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養望?養你媽的頭!
- 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 一覺睡到下午醒
- 2379字
- 2025-02-08 17:44:25
(書友群已經建好了,鏈接就在末尾的作家說這里,歡迎大家進群交流,噴的話請輕噴,不涉及家人都能接受,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此外,三江推薦確定到手了,感謝讀者老爺們的支持。
還有,下周五就要上架啦,希望讀者老爺們到時候能幫忙捧個場給個首訂謝謝了!)
----
被太子當街扣上了一頂“不忠不孝”的帽子,陳紀頓覺天旋地轉,面色煞白,兩眼發直,身軀顫抖著向后倒去,幸好陳群眼疾手快一把將老父親攙扶住。
“非人哉?”
這三個字宛如一聲聲魔音回蕩在陳紀的腦海中。
幼年時的回旋鏢仿佛跨過數十年的時光,終于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腦袋上。
陳紀緩緩抬起頭頭,與向來聰慧早智的兒子對視了一眼,眼中燃起一絲微弱卻又帶著急切的希冀,嘴唇微微顫抖,似是想說些什么卻又難以啟齒。
當年,他的父親陳寔任太丘令之時與好友期行,因約定的時辰已過且急事便先行離去,被好友叱罵“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遭他駁斥,不僅挽救了父親的聲譽還為自己揚了名。
陳紀此刻是多么希望遠比自己要聰慧的兒子能如他當年那般為父挽救名聲,駁斥太子。
陳群迎著父親那飽含期待的目光,微微撇過頭避開他的視線,心中暗自嘆氣。
他又如何猜不出父親的心思?
但他覺得父親當真是昏了頭了,這兩件事如何能相提并論呢?
惹怒了友人,也不過是童言無忌,友人也不至于厚顏無恥地與時年七歲的“陳元方”計較。
惹怒了太子,陳群卻不認為時年十八歲的“陳長文”能被太子寬恕。
更何況今日太子本就是來興師問罪的,何必再激怒太子?
他若是當真駁斥太子“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他毫不懷疑太子會讓身后殺氣騰騰的騎卒來告訴他們,什么才是真正的無禮。
世間最難證明的,便是“清白”二字。
一旦開口自證,便會陷入無休無止的自證困境。
況且太子所言樁樁件件皆在理,父親被錦被人撞見壞了孝名,又以拒見太子養望,這都是不爭的事實,只是世家豪門間相互遮掩,平日里無人點破罷了。
見陳群默默不語,陳紀的腦袋也清醒了些,心中懊悔不已。
這時,他眼角余光瞥見太子身旁的一名騎在馬上的文士嘴角咧起,從冠帽中取出一支簪白筆在竹簡上奮筆疾書,心臟頓時猛地一縮,臉色霎時間也變得鐵青。
太子怎么隨行還帶著史官!
陳紀在惶恐之中急中生智,猛地一把推開攙扶自己的家人,雙腿微微打顫地勉強站在原地,仰天大嚎道:“老夫唯愿陳氏滿門世代為大漢效死,豈會做不忠之人!”
言罷,陳紀身軀猛地一顫,口吐鮮血昏厥了過去,倒在了陳群的懷中。
眼見如此,劉辯頓覺無趣。
他分明瞧見這老東西咬破嘴唇才吐的血,昏厥的那一瞬間還擔心腦袋磕在地上還特意調了個方向倒在陳群懷里。
佯裝吐血和昏厥,這是大漢士人的保命技巧之一。
一如所謂的撞柱死諫,不過是撞柱以表決心,并以這種方式來避免君王的處罰罷了。
哪怕心存死志,想要撞柱而亡都是一件高技術活。
撞柱死諫就好像是在告訴君王,我已經尋過死了哦,撞了柱子你就不能殺我了哦。
不過劉辯也沒有痛打落水狗,看著須髯上還沾染著血漬的陳紀搖了搖頭,旋即又看向了隨行史官,留下荀彧和一名隨行侍醫后便策馬離去,
倒不是他大度,就如同當初他對張讓等人說的那樣,對于士人來說,受了污名而活遠比死要痛苦。
他偏偏要陳紀繼續背負惡名活著,要讓陳紀成為反面教材,讓天下士人看看,試圖踩著他這個太子來養望究竟會有怎樣的后果。
呵,養望?
養你媽個頭!
見太子策馬離去后,眾人手忙腳亂地將陳紀抬回府中,陳紀之母滿臉焦急,眼眶泛紅,立刻讓人關閉府門,不愿再被旁人看笑話。然而看著身后轟然閉上的府門,陳群瞟了一眼自家老父親,面色凝重。
他知道,這扇大門無法阻隔那群想看笑話的人了,因為潁川陳氏已經成為了一個笑話。
“快去喚府中的醫者來為我兒診治。”陳紀之母聲音帶著幾分顫抖,焦急地說道。
陳紀之母雖是婦人,卻也明白兒子是裝暈。若是讓太子的侍醫診治,就多了一條欺君之罪。
然而荀彧卻面帶微笑,不緊不慢地攔住了她,微微俯身道:“老夫人,太子特遣侍醫,自當由其為元方公診治,莫非府中醫者的醫術能勝過太子侍醫?”
“這……”陳紀之母一時語塞,眉頭緊皺,眼中滿是猶豫與糾結。
卻見陳群主動上前,神色恭敬,對著她輕輕搖頭,淡然道:“大母不必憂慮,父親吉人天相,又有太子侍醫診治,當無大礙。”
太子是否是知道父親裝暈已然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接下來潁川陳氏不可太觸怒太子。
見陳群如此曉事,荀彧微微點頭,令侍醫前去為陳紀診治。
侍醫剛握住陳紀的手腕,便眉頭一皺,露出怪異的神情。
弦脈,且脈體短絀,還有些滑脈?
而后又從袖中取出一塊絲絹,掰開了陳紀的嘴,看向他的舌頭。
舌質紅,苔黃膩。
“稟中庶子,元方公身體并無大礙,只是心中悲傷過甚致使肺氣郁結罷了,老夫為元方公開了服暢通肺氣的藥,吃上月余想來便無事了。”侍侍醫一邊說著一邊書寫藥方,落筆時忽然停頓了一下,手中的筆在空中懸停,猶豫片刻后緩緩道,“嗯……平日里讓元方公少食雄雉、大鵝、狗肉,少飲酒。”
侍醫的話就像一柄利刃,捅破了陳紀最后的遮羞布。
脈象如此,守孝期間有無食肉、飲酒,還能瞞得過醫者?
不過侍醫倒也不是惡意揭穿陳紀的“孝行”,他無心插手太子與陳紀之間的糾葛,但他開的藥會與雄雉、大鵝、狗肉這三種熱性太強的肉食以及酒水產生沖突,若是不事先嚴明反而會讓救人的良藥變成害人的毒藥。
荀彧聞言神色平靜,也未曾多言。
太子讓他和侍醫留下,不過是為了表示仁至義盡。
本就是你陳氏不對在先,被太子揭穿了不忠不孝的真面目后吐血昏厥,太子不計前嫌派遣中庶子和侍醫留下,就算陳紀當真因此怒火攻心而亡也怪不得太子。
走出陳紀的臥房,荀彧在仆從引領下穿過后院,步履頗為緩慢,仿佛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然而荀彧終歸還是走到了中門前,看著這座厚重的大門,回首望了望,不由扶門而嘆。
他已經給潁川陳氏留了最后的機會了。
長文啊長文,為之奈何?
正當荀彧一只腳踏出陳氏府邸之時,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由遠及近,伴隨著粗重的喘息聲傳入他的耳中。
緊接著,他只覺自己的衣袖被一股大力猛地拉扯住。
“文若兄,且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