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蜀地叛亂
書名: 大秦帝國之三世皇帝作者名: 零七度本章字數: 2251字更新時間: 2025-01-14 20:30:00
子嬰嚇一跳,失聲問道:“項羽來了?”
衛康聞聽此言,也嚇了一跳,忙搖頭:“臣失態了,不是項羽,是巴地百姓因為征用匠人的事情,發生了小范圍的叛亂。”
“叛亂!”
子嬰倒吸一口涼氣。
邊上的王后也嚇了一跳,起身開口詢問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
衛康拱手一禮,臉上有些擔憂道:“巴地江州邊上有一個村落,換做靈雨村,村里的鐵匠騰火的妻子剛剛生產完,因為詔令下達征調所有匠人往漢中來。”
“騰火請求寬限幾天,江州縣令不許,強行要將騰火抓走,騰火便號召起來了村中的年輕人反抗,誰曾想事情竟然愈演愈烈,不知道怎么回事兒,起了流言,說朝廷要抓人,這騰火已經匯聚數千人,在江州一帶盤踞,儼然有成氣候的趨勢……”
子嬰深吸一口氣,“王啟那邊怎么說?”
王啟剛被子嬰任命為巴郡郡守,就出了這樣的事情,他責無旁貸。
“回稟陛下,王郡守這會兒只怕都還沒抵達巴郡呢!”
“混賬!”子嬰暗罵一聲,立刻往王帳內走去,提筆就要寫什么。
“不行!”子嬰剛提起筆來,又立刻放下,臉上滿是遲疑。
“陛下?”王后跟在身邊緊張地看著子嬰。
“不能派兵鎮壓,一旦調兵鎮壓,巴郡局勢將會徹底糜爛,到時候,那可就是前方后方同時亂了。”
如此一來,不死才怪呢!
可是該如何安撫?
有了。
“傳巴音來!”
“喏!”
衛康應了一聲。
巴音在來的路上,就已經聽著衛康把江州的事情說給了他聽。
“哎呀,江州那邊的百姓性子剛烈如火,別的不說,為了爭奪鹽礦打架,村落之間,都能糾集起來數千人互毆呢!這個曹言安,我來漢中之前,曾仔細叮嚀,讓他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小心應對,而今鬧出民變……”
曹言安便是江州縣令,算是巴音以前最器重的下屬。
結果,他怎么也沒想到,那老實巴交的曹言安,居然能捅出這么大的簍子。
“少府切莫再言,陛下這會兒正在怒頭上呢!”衛康苦笑道。
巴音立刻住了嘴,沉默著跟在衛康身后,心中也開始思量對策。
至少,先保住曹言安的命。
“陛下……”
剛走進王帳,巴音那些準備好的說辭剛剛要出口,就被子嬰回首打斷。
“卿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那就只能先緊著處理了,其余的一切,都往后壓著說。”
“陛下教誨的是。”巴音心里一驚,隱約感覺眼前的陛下,怎么忽然和此前不一樣了呢?
居然一句話,就把自己那些說辭給全部堵死了?
“江州縣令曹言安此人如何?”子嬰問道。
“為人老實,脾氣火爆,巴人中,大多數人都如此。”
子嬰沉吟片刻:“此番激起民變,卿家有什么應對之策嗎?”
“回稟陛下,臣請求立刻動身前往江州處理此事。”
巴音拱手道:“臣在巴郡出任郡守多年,在鄉野之間,也算有幾分薄面,此事應該好處理。”
“卿家到了江州后,是何打算呢?”子嬰問道。
巴音隱約聞到了一絲血腥氣。
“臣親自帶人前往,和靈雨村黔首騰火當面談話,勸說他以大局為主……”
子嬰聽著這話,便覺得不成,反問了一句:“大局對于黔首,有何用處?于他們而言,換一個君王,就不收稅了嗎?”
“臣……”巴音嚇了一跳,這話太虎狼了。
“騰火是因為其妻子剛剛生產,特此請求寬限數日,地方上的官吏如此不通情達理,才有了今日的糜爛局面。”
子嬰蹙眉:“卿家和曹縣令以往的恩情與否,寡人不想過問,可現在到了什么時候?”
“南陽情況不明,叛軍隨時可能打過來,李信和王元的兵馬調動過去,會是何種結果也尚且不明。”
子嬰嘆道:“若有不測,寡人和卿家,都將淪為階下囚,秦國亦不存也。”
“臣……臣知道該怎么做了。”巴音雙膝跪地,躬身拱手。
子嬰拍了拍他的肩膀:“若不是如此,寡人也舍不得如此忠心的好臣子。”
能為秦王做事的人,自然是忠臣,但不知變通,把好是做成壞事了,自然只能是做錯事的這個人負責了。
“你是巴人,一些事情或許讓你為難了,寡人著南鄭縣令周青臣與你一并前往,一些不好做的事情,讓他去做。”
這是,女官薛果從外邊緩步走了進來,手里捧著一匹絹布。
子嬰接了過來,“你見到騰火后,事情若成,則私底下告訴他,這是王后親手織的布,算是寡人對他的補償。”
“陛下,這如何使得?”巴音錯愕地抬頭。
子嬰卻已經往王帳外走去。
薛果跪地道:“少府請起來吧,王后說,請少府盡量保全曹縣令的家人。”
巴音閉上眼睛,用力點點頭后,猛地站起身來,將那一匹絹布抱在懷中。
走出王帳后,有一人正在外邊等候。
正是那南鄭縣令周青臣。
此人慣于行阿諛奉承之事,有傳言說是其無法討好唐明,就暗中打聽好了唐明夫人的喜好,悄悄贈了許多厚禮與唐夫人。
唐夫人自然是在治粟內史唐明耳邊吹了許多枕邊風。
或許,正是為此,此人才能與自己同去處理此事吧。
巴音雖然不喜歡周青臣的為人,但眼下也不好多說什么,見周青臣拱手施禮,便點了點頭道:“事情緊急,現在就出發。”
“喏!”
兩人騎了蜀地特有的矮腳馬,星夜趕赴江州城去。
處理完了這事兒,子嬰心中更亂。
兩日后,李信和王元大軍出發前,特意來見過子嬰。
子嬰又是一番叮囑后,這才讓兩人先后領兵出發。
沔水兩岸,站滿了自關中來的百姓。
這些人靜默地注視著五千先遣的禁軍。
而實際上,這些愿意追隨子嬰南遷的十余萬百姓中,有不少都是禁軍的家屬。
子嬰打開府庫分發錢糧的時候,禁軍的家屬們是第一個分到的,也是分到最好最多的。
南遷躲起來做烏龜這種事情,對于帝王是丟臉的,百姓卻覺得無所謂,揣緊了身上的馬蹄金,到哪里不能做大爺?
可現在,看著兒郎披堅執銳,又要去為君王賣命,不少人心中都感慨噓噓起來。
“兒郎們!會回來的吧!”
一個抱著酒壇子為軍士壯行的老漢兒,捋了捋寒風中亂拂的白發,操著一口關中人的口音,嬉笑著問話。
然而,隊列嚴整的禁軍,卻無一人止步,也無一人搭話。
直到嚴整的隊列中,閃過一道熟悉的面孔后,關中老漢便把酒水傾灑在腳邊的泥土上。
“兒啊,放心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