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只要談戀愛,那么就不需要想太多,享受當下就好。但也有人說,只要想步入婚姻,就必須想很多。
想結婚后,誰當家,會不會共享財產,遇到事情能不能和另一半商量再去做;想懷孕后,每一次的產檢有沒有人陪著,遇到問題能不能有個人一起討論,生產時會不會支持打無痛和剖腹產,坐月子時能不能坐一個舒適且安心的整月子。
有了小孩了,陪伴、教育、成長,是不是兩個人一起做的事情,有沒有缺席?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是怎樣去面對的?爭吵了,是怎么解決的?還是說一方覺得自己永遠都是沒有錯的?
再后來,好像整個人的角色發生了改變,你不再是你自己,是某某的妻子/丈夫,是某某的爸爸/媽媽,連買衣服都沒有按照自己以前的習慣買。
你覺得這樣不應該,但有人回你這就是成為了家長的代價,因為負擔更重了。
年少時,你沒有話語權,因為你經濟不獨立,只能聽從父母的意見;年輕時,你經濟稍微寬裕,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買自己想買的地方,但這段時間可能某些人也沒有過;適齡時,小縣城的你開始面對催婚,說25、6再不找就只能找二婚的了,你開始迷茫,不知道該聽自己的還是家人的。
結婚后,也許你快樂過一段時間,兩人世界,不想未來。但幸福可能很短暫,轉折就是懷孕。有的人說沒有身體的接觸,何談靈魂的共鳴?更別說懷孕帶來的心理和生理的改變,厭食、嘔吐、暴躁、不安,這一切都會讓一個人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特別是你辭職/被辭退后,這件事會體現的更加明顯。當然我說的不是全部,因為每一個人遇到的情況都不一樣。
所以說如果要談戀愛的話,要找一個本身很好的人,而不是只對你好的那個人,這句話好像越來越正確了。
少年時,看到小說里的病嬌主角,那時候只覺得酷,長大后,遇到這一類型的人,只覺得可怕。例如,分手后,又下跪又扇自己耳光,甚至偷偷跟著你去各個地方,在你家樓下大喊大叫,遲遲不肯離開。
有的人說,談戀愛就是兩個人的博弈,在拉扯中增進感情。也有人說,談戀愛就是你知道我的丑事,并為他/她擦去深夜的眼淚。更有人說,談戀愛是最單純的交易,在那一刻的歡愉中,兩人都快樂過。
可是,愛是什么?我不知道。
是深夜的一碗面條?還是登上山峰時的舉杯共飲?或者是地震時,跑出去又返回來緊握對方的那雙手?
我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