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你瘋了嗎??他們怎么可能用他們賴以生存的東西來和我們換糧食??”隨即,趙佶像是反應過來了一般,又有些不可思議的開口說道。
事實上他們都明白,武植說的確確實實沒有錯,高價從百姓手上買糧食,然后再用糧食換取金人的戰馬,而戰馬到了中原地區,不論是用作自己使用還是賣出去,對于他們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
這樣算來,不單單是一舉兩得的同時,還讓金人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而武植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思量,正是因為他現在也急需一批戰馬來打造自己的騎兵部隊。
他的水泊山莊,足足快兩千人,竟然只有一百匹不到的戰馬,這對于武植來說莫過于是一種侮辱。
而且這些戰馬還都是他花大價錢從遼東買來的,戰爭時期,一匹戰馬那可是稀罕物件。
起初倒也能從草原買來穩定的戰馬,后來金人忽然崛起,加上與宋朝關系不是很好,所以從那以后,幾乎宋朝就沒有了能夠在草原上買到戰馬的可能了。
倒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之前被漢人打的太慘了,這些金人幾乎對漢人都是一副深惡痛絕的樣子,恐怕要不是他們的邊上還有一個比起宋朝,和他們關系更差并且更加強大的遼國,那么他們可能早就出兵南下了。
歷史上的宋朝,不僅給金人割地賠款,而且竟然還幫助金朝把遼國給滅了。
雖然遼國也是異族,但是比起金人,這些耶律姓氏的異族,倒也不是那么仇視漢人。
而宋朝幫助金人滅了心腹大患,那么他們的兵鋒所指自然下一個就是自己的忠實小弟了。
事實上按照北宋的國力并不一定比金人弱,雖然軍隊方面和他們這些從小馬背上長大的野蠻漢子沒法比,但是若是論及綜合實力,北宋的糧草,金錢都是金人的數十倍不止。
幾乎可以說拖都能把就那群不擅長攻城的草原人給耗死,但是由于當時的大散關守將太過于膨脹,才讓金人這么迅速都能攻下大散關。
至于當時堅不可摧的開封,說起來淪陷的就更加離譜了,原因竟然是城門上的守軍看著金人戰馬的嘶鳴,一時間害怕,于是就偷偷的打開了城門。
其實上宋朝之所以輸的一敗涂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將領太過于腐敗,無能,并不能算是底層士兵的原因。
歷史上的南宋抗金名將,也就是原本要接替武植晚幾十年出現的岳飛,他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例子。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漢人永遠無法在正面戰場打贏這些野蠻的異族人,但是岳飛帶著岳家軍的幾場正面戰場的勝利硬是把這些金人打回了淮河北面。
要知道那時候金人的國力可是空前強大啊,而且后方也是有源源不斷地補給,幾十萬鐵騎幾乎將中原橫掃。
但是岳飛就帶著自己這些招募來的,近乎是義勇軍般的士兵,硬生生地將華夏男兒的氣勢打出來了。
并且只有武植這種懂得沙場作戰的人才明白,要用數量低于一支騎兵的步兵打贏騎兵,那無異于是癡人說夢了。
為什么岳飛能在整個五千年里面的歷史封神?、
要知道他不單單是以少勝多,而且是在兵種被完全克制的情況下以少勝多。
換做今天,武植依然可以拍著胸脯說,岳飛能讓金人過不了淮河,那他就能讓金人過不了大散關。
“他們不換,他們不換他們的女人小孩就會餓死,到時候他們也只能殺戰馬充饑!!在我看來,糧食可是要比戰馬的味道好多了吧!!”武植笑了笑,他對這樣的金人可是沒有一點好感。
“好,朕回去就派使者前去交涉!!”趙佶想了想,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不用派遣使者,此番我親去金人王庭交涉!!”聽到趙佶要派使者去,武植當然是不同意的。
趙佶如果派出了使者,很有可能無法搞定這些脾氣詭異的蠻人,而且那時候自己就沒法趁機撈到一批戰馬了。
“你親自去?那這樣一來你的身份不就暴露了?朕怕是很難說服眾位大臣啊!!”武植愿意去趙佶自然是高興的,而且憑借武植的能力,是可以很輕松就把這件事情給辦下來的。
但是現在一個很殘酷的問題就擺在眼前,理論上武植確確實實是朝廷的通緝犯,讓一個通緝犯作為使者前去草原找金人交涉,只怕自己要是說出來,底下那些大臣不得把自己撕了。
而且按照蔡京和高俅那性格,更是肯定不能容忍武植這樣一個大仇人繼續活著,甚至來分他們一杯羹。
“不以你的身份去,就以一個大宋的商人的名義去,你只需要在朝堂上打馬虎眼,把金人的使者和底下那些個大臣糊弄住就行了,剩下的事情我來解決。”武植笑了笑,不由得感覺趙佶有些異想天開。
此番要是不他易容而來,恐怕是早就被遍地都是的通緝令給抓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甚至武植來的路上就已經想好了一個精密的計劃,一旦實施,他有絕對的把握大賺一筆。
而趙佶自然也是看出來了武植的心思,他明白武植這人向來都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人,此番若是沒有利益可以圖,他根本犯不著自己親自來開封一趟,再去草原金人那里一趟。
但是至少此刻的趙佶是不在乎這些的,畢竟現在武植手上的勢力越大,那就意味著他的底牌也就越大。
“戰馬我會帶走一批,剩下的一批我會派人偽裝成商隊帶回來,到時候你再派幾個心腹之人把這批戰馬全部收購了,也方便你積蓄一些力量。”武植看了一眼趙佶,沒有隱瞞,將自己的想法直接和盤托出。
趙佶在開封經營這么多年不可能沒有一些自己的人馬和親信的,聽到武植這么說,趙佶也是十分隨意的點了點頭,答應了武植的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