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這個家教請的妙啊!
- 你個游戲主播,文化輸出全球?
- 青輝月明
- 2085字
- 2025-01-12 00:01:00
“好。”
主持人點了點頭,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林舟還不放棄,那她也沒有什么辦法了。
翻了翻題卡,主持人出題道:“七十六號挑戰(zhàn)者,請聽題,‘泥融睡燕子,沙暖睡鴛鴦’是哪位詩人的哪首詩,詩人又是什么時期的人?倒計時……”
“唐代杜甫的《絕句》。”
都不等主持人倒計時,林舟就已經(jīng)把答案給說了出來。
主持人:?
上一關(guān)就是這樣。
這一關(guān)……
還是這樣??
秒回答??
主持人的表情變化的很微妙,微妙的有些不自然,但隨即一想,又覺得,或許是這第一道題比較簡單。
她快速調(diào)整了一下。
隨后道:“恭喜七十六號挑戰(zhàn)者,回答正確,下面請聽第二題‘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這首詩是哪位詩人的作品?詩人是哪個……”
“還是杜甫的,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這次都不等主持人把問題給問完了,林舟直接就把答案說了出來。
主持人:……
一定是這道題太簡單了!
這第二題比第一題都簡單!
“怎么這張題卡上的題都是這種題呢?”
“……”
她感覺是這張題卡上的題目難度都太低了,于是快速翻了翻題卡,隨后從其中找到一張。
這張行啊!
主持人大概掃了一眼這張題卡上的問題,上面的古詩詞要不就是很生僻的,要不就是看著詩句都是很熟悉的,但其實古詩詞的名字特別陌生,還有作者也都不是很出名的那種。
“好,請聽好,第三題,‘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這首詩是哪位詩人的哪個作品?”
主持人說話間笑容越發(fā)的燦爛,她眼前已經(jīng)浮現(xiàn)出林舟在聽到題目之后,卡頓失敗的場景了。
不過,這個場景也就是只是持續(xù)到她念完題目。
或者,準確來講,連題目都沒完完全全念完。
就聽到林舟回答道:“這是初唐‘吳中四士’之一的張若虛,他所創(chuàng)作的《春江花月夜》。”
主持人:??
又是秒回答?
還有……
吳中四士?
這是什么?
題卡上沒有關(guān)于這個的啊?
雖然沒能完全理解林舟的回答,不過,從林舟的回答里,她反正是能夠把正確答案給挑出來。
知道林舟這是又秒了答案!
“張若虛是誰啊?”
“沒聽過啊。”
“吳中四士?什么玩意?是這個張若虛的名號么?就跟李白叫什么青蓮居士一樣?”
“我服啦,問題問的我腦袋超綱就算了,這回答怎么也能超綱的?”
“這哥們回答的對嗎?”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我倒是聽過,里面第一句特別經(jīng)典‘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過,剛剛主持人問的這句也在這首詩里嗎?”
“哦哦,原來是這首詩啊!”
“……”
周圍圍觀群眾的反應(yīng)無一不能夠印證主持人剛剛的自信來源。
就是有絕大部分人根本詩詞和詩名和作者,甚至以及不是經(jīng)典名句的詩中其他詩句,根本對不上號。
稀里糊涂的。
就在他們嘁嘁喳喳交流的時候。
主持人的聲音再度響起:“好,七十六號挑戰(zhàn)者,請聽第四題。”
主持人的聲音聽著很是興奮,更是充滿了自信。
原因為他。
只因為……
主持人感覺接下來的這第四題題目完全就是絕殺!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的作者,以及是作者的哪首詩呢?”
圍觀人群聽前半句的時候,下意識的就有了“我上我也行”的感覺,認為這道題太簡單了。
因為這前半句的詩句幾乎沒有人沒有聽過!
但緊接著又一想……
他們不由得又又一想,又又再想,一想之下就想了好多下,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根本不知道這兩句詩詞是來自哪首詩。
“這什么鬼問題?”
就在他們心里忍不住吐槽了一句的時候。
林舟的聲音在他們耳邊響起:“這是唐朝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
主持人:啊??
“他怎么這個也知道啊?”
“???”
主持人的笑容直接就僵硬在了臉上,一時間腦袋有點發(fā)麻,想不到接下來要說什么。
直接被硬控在了那。
“主持人在干什么啊?”
“不是,對沒對啊,主持人怎么不說話啊?”
“急死了,這個哥們說對了么?”
“劉夷希?真有這個詩人么?”
“劉夷希肯定沒有,但是有劉希夷,人家剛說出來的名字,這還沒有三秒,到你嘴里還給人直接改名了?”
“劉希夷嗎?哈哈,太陌生了,而且這名字也太拗口了,太難記了。”
“主持人走神了?”
“……”
周圍吵吵鬧鬧的聲音愈大。
嘈雜的聲音也是讓主持人回過神來,連忙道:“啊,對,沒錯。”
主持人臉上重新掛上了那職業(yè)性的笑容,繼續(xù)道:“七十六號選手的實力真是很強勁啊,這種難題都能夠秒回答出來。”
“那請聽第……第六題了。”
主持人又翻了翻題卡,找了道自認為更難的題,問道:“請問‘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是哪位詩人的哪部作品?”
“宋代,許渾的《咸陽城東樓》。”
主持人:……???
“請問‘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是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高蟾,出生年不詳,是他的《金陵晚望》。”
“……”
主持人跟林舟這一問一答,問的快,回答的更快。
哪怕是主持人手上有題卡,有問題的答案,都時不時會愣一下再反應(yīng),更別說周圍圍觀的人了。
那一個個腦袋都快宕機了。
完全跟不上問答速度。
就只知道……
這一個個問題都被林舟給秒秒鐘回答了出來。
“臥槽,這哥們兒到底是什么人啊?”
“看著像民工,但感覺不是民工啊?”
“他怎么會知道這么多的啊?”
“之前我還以為他是碰巧碰上幾個知道的詩句,但不能這么多都被他碰上吧?”
“我是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的,說實話,我感覺他的這個詩詞儲備量……哪怕是研究生來了也不如他吧?”
“……”
嘁嘁喳喳的聲音更加的吵鬧了。
人群之中的鄭強臉上早已經(jīng)樂開了花,心道:“這個家教請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