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氣運
- 洪荒,老祖我不吃牛肉
- 牛角掛劍
- 2211字
- 2025-01-20 20:46:15
在碧游宮內待了幾個月,這一出來,夔牛還真有點不太習慣。
主要還是靈氣的差別太大了,碧游宮內充斥著混沌靈氣,仿佛無窮無盡,而在碧游宮外卻只有先天靈氣,且不夠濃郁。
“夔師兄!”
“夔師兄!”
……
幾個截教外門弟子笑著和夔牛打招呼。
目光一掃這幾個同門,夔牛態度和善。
這幾人都看到夔牛去碧游宮拜謁,又在碧游宮內待了幾個月,要說沒得到什么好處,卻都不相信,所以,心中卻就有些羨慕嫉妒夔牛。
簡單打個招呼,夔牛也沒和這幾個外門弟子閑聊。
夔牛還要忙著修煉太素之氣呢!
胸中五氣本是按五行,但有了通天的指點,夔牛卻就開始修煉先天五太了。
太極之氣已在碧游宮內修成,接下來卻是要修太素之氣。
回到了紫芝崖,夔牛留意了下無當那邊,還在煉丹。
隨便尋了塊大青石,夔牛盤坐其上。
當夔牛全神貫注地修煉,周圍的靈氣涌來,又化為靈氣云霧,處于云霧中的夔牛朦朧而神秘。
一種玄妙的意境也出現在夔牛身上。
時間一天天過去,夔牛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修煉太素之氣。
當然,九轉元功也沒放下。
這日,夔牛嘗試著把太極之氣加持到重瞳。
就在太極之氣加持到重瞳時,夔牛眼中一亮,看到了許多往常沒見過的色彩。
只見,一個九彩的華蓋籠罩金鰲島。
“這是……截教的氣運?”夔牛睜大了眼。
仔細觀察,夔牛發現他自己天靈之上有一團青氣,與籠罩金鰲島的九彩華蓋存在聯系。
越發確定就是氣運。
接下來,夔牛目光掃視。
萬物皆有靈,有靈就有氣運。
仙山福地有氣運,靈根靈草也有氣運,飛禽走獸當然更有了。
當沒了氣運,也就是‘氣數已盡’,合該身死。
看向遠處在煉丹的無當,其天靈之上有一團紅氣。
外門弟子的氣運與截教也存在關聯,只是聯系不夠深。
隨著觀察,夔牛對氣運的等級也有所了解了。
最低級是黑色氣運,這種距離氣數已盡是不遠了。
擁有黑色氣運的,印堂卻是發黑。
比黑色氣運高一級的是白色氣運,再就是綠色氣運,然后是青色氣運,也就是夔牛目前的氣運等級。
青色往上是紅色,之后有紫色氣運、五彩氣運、七彩氣運和九彩氣運。
九彩就是氣運的最高等級了。
能有紅色氣運就了不得了。
封神時,紂王冒犯女媧,女媧打算出手教訓一下紂王,卻被紂王的兩個兒子頭頂之上紅氣阻擋,后來萬仙陣,接引收了三千紅氣之客。
擁有紫色氣運的應該是人皇和天帝等,或是大神通者。
至于彩色氣運,乃是被天道眷顧,是天地中的‘主角’。
夔牛要不是成了通天的真傳弟子,可能只有綠色氣運。
“以我目前的氣運,再增加幾十倍才能提升為紅色氣運。”夔牛心中暗想。
一縷太極之氣加持到重瞳,使夔牛能看到氣運,這就足夠驚人了。
要知道,看到氣運可不容易。
隨著太極之氣的加持,重瞳對法力的消耗不增反減。
只不過,畢竟只是一縷太極之氣,卻是維持不了太久。
一個多時辰,太極之氣也就維持不住了。
沒了太極之氣的加持,夔牛也就只能看到黑色氣運。
長時間凝聚,才勉強能看到白色氣運。
此時,夔牛在想著如何增加氣運。
根腳提升應該能增加氣運,道行精進應該也能增加氣運。
而如果得到先天靈寶等,就更能增加氣運了。
“話說,直接掠奪別人的氣運才是最快增加的方式吧!”夔牛心想。
氣運之爭就是圣人都不可避免。
曾經的龍鳳麒麟三族,如今的巫妖,對了,還有道祖鴻鈞和魔祖羅睺之爭。
而夔牛現在對氣運也只是一知半解。
……
上清符印從夔牛泥丸宮飛出,落到了他手中。
一縷太極之氣加持在夔牛右眼,而一縷太素之氣則加持到他左眼,他雙眼凝視著手中符印。
沒錯,夔牛修成了太素之氣。
先天五太已陸續修成了太極和太素。
接下來還有太始、太初和太易。
多了一縷太素之氣加持到重瞳,重瞳對法力的消耗卻很大。
若不是有太極之氣,夔牛的法力只會消耗更大。
至于現在,夔牛全部法力也只能堅持個片刻。
沒能看出上清符印中隱藏的秘密。
“上次在碧游宮,老師分明把一點混沌神光融入到這符印中,可這符印怎并無變化?”夔牛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是他的錯覺?不可能。
那點混沌神光是什么?
沒多久,夔牛的法力已所剩不多,他連忙閉上了重瞳。
符印也回到了他泥丸宮內。
目前不清楚符印中隱藏的秘密,將來總能搞清楚的。
接下來,夔牛除了修煉,也結交一些同門。
像趙公明和三霄仙子,就都值得夔牛結交一下。
而像烏云仙、毗蘆仙和金箍仙等,也可以結交一下。
對了,跟著夔牛來到金鰲島的那鳥頭道人,混的也還不錯,只是還沒能加入截教。
想加入截教,說容易也容易,當通天講道時去聽,能進入碧游宮就可成為截教外門弟子。
所以,外門弟子都至少進入過碧游宮一次。
夔牛就有聽到一些外門弟子炫耀,如長耳定光仙,就得意地說進入過碧游宮七次。
碧游宮當然是有門檻。
所以,碧游宮的門檻=截教的門檻。
事實上,四個圣人大教中,截教的門檻是最低了。
就連那西方教的門檻都要比截教高一些。
有教無類的圣人,除了鴻鈞也就通天了。
但鴻鈞成圣后卻在天外講道,雖是有教無類,但門檻卻很高。
一般通天是每隔一千多年講道一次,很少會相隔幾百年就講道一次。
元始似乎萬年才講道一次。
至于西方二圣,夔牛不了解。
至于太上,成圣后好像就沒公開講過道。
這天,夔牛泥丸宮內的上清符印忽然一動。
與此同時,夔牛預感到北方有他一場機緣。
睜開眼,夔牛疑惑地看向北方。
既然預感到機緣,也就有必要去尋找一下。
如今的夔牛能預感是機緣,必定對現在的他有不小好處。
若是對夔牛一點好處都沒有,也就稱不上是機緣了。
一般來說,機緣都能讓獲得不小好處。
故而,道行越高,想得到一場機緣也就越難。
為了去尋找機緣,夔牛也就往北方飛去。
卻見夔牛并未施展風雷雙翼,而是使了個騰云駕霧。
水云聚攏在夔牛腳下,托起他往北而去。
不多時,夔牛便已離開了金鰲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