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高杰北伐
- 明末:開局海賊王,我霸凌大清!
- 南明離火錄
- 2013字
- 2025-02-05 23:13:13
所以對于鄭王爺的新式陸軍來說。
只要是舟船能至的地方那么鄭軍就具備極強的機動性。
畢竟以鄭氏水師的水運能力來說莫說是鐵甲、陌刀。
就算是萬斤巨炮他們也具備投送能力!
可一旦失去了舟船支援那么自然不用多說鄭王爺的新式陸軍根本不具備多少機動性!
不過即便如此,鄭氏由海轉陸也必須要花費大批糧餉組建真正的陸軍。
所以十鎮兵馬篩選完兵源后迅速在八閩各地由眾將展開訓練。
而作為新軍的訓練指導。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成為了鄭將們的不二之選。
這兩本凝聚了戚大帥畢生心血的練兵之書由鄭王爺頒布嚴令。
強制所有鄭將按照書中內容訓練新軍。
于是乎,八閩之地上五萬新軍有條不紊地出勤、訓練。
按照戚繼光的練兵之法日日訓練。
而鄭軍在夜以繼日的訓練中也極大地強化了陸戰能力。
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因為在這個時代想要訓練出一支能戰之師不難。
難的是如何獲取足夠的錢糧保障軍隊的訓練!
只要錢糧給到位,就算不能獲得真正的精銳也能拉出一支能打的軍隊!
而在明末但凡能練兵之人無不是能保障錢糧供應的。
戚繼光最大的本事并不是著作了兩本兵書。
而是他和光同塵,能在大明朝左右逢源,給戚家軍提供足夠的錢糧。
孫可望、吳三桂之流能練出足以和八旗兵一戰的軍隊。
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孫可望大治云南,吳三桂獲得遼餉。
只要能有銀子砸想要軍隊能打那是翻手之事!
當然能打是能打,但能打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鄭王爺雖然通過砸銀子足以拉起一支有模有樣的陸軍。
可一支軍隊想要成為頂級精銳還是需要老兵壓陣的。
鄭王爺的便宜兒子就是吃了這個虧。
鄭成功在東南整合鄭氏,重新編練陸軍。
鄭軍嚴格訓練,錢糧不缺,然而一開始足糧足餉的鄭軍卻連綠營都難以打贏。
其原因就是鄭軍中完全沒有陸戰老兵。
只能在戰火的淬煉中一步一步的成長。
與之相反,孫可望進入云南后卻由于手中有一批西營老兵。
他以這些老兵為骨干很快就拉起了二十萬大軍足以北伐西征和滿清分庭抗禮。
而李定國更是兵出云南后兩蹶名王,威震天下!
對比鄭成功同時期在東南的表現。
老兵對于一支軍隊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好在鄭王爺兵入長江除了金銀外也是頗有收獲的。
數千名陸戰精銳被他從江南帶回八閩打散編入了五萬新軍之中。
靠著這群老兵的壓陣,可以想象的是當這批新軍編練成功后。
鄭軍的陸戰能力將產生質的飛躍!
在八閩的十鎮新兵熱火朝天的訓練之時。
鄭鴻逵、鄭成功、洪旭等人也在鎮江、崇明、舟山等地督促鄭軍和降將進行訓練。
除了八閩的十鎮外。
南京一鎮、鎮江四鎮、松江八鎮、崇明兩鎮、舟山兩鎮。
鄭王爺還在江浙地區大練兵馬,以鄭將和降將為主將編練了十七鎮兵馬。
攏共算下來,鄭王爺此時已經擁有戰兵二十七鎮共計十三萬五千人。
水兵、輔兵、部眾無算。
他以數十萬之眾虎踞東南,儼然成為了天下間足以問鼎中原的一大勢力。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待他的二十七鎮雄兵訓練完成。
縱使在陸地上依舊不如多爾袞和李自成。
當鄭王爺也足以坐擁東南,窺視神器了!
除了任用鄭將、降將為主將編練二十七鎮兵馬外。
鄭王爺又將自己的親衛部隊擴充。
統太郎的武士團被擴充到了一千人。
這些人披掛大鎧,充當鄭王爺的儀仗隊。
當然鄭王爺的大鎧和小日子的大鎧是不一樣。
日本大名披掛的大鎧含鐵量不過十幾斤。
雖然看起來拉風可是很多地方都是用竹子濫竽充數。
而鄭王爺的大鎧卻是三十斤鐵起步。
和國內的鐵甲別無二致只不過造得比較拉風符合鄭王爺的審美而已。
所以這樣的一支儀仗隊,鄭王爺自然不介意犧牲一點實用性,增強逼格。
而武士團被擴充至一千人后。
新加入的人卻不是純正的倭寇而是從鄭軍中選取。
畢竟儀仗隊能打是必須的,但忠心也是必要的。
用忠心之人擔任衛隊才是合理之舉。
除了武士團外,馬托斯的洋槍隊也被擴充到了八百人。
燧發槍雖然工時和造價高。
但鄭王爺讓工匠們搓出八百桿卻是不成問題。
除了兩大親衛部隊外。
鄭王爺又增設了一支親衛部隊——驍騎營!
這支部隊對于鄭軍來說具有特殊意義。
因為這是鄭軍第一支成建制的部隊。
鄭王爺專門從鄭軍和降兵中挑選了一千名能夠騎射者,將從江南帶回來的三千匹戰馬交給他們。
組建了擁有一千名騎兵的驍騎營。
而驍騎營的主將則由剛剛歸順的馬寶擔任!
當獲得這一重用后,馬寶再次含淚跪在鄭王爺的面前三跪九叩!
于是乎,這位騎兵神將一面全力訓練驍騎營。
一面按照鄭王爺的要求以騎兵訓練鐵人軍!
只見安平之地上,甘輝和周全斌的鐵人軍日日布陣在平地上嚴陣以待。
而馬寶的驍騎營則呼嘯沖鋒,來回不斷。
不停地用戰馬沖向鐵人軍又撥馬而回。
經過一輪輪的沖鋒后,鐵人軍中但凡產生騷亂者盡數被處斬。
其余將士則在騎兵面前習以為常不再懼怕!
于是乎,在騎兵和步兵的對抗訓練中。
鐵人軍和驍騎營都積累了豐厚的經驗。
等到三個月的時間過去,這兩支部隊已經訓練有成,初具戰力。
只不過當鄭王爺大練兵馬,使鄭軍呈現一副勃勃生機之時。
江北之地上,高杰在揚州和史可法促膝長談。
最終這位混帳了一輩子的軍閥拳頭緊攥起來。
“史閣部,請您放心。”
“放眼天下,韃虜和闖賊正在角力,而左良玉已死,鄭芝龍無能。”
“唯有本帥方能揮師北伐匡扶大明江山!”高杰凝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