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五點,所有學生被突如其來敲門聲吵醒。
大清早的,還讓不讓人休息了?
那些習慣了早起和睡眠淺的人,率先打開房門,然后發現敲門的是學校的老師。
大部分人不明所以。
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早上有晨練活動需要同學們完成,五點半之前到達指定地點集合的同學可以獲得特殊獎勵。
至于指定地點,就是昨天打排球的沙灘地。
交通工具也都在民宿樓下準備好了,是2-4人的多人自行車,具體怎么分配要看學生間自行組隊的情況。
這個消息在學生間傳了個遍,又引得哀怨聲一片。
就不能提前一個晚上告訴他們要早起嗎?
有的人習慣性熬夜,大晚上兩三點不睡覺玩手機,結果才睡了兩個多小時就被叫起來說是要集合。
是想累死誰啊?
余甜同樣是受害者之一。
余甜晚上沒睡好覺,甚至可以說有些失眠,凌晨兩三點左右她醒來過,后面一直閉著眼睛睡不著。
好不容易有點困意,結果沒瞇多久被敲門聲嚇醒,一睜眼就到了該起床的時間。
真就是:兩眼一黑,看不到她的未來;兩眼一睜,想一拳干翻全世界。
余甜起床,象征性開了個門,又聽了一遍她都能背下來的信息,而后佯裝很著急的樣子叫夏果和劉薇起床。
二人睡眼惺忪地看著滿臉慌張樣子的余甜,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待余甜交代完任務后,二人掀開被子,快速起床洗漱。
大家收拾好后,下樓騎車過去集合。
絕大多數人還是能做到準時到達,雖然不免有人喜歡卡點,掐著時間進入本班隊伍。
所謂的特殊獎勵,就是早到的人有優先享用早飯的權利,這會好幾個老師分發著準備好的豆漿和三明治,而后面超過五點半來的人只能享用煮好的雞蛋配一杯水。
有些早到的人捻著手上的三明治提出質疑,特殊獎勵就這?
哪個天才老師想出來的?
即便如此,本著不吃白不吃的原則,很多人還是欣然接受了老師的饋贈。
前一秒還在嫌棄三明治當早點過于寒磣的富家少爺,這會肚子餓到不得不吃的時候只能說句:唉呀媽呀真好吃。
真香定律只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學生們一邊吐槽,一邊吃著早飯。
早上的活動是去海邊撿垃圾,這會老師下來分發必要的工具。
得知起這么早結果就為了撿垃圾,一行人非常不滿,七嘴八舌的議論聲沒消停過。
有人抱怨時間安排的不合理,有人抱怨自己是個傻13居然穿了兩只不一樣的襪子。
穿錯襪子的人心里自我安慰道:說不定別人會以為那是他的穿搭。
殊不知早被路過的人笑話了個遍。
面對此情此景,出鏡率最高的大喇叭再次登場。
“好了同學們,咱們安靜點。”有老師喊話。
“我們撿垃圾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海洋環境,希望同學們能從小事中動手參與起來,也不是什么難事,而且,回頭哪個班撿的垃圾最多,我們中午就會為哪個班準備更豐盛的午餐。”
老師宣布完,大家解決掉手上的早飯就拿著鉗子和袋子慢悠悠撿垃圾去了。
早晨的沙灘很涼爽,海浪在岸邊輕輕拍打,送來遠洋蔚藍的風。
剛開始有部分人不情不愿地拿著袋子在路上到處摸魚、晃悠,等看到別的好兄弟都在認真撿垃圾,不知道是不是被勾起了莫名的勝負欲,這會本來還在插科打諢的人也積極動手撿起了垃圾。
有人說,男人間最浪漫的就是battle。
在這場撿垃圾活動中,男孩間非要比個高下,看誰撿的又快又多。
黎明曙光初現,霞光微醺。
日出東方,它在無垠的大海上溫柔地渲染,破曉色在宇宙的潮汐中找到了棲身之所。
沙灘上的人們看到這美好的一幕迫不及待拿出手機拍照,之前有些人還沒完全清醒過來,這會趁著東方既明、晨光熹亮,大家都打起精神,開始更努力的撿垃圾,開啟新一天的生活。
活動到早上七點結束,這會學生們以班級為單位到老師那稱重量,趁著這個空檔不少人開始分享剛才撿垃圾的經歷。
又開始莫名其妙的攀比環節,這次比的是誰撿到的垃圾更臟更臭更惡心,說完這些還不忘吐槽扔垃圾的人。
“我真討厭那些亂扔尿不濕的,真的比我奶奶的裹腳布還臭”
“你那算啥,我這發霉發綠的塑料袋和礦泉水瓶才是重量級……”
最后稱重結果出來了,老師們統一意見選出前三名的班級,并祝賀獲勝的班級中午可以去當地有名的中餐廳吃飯。
撿垃圾結束,同學們有兩小時的休息時間,之后學生們坐著安排好的公交到了小鎮北邊的濕地公園,繼續完成后面的行程。
上午的活動是尋寶游戲,想出這個主意的是高二的語文組組長老萬。
叫他老萬倒不是因為他年紀多大,而是他長得太過著急,明明30出頭的小伙子看著像40來歲的大叔。
據老萬本人說,這個游戲的靈感來自于前組長,說自己跟前組長關系不錯,也算是完成對方的心愿。
關于前組長的身份信息,同學們都不清楚,因為她在兩年前就離開了學校,在場的卻都是高一高二的學生。
有些愛八卦的學生追問老萬,跟之前的組長啥關系,為啥要繼承別人的愿望?
老萬只是笑笑沒說話,有意避開這個話題,宣讀起了游戲規則。
在濕地公園范圍內一共有三個寶藏,而線索在某個地方或某個人身上,都有可能,重要的是通過線索找到寶藏的位置。
每個人都三張初始線索卡,根據初始線索卡找到第一個寶藏,之后在第一個寶藏那可以得到兩條關于第二個寶藏的指向性線索,以此類推,線索卡數量依次遞減,第三個寶藏也是如此。
最終的寶藏位置,需要找到第三個寶藏才能獲得最終線索,不過獲勝與否的判定并不是誰率先玩到了最后,而是大家的具體表現。
說的比較模糊,很多同學都沒搞明白意思,但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到最終寶藏一定沒錯。
游戲開始,每位同學都拿到了三條初始線索。
“A1,A2,A3啥意思啊?奶茶店排號嗎?”
有人發出疑問。
“那恭喜你,你拿到了一組完整的線索,現在可以根據這組線索去找寶藏了。”老萬給出解釋。
這一信息曝出,許多同學又開始懵圈了,他們看看自己的,又看看旁邊人的,當然也有保守派不愿透露自己線索的。
“大家都拿到了線索卡,那接下來我作一個補充解釋。”
老萬清了清嗓:“三個寶藏的線索卡分別對應ABC三個字母,至于數字,如果是拿到的是連續可數的數字,比如1和2,2和3,說明沒有重復的線索,只需要找你們沒有的序號線索就可以湊出完整的一套線索,所以這時候就看大家有沒有合作交流的意愿了,當然也不排除有同學運氣好,開局就拿到1、2、3,可以單獨完成尋寶行動。”
被認證為幸運的同學欣喜地攥著自己的線索卡,迫不及待想要立馬跑去尋寶。
而有的非酋,開局三張2,不知道該哭還是抱頭痛哭。
說的就是余甜。
不用猜,導演肯定是想在這里展現她的智商。
尋寶游戲正式開始,同學們各自為營,有的已經抱好團希望實現互利共贏,有的連規則都沒搞清楚還在問東問西。
余甜屬于第三種,又酸又菜又多余。
因為她的線索卡只有2號,而劉薇和夏果都有2號,所以余甜完全沒辦法跟二人分享線索,于是她強烈要求兩個人去找別人組隊。
嗯,她這么做一定有導演的大病。
相較于某些天選之子,比如趙宿,拿到3個連號數字,這會不但沒來找余甜組隊,甚至連多余的信息也沒來得及透露就被其他男生當成香餑餑搶走了。
余甜內心:有時候一個人真的挺無助的。
不過好在,她知道寶藏點位,接下來就是拼演技的時間。
濕地公園范圍較大,余甜一個人在觀賞區漫步。
“哎哎蘇潔。”馮小曼拉住在灌木叢找東西的蘇潔:“你看那是不是余甜?她好像是一個人?”
蘇潔拍了拍手上的灰塵,應聲望去。
“所以,趙宿沒跟她一起。”
不是問句,是陳述句。
蘇潔很確定那就是余甜,而且趙宿不在身邊。
呵,她就說,多半是余甜手牌太差了,趙宿不想被對方拖累,所以才分開了。
過了一段時間,余甜走累了,隨便找了個涼亭休息。
路過的同學見余甜這么悠閑還以為她是放棄尋找了,因為路過的那些人根據線索定位到寶藏就在觀賞區附近,但余甜身邊沒有別的東西,所以他們猜測余甜沒找到。
可是無論他們在觀賞區怎么繞圈怎么翻找就是沒見寶藏的影子,而線索指向“觀賞區內”“可見不可捕捉之物”“留下我來過的證明”,一時間真的很難讓人把這三點聯系起來。
一無所獲的一群人正準備離開去周邊地區再看看,結果看到余甜正坐在涼亭里擺pose自拍。
都什么時候了還有心思自拍?
他們不理解余甜的行為,但等余甜離開十分鐘后他們才后知后覺。
難道線索的意思是照相?
余甜一路上都在給別人提示,她要做的就是讓部分人趕緊摸清線索的門路,然后她跟著那些人一起找寶藏蹭個名額就行。
第三個寶藏已經被找到,雖然很多人覺得過程太過順利但并沒有多想,鐵定是他們聰明絕頂、運氣過人。
深藏功與名的余甜在那些人背后不說話,因為一路她快被這伙人蠢哭了。
余甜不停在寶藏附近來回走刷存在感,甚至左翻翻右翻翻,她就差直接說答案,然而那些人都來她附近找東西了,結果距離寶藏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他們看到有蟲子就跑了。
要不是后邊來了膽子大點的同學,她估計那些人再玩一天都找不著。
接下來是尋找最終寶藏。
余甜故技重施,提前去寶藏處踩好點,然后又開始在周圍刷步數。
此時A班小隊正在向林區靠近。
應該不是徐晚晚的錯覺,本來前三個寶藏她覺著余甜存在感太高了可能是因為對方在努力找寶藏所以到處溜達,但她沒想到的是都到了最后關卡,余甜居然還比他們早到?
按理來說他們隊應該是最早拿到完整線索的,怎么余甜總是比他們快?
這里徐晚晚暫時打一個問號,不論是什么原因,她就是不相信有朝一日余甜竟然能比過她。
很快,一波人向林區靠近,根據線索,大家找到最終寶藏。
是一棵梧桐樹。
老萬穿過人群現身,來到樹前,首先恭喜同學們找到了寶藏,然后開始解釋一路安排的緣由。
“你們找到的第一處寶藏,是給觀賞區的涼亭外的風景拍照,這個地方是前組長也是我很喜歡來的地方,適合靜心。”
“第二處,是湖邊的秋千,這里裝載了很多老朋友的美好記憶……”
“第三處,是風箏,也是以前我們閑暇時刻進行的娛樂活動……”
說到關于老朋友的往事,老萬只是看了看樹,嘆了嘆氣,又繼續解釋最后一個。
“至于最后一處,這棵梧桐樹是十四年前種下的,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其實我們當初種樹的時候也沒想過它會長得這么好,以前我也沒想過我會當老師甚至教學生如何認識世界。”
老萬伸手撫摸著樹干蜿蜒向上的紋路,他想起了以前種樹的過往,同時又在感嘆時間的藝術。
“這次游戲不僅僅是想讓你們放松身心,更是希望同學們能明白體驗過程比直視結果更需要勇氣,等你們高三畢業,記得回頭看看來時的路,但不要忘記繼續向前,在之后的人生也要接著尋寶藏。”
老萬一番發言結束,周圍的同學都開始為他鼓掌,似乎在致敬老萬身為教師的育人精神,又似乎在勉勵他們自己向上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