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人,學生也看不懂西洋文。”
“不過,當時學生詢問過那位西洋人,他也只是講述了十個簡易數字和簡易數字計算法。”
“學生跟著學了一天,到了第二天,他便離開了江浦縣。”
顧青站著,對坐在那里喝茶的汪宗伊說道。
汪宗伊點了點頭,也算是接受了這個說辭。
畢竟,顧青并未跟從西洋人學過西洋文,肯定不認識西洋文,也更不可能生而知之。
故此,也只能是跟著西洋人學過簡易數字和簡易數字計算法,至于后面的內容,自然出自于中原古代的算經。
“宏甫這些時日,去見了好幾位西洋人,得到了這五本記載了一些西洋算學的書。”
“你且拿回去看看,若有不懂,也能去城中教會,尋找西洋人教一教。”
“可好?”
顧青是真的激動,連忙上前,接過了書籍。
他原本就有這個打算,去找幾個西洋人,學一學這時候的西洋文,然后,再買來、或者是借來他們的經書,抄錄之后,嘗試著翻譯一下。
因為他記得在這之后不久,就有一個叫做利瑪竇的傳1教1士,和這個時期的大明數學家徐光啟,翻譯了《幾何原本》。
他前世所學的英文和如今的西洋文,肯定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不可能一上來,就說一句英文,直接震驚了所有人。
真當西洋文從始至終就一點兒變化也沒有呢?
汪宗伊并不關心,也不好奇顧青是如何學得簡易數字計算法的詳細過程,這事兒已經有了定論。
此后只需要認定顧青編撰《算學新解》,由他和李贄、焦竑等人斧正就可以了。
“嗯。”
“除此之外,我這里還有一消息。”
“皇上對于你編撰的《算學新解》大為贊賞,命令國子監開始教導學生們簡易數字計算法,并且也將會在戶部推行。”
“首輔大人還親自賞賜了你一枚玉佩,以示嘉獎。”
“圣使已經到了淮安府,相信再過幾日,就能到達應天府。”
顧青施禮道:“學生若無汪大人引薦,便不會進入崇正書院,更不會有如此機會,編撰《算學新解》。”
“如今《算學新解》上達天聽,得皇上賞識、首輔大人肯定,心生惶恐。”
“學生年不過十五,早年跟隨父母耕種,讀書也不過一年有余,突然獲此殊榮,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應對。”
說白了。
就是想要請教一下汪宗伊。
圣使來了。
他該怎么辦?
皇上嘉獎了,他該怎么做?
首輔大人給了一塊玉佩,他又要怎么做?
這些是不是有一個講究。
畢竟,他是真的不懂啊!
汪宗伊捋了捋胡須,微微頷首,這就是他當初器重顧青的一點,心思沉穩、榮辱不驚。
“你且放心便是,圣使來了,由我來迎接。”
“到時候,一切聽從我的安排。”
他怎么說,也算是這應天府的父母官,又是顧青于崇正書院讀書的引薦人。
也是此番上奏《算學新解》的人。
圣使來了,肯定還是要找到他這位應天府知府,再由他帶領,一同前來這崇正書院宣讀圣諭。
汪宗伊也因為引薦顧青這位少年英才,一同編撰《算學新解》,并親自作序,而有功。
朝廷肯定也會有賞賜,以示嘉獎。
汪宗伊讓汪植把顧青請來,于應天府樊樓吃了一頓大餐,又把朝廷對于《算學新解》的商討結果,也就是圣使即將到來的消息,透露了一點兒,好讓顧青有一個準備。
不至于,到時候圣使來了,他才知曉,匆忙應對,從而怠慢了圣使。
等到圣使回去,言語幾句,傳開了。
說不得,還會讓皇上、首輔大人懷疑這《算學新解》是不是年僅十五歲、讀書一年有余的顧青所編撰。
他又講述了顧青到時候,只需要保持著現在的謙遜、穩重,好生地回答圣使的一些問題,便可以了。
顧青抱拳道:“學生定當銘記大人叮囑。”
他也明白汪宗伊的話外音,那就是,圣使前來,也有面試他,探查真偽的意思。
過了兩天。
于江浦縣地界,出現了一隊人馬。
每一位都是身穿錦衣,上面繡著飛魚服,為首一人則是身穿蟒服,他就是被馮保安排,此番前來應天府宣讀圣諭的司禮監太監陳矩。
原本,宣讀圣諭這件差事兒,自然不會勞煩他親自前來。
但是因為此事最后由首輔大人張居正一語定音,奏請皇上推行簡易數字計算法。
那么,這事兒就和首輔大人張居正扯上了關系。
馮保有點兒擔心此事的虛實,以免最后鬧出來,編撰《算學新解》的那位十五歲學生顧青,就是一個世家子,徒有虛名,那張居正識人之明的聲譽也就受到了影響。
作為和首輔大人張居正站在了一條船上的太監馮保,自然是要讓人來一探虛實。
陳矩便接了這個任務,帶著人從順天府出發,趕了九天的路,總算是趕到了這江浦縣鋪子口。
他并沒有直接去鋪子口坐船到應天府,而是直接進城,前往縣衙。
在汪宗伊的奏章上寫的很清楚,編撰《算學新解》的顧青,乃是江浦縣顧家村人,萬歷二年就讀于江浦縣丁家春風學堂,萬歷三年參加縣試、得縣案首,后參加府試、得府案首。
陳矩直接表明了身份,要到了顧青參加縣試之時的考卷,抄錄了一份。
“這‘才學兼優’之匾額,咱家打算直接送去顧家村,給顧家掛上,以示圣恩。”
蕭元岡微微施禮道:“下官這就帶路。”
于是,一行人直接前往顧家村。
還沒到顧家村的村口,路上的人何曾見到過這般陣仗?
有的則是連忙讓開,生怕自己一個不好,沖撞了這些個貴人,也有人則是遠遠跟在了后面,想要看個熱鬧。
這么多年以來,還沒見到過如此大的陣仗呢。
到了村口。
進了顧家村,路人才知曉,這些個貴人,竟然是去顧家村的。
“我曉得了。”
“這必定是去顧家村那位顧案首家的!”
“你們看那匾額,上面寫著‘才學兼優’,是了,是了,定然是那位十五歲的顧案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