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旻與趙行見狀,趕忙將文氏扶起,輕聲安慰,隨即便帶著她們母女二人回到了大理寺。
待安頓好孩子,文氏便又“撲通”一聲跪在了洛旻面前,淚如雨下。
洛旻與趙行忙將她扶起,輕聲安撫。文氏定了定神,緩緩道出一段塵封五年的隱秘往事。原來,李源雖娶了文氏,卻是出于父母之命,成婚多年,卻成未有過夫妻之實,文氏因嫁進李府多年卻為有子嗣而被婦人們笑話議論,而李源醉酒后還時常對文氏拳腳相加。
當年,李源在姐姐李安生產后,
一日,李安偶然撞破此事,兩人驚慌失措,跪地哭訴只是酒后亂性,
文氏本就對李源的行為不甚在意,只求安穩度日。李安起初動了和離的念頭,卻在薛啟的苦苦哀求下選擇原諒。
兩月后的一晚,李源在宵禁前出門,一夜未歸。
次日,薛府便傳出李安因生產落下重病離世的消息。
薛啟以自己照顧不好孩子為由,將尚在襁褓的女兒送到李府,托付給文氏照料。
此后,薛啟借著看孩子的名義,
有一回,文氏雖對李源的行為早已心冷,但見李安新喪,直覺心寒。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眉眼間越發像李安。
一年前,李源在官場受辱,回家后竟遷怒于孩子,對其打罵。
文氏第一次奮起反抗,與李源激烈爭吵。
自那之后,李源便將文氏母女關進密室,只在有需求時才放文氏出來,平日里由管家送飯。可三日前,管家突然不再送飯,文氏以為李源要殺她滅口,所以今日聽見密室被打開,她以為是李源要來殺了她,所以才會劍指洛旻,她可以死,可孩子才五歲,她得護著,因為李安在世時對她頗有照顧。
洛旻知道,三日前李源遣散了所有下人,還去大理寺領了薛啟的尸首,聲稱要帶姐姐姐夫回蘭州老家。
洛旻聽完,心中明白文氏話里的深意,可此事時隔五年,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李安之死與薛啟、李源有關。
文氏見洛旻面露難色,急忙說道:“大人,民婦有證人,這些年,當年跟在李安身邊貼身丫鬟為求保命,求民婦保她一命,民婦當年讓她削發去了尼姑庵。李安的死訊便是她告知民婦的,也是民婦將她送去的。
還有李府、薛府五年前的老管家,二人雖都回了蘭州老家,但他們都是證人。這些年,民婦費盡心思保下他們,大人盡管去找,定能問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