的脾氣,時常找后者交流武藝。當然了,主要是高順教他。
“并無心事。”
高順搖了搖頭,解釋道:“只是此番離去,可能要很長時間才能返回里聚,心里有些掛念家人。”
“誒,你也從過軍,豈不知男兒志在四方的道理?”周禮一副閑談的樣子,“你是一直待在并州么?從軍時也沒離開過?”
“因為上官的命令,去過兩次幽州。”
“我當年是在涼州,那地方是真慘,幾乎每年都有戰事,道路兩旁的白骨都沒人收拾,并州應該好一點吧?”
“也很悲慘。”高順想起記憶中的殘酷畫面,眉頭不自覺皺了起來,“北方草原上的鮮卑人,幾乎每年都會犯邊,擄掠燒殺無惡不作。”
“上面就沒想過主動出擊?”
“熹平六年時嘗試過,當時朝廷派北地太守夏育從高柳縣、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從云中郡、匈奴中郎將臧旻與南匈奴單于從雁門郡,三路同時出兵討伐鮮卑,出塞千余里,結果大敗而歸。數萬將士,活著回來的不足一成。”
“這些該死的鮮卑狗!”周禮罵了一句,“不過,并州那邊不是有很多內附的胡人嘛?匈奴人、烏桓人,他們就算無法抵御鮮卑,至少也能起到警示作用啊。”
“基本沒用。邊境上的內附胡人,要么是鮮卑人的細作,要么正在變成鮮卑人的細作。”
“這是為何?”周禮十分不解。
“因為鮮卑人其實非常仇視內附胡人,搶起他們來,比劫掠漢人還還狠。在鮮卑人看來,內附胡人都是叛徒。”高順解釋道,“但是鮮卑實力又很強大,那些內附胡人如果不愿意成為眼線、細作,根本就不可能活下去。”
“郡守不管嗎?”
“怎么管,處理一批,過段時間又會出來一批,只要鮮卑人勢力占優,這種情況就不可能改變。”
“也是這么個道理。”周禮嘆了口氣,“那你懷念家鄉么?”
“不懷念。”
高順回答的很干脆:“我只想帶家人過安定日子,家人在身邊我就很安心,而讓我安心的地方就是家鄉。”
“這話倒是有點意思。”
一行人說說笑笑,時間倒也過得飛快,趕路時倒也不覺得勞累。
下午申時一刻,便趕到了解城。
楊毅親自給他們接風啟塵。一切都非常融洽。
然而,第二天上午,當劉珩帶著眾人前往庫房領取武器裝備時,卻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劉珩打開庫房大門,映入眼簾的卻是一支全副武裝、披堅執銳的甲士。
數十把兵刃,一起反射出寒光,煞氣逼人。
眾人下意識一驚,連忙后退幾步,就連周禮也不例外,唯二面色沒有變化的人,正是劉珩和高順。
高順自然是心理素質過硬,而劉珩只是提前聽到門后甲衣晃動的聲音,早有準備而已。
他拉住有些惱怒、想要上前理論的周禮,仿佛沒有察覺般,迎著明晃晃的刀刃徑直走到為首甲士面前。
也不說話,只靜靜盯著后者。
此人名叫楊普,是楊毅的門客,也是鹽官治所庫房的管理者。
正常情況下,也是接待劉珩的人。
事實上,楊普只是有些嫉妒自家主君對待劉珩的態度——鹽官丞這個位子原本是他的。
所以,才想給劉珩一個下馬威。
一方面,替自己出口氣。
另一方面,也是想壓劉珩一頭,為以后做鋪墊。
本來在楊普的計劃里,劉珩受到驚嚇后,他會立刻上前安撫,說明只是開個玩笑,他是在給新來的鹽官丞演示武器甲胄。如此一來,就算劉珩不爽,也只能吃個啞巴虧,不可能把臉丟到楊毅面前。
但楊普萬萬沒想到,自己費心營造的肅殺氛圍,竟然沒能嚇住劉珩。
這么一來,他的處境就變的無比尷尬。
僵持片刻后,楊普率先撐不住,臉色通紅,咬著牙,拱手向劉珩施了一禮,喊道:“劉鹽丞!”
劉珩展顏一笑:“早聽說楊君麾下有一壯士,威武不凡。如今一見,果然雄壯。”
感受到劉珩釋放的善意,楊普臉上羞赧之色減去不少,連忙順著臺階說道:“鹽丞謬贊了,快請快請!”
說完,便殷勤地打開庫房大門走了進去。
甫一入內,劉珩便被一件物品吸引了全部目光。
不是鋼刀,不是鐵甲,而是他心心念念的弩!
這是一支臂張弩。
顧名思義,是一種能用手臂直接拉開的弩。
輕便靈活但威力一般,適合近程作戰,多配備于騎兵或者快速機動部隊。
漢朝的弩有很多種。
按照拉力劃分的話,臂張弩屬于輕型弩,拉力約在一至三石之間,威力比一般的弓箭大,但也沒大多少。
劉珩走上前,拿起弩機觀察起來。
弩入手頗重,以硬木為弩臂。
弩臂前窄后寬,前部設凹槽放置弩弓,中部開槽安裝弩機,后部為握把,表面涂漆防潮。
弩機為青銅所鑄,上面刻著幾道橫線——這是用于瞄準的望山。
弩機外殼上還刻有監造銘文——“光和元年,考工所造三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