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顧老頭傳授的經驗還算是管用。
顧青他們還真的趕在宵禁之前,找到了比較便宜的住所,環境和那一開始的客棧確實差了一些。
還是靠近茅房的位置,連個后院都沒有。
不過,這城西一片小巷里面本就有著若隱若現的難聞味道,靠不靠近茅房都是一個球樣。
還有一個就是這里乃是老式的木質結構三層閣樓,隔音也比那一開始的青石磚客棧要差很多。
然而,這里只需要七兩一個月。
對于吳顯、徐杰,甚至是顧青等人來說,價格才是真理。
大家對于那位小廝的一點兒愧疚之心,也就蕩然無存了。
說白了。
吳顯、徐杰等人也都是地道的村里人,很少出過遠門,最遠的地方,也就是江浦縣。
又是從十歲開始進入學堂,學著圣賢書。
圣賢書上教的是什么?
仁義禮智信。
所以,他們的心中其實也都是這些個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對于外面的世界的感觸,還沒有那么的深刻。
那小廝的態度不同于一開始的那些上來就拉拉扯扯,強行拉客的小廝,說話又好聽,看起來也是面善的。
也就覺得對方如此熱情,他們最后卻不打算住進去,讓那小廝很是失落,白白浪費了口舌。
這種拒絕別人好意的事兒,自然也可能是第一次遇上。
顧青前世就遇到過,上了高中,在市區的一中,去商城買鞋,服務員特別的熱情。
直接就蹲下來,幫顧青解開鞋帶、換鞋、端茶,說話也很好聽,身材也很好看。
第一次遇上這種熱情的服務員,顧青的臉頰當時就紅了。
迷迷糊糊地就點頭答應,買下了那一雙鞋,也是他第一次買那么貴的鞋子。
吳顯等人就和當時的那個自己一樣。
而現在,顧青帶著他們找到了七兩一月的住處,直接幫他們省了三兩不止。
大家自然是佩服顧青,和他們一般大的年齡,卻能想的如此周到。
而這時候,月亮都已經升起來了。
大家稍微收拾一下,便直接上床休息。
在江上排隊,忍受著船只搖晃,又走了半天的路,到了應天府,找了好一會兒的住處。
還是第一次離開家門,前來應天府,到這會兒,其實已經是心力交瘁了。
床太小,兩個人擠不下。
好在客棧的東家有所準備,弄來一個草席鋪在地上,還有一薄被子。
顧青也有一些疲憊,躺在床上,呼吸之間有一些霉味兒、臭味兒,也擋不住困意,很快就入睡了。
明朝時期的宵禁一般在晚上的一更天,也就相當于是7點左右,開始敲響暮鼓。
鼓聲響起,就開始不允許人們出行,三通鼓之后,若是在街上抓到了行人,是要挨板子的。
等到了第二天。
顧青醒來,從門上那一點兒門窗中,發現外面的天已經大亮。
地上的草席也已經收起來了。
房間里面也不見顧老三的身影。
顧青掀開被子,抿了抿嘴,頓時把嘴邊的沙子兒什么的,抿進了嘴里。
“呸、呸、呸!”
連忙呸了好幾聲。
想用手擦擦嘴,卻又覺得更不衛生,索性忍受著心中的不適,連忙穿好衣服。
打開門,跑到外面。
一直在外面守著的顧老三,連忙叫道:“青兒,水!”
原來,他早上起來,收拾了一下,就端著木盆,去打了一盆水,好等著顧青起來洗漱。
自從顧青讀了書之后,就有了一些習慣。
其中就有早上起床之后要洗漱,晚上也要洗漱之后,才會睡覺。
顧青聽到顧老三的叫聲,轉身一看,屋檐下,顧老三端起木盆,對他示意。
他大步上前,接過木盆,放在地上,洗漱起來。
木盆里面還放著一個他帶來的手絹,方便他洗漱之后,直接擦擦臉。
顧青剛擦完臉,見到顧老三端著水盆去倒水。
心下還是有一點兒觸動的。
大部分時候,父親總是喜歡當那個默默付出的人,話不多,給的愛卻很足。
前世,顧青因為工作的原因,時常不著家,卻也想著辦法擠出一些時間,陪著孩子去商城,去游樂場。
后來工作清閑一些,甚至是會和孩子一起去旅游,當一個不掃興的父親。
洗漱好之后,又是簡單收拾一下。
吳顯、徐杰、湯世懋、王澄宗四人也找了過來,大家一起和客棧的東家說了一聲,便出去到了城門那條正街。
已經有江浦縣的學子們在那邊等著了,等到五十六個人都到齊了之后。
這才朝著應天府貢院那邊走去。
昨天到了府城之后,天已經黑了,所以沒能看到應天府府城的真貌。
今天倒是看了個清楚。
特別是靠近應天府貢院這邊,屬于應天府真正的繁華之所。
畢竟,這貢院靠近秦淮河。
而秦淮河則是應天府最有名的地方,有著不少詩句為證呢。
這時候,街上已經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各種商鋪、各種商貨琳瑯滿目。
如此繁華之都,讓顧青才徹底地感受到屬于這個時代的氣息。
等到了貢院這邊。
已經有了不少學子在進進出出。
都是前來報名的。
各地知縣送上來的花名冊,到了府城貢院這邊。
貢院再根據現場的學生報名,進行一次比對。
就相當于是現場確認一樣。
有不少學生穿著得體,腰間還掛著玉佩,身邊跟著小廝,面容白凈、邁著四方步。
也有一些學生,穿著洗的已經顏色不一的衣服,甚至是還有穿著補丁的。
同時,年齡也有著很大的差距,最小的有八歲,最年邁的有六十多歲,已經杵著拐杖了。
還有一些學生,一邊排著隊,一邊讀著書。
這是行走之間,書不離手。
看的吳顯等人佩服不已。
“要不,我們也拿出書來讀?”
他們的箱籠里面可是放著早已經準備好的四書五經呢,完全可以隨時拿出來讀。
顧青則是擺了擺頭,說道:“讀書不急于一時,還是先報了名,去找一幽靜一點兒的地方讀書吧。”
那小巷子旁邊的客棧,還是不太適合讀書,味道太重了。
再加上,隔音效果也比較差,人員比較多,嗓門也都比其他坊間的嗓門還要大一些。
因為嗓門不大,說話對方也聽不到啊。
找到了丁夫子早已經為他們聯系好的兩位廩生,好給他們當場具保。
和縣試一樣,是要給甘結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