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后的左膀右臂分別站在她身旁左右,對于這場戰爭,梁太后可謂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基本上沒有任何懸念地便可打贏這場戰局。
隨著戰術上具體步驟的速度提升,各區域挺進的速度越來越快。
韋小寶、蕭峰、李秋水三人從太后寢宮之中沖出去之后,立馬遭遇到了一大批叛軍的伏擊,所幸他們三人武功蓋世,均未受傷,給這批叛軍造成了無法逆轉的巨大損失。
就這么一路平推下去,很快,三人便要聯手將眼前的所有叛軍全部消滅。
期間梁太后不斷收到上官保忠和梁通派人傳來的捷報,心情大為振奮,轉頭看向站在她身旁的李乾明,心情甚為激動,笑道:“兒啊,明日此時,咱們定能大獲全勝。”
那李乾明其實只不過是一個酒囊飯袋,盡管算不上是什么不學無術之人,但畢竟一心只沉醉于尋花問柳,對于生活上諸事都不上心。
像是沙場上的征戰事宜,像是跟對手勾心斗角的種種陰謀詭計,他一概都是一竅不通。
如此一來,縱是上官保忠、梁通等人在前線奮勇作戰,勇奪宮門,在他看來,卻也只不過是一件再稀松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已。
就像人在這里,但靈魂早已飄到了九霄云宮天外一般。
過了一會,忽聽有一列士兵火速狂奔過來,戰戰兢兢的說道:“稟太后,那三人會使妖法,千余名弓箭手均已喪生,另有士兵三千人也已慘遭那三人殺害!”
梁太后及一眾心腹聽了,都是大為震驚。
梁太后秀眉緊蹙,怔怔的叫道:“什……什么?妖法?”
為首的士兵急忙說道:“正是,那三人神通廣大,簡直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頃刻之間就將數千人宰殺,自身不僅僅沒有受傷,反而還越戰越勇?!?
梁太后雖未親眼見到韋小寶等人具體如何奮勇殺敵,但是從士兵的描述之中就能想象得到,那場面究竟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李乾明也已察覺到事態不對,急忙向母親的一眾心腹問道:“該怎么辦?”
眾人一時間支支吾吾,竟然說不出一句完整話。
大家其實都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應對,這件事遠遠超出了大家所能夠想象的極限,無一不是深為震驚。
便在此時,其中一人急忙向梁太后下跪,說道:“太后,此事非同小可,依微臣之見,那三人絕不可能是會使什么妖法的,至多是武功高強而已。”
“中原武林素來高手如云,各門各派的武功常常具有上天入地之能,不如就將大部分兵力全部派過去,抵御住那三人胡作非為!”
梁太后聽了,不禁是猶豫起來。
她自然也明白此事的嚴重性,由于這些年她對李秋水明察暗訪,對李秋水已經十分了解,深知道李秋水等幾人定有萬夫莫敵之能。
若然不用巨大手筆阻撓住他們三個,后果就將不堪設想,甚至前功盡棄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此刻奪門之戰已經徹底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趕在這個節骨眼臨時抽調出大批人馬,心中當真沒底,生怕前線戰事失力。
正當她百般躊躇之際,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從遠處傳了過來:“太后啊,微臣終于見到了您,萬福金安,萬福金安!”
眾人齊齊轉頭望去,只見這個不住高聲稱頌梁太后萬福金安的人竟然是李乾順執政前期身邊的寵臣,韓道沖。
這韓道沖自從因政見不和被同僚狠狠地擺了一道,就此李乾順徹底對他失去信任,先是將他流放到邊疆,后來輾轉多地,一直到李乾順大婚,迎娶了耶律南仙,立了皇后,大赦天下。
韓道沖這才幸免于難,好不容易獲得了重新回到皇都任職的機會。
他人雖已從那不毛之地回來,但朝廷卻并未對他予以重任,李乾順一直都對當年的事耿耿于懷,如此一來,韓道沖始終沒能東山再起。
最近兩年由于遼國跟宋朝戰事頻發,韓道沖為西夏出生入死,于因緣際會之下好不容易在軍中坐到了一個較高的位置。
李乾順開始有意無意的將大筆兵權托付給他,由于他資質極高,作戰無往不利,漸漸地,終于在沙場上闖出了名氣,很多人都將他稱為‘戰神’。
這戰神二字絕非浪得虛名,韓道沖的確是有這個本事,這兩年由他主導的諸多戰役都印證了這一點。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之類聞名遐邇的巨大戰役,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而今韓道沖挾帶眾兵投靠梁太后,梁太后、李乾明等眾自是歡喜之至。
梁太后急匆匆來到韓道沖面前,說道:“韓將軍竟然棄暗投明?當真是天大的好事啊,可是哀家卻不大敢信!”
韓道沖知道梁太后會起疑心,畢竟他一直都是沒有任何立場的武將,何以令太后放心?唯有交出兵權!
他二話不說,立馬就將隨身攜帶著的幾塊兵符從懷中掏出,向梁太后雙手呈上,認真道:“太后,微臣誓死效忠于您!”
梁太后親手將兵符從韓道沖手中接了過來,仔細一番辨認,確定無誤,長長的吁了一口氣,眉開眼笑道:“韓將軍,我能得你助力,當真是蒼天助我啊!”
在場眾人無一不是眉開眼笑,似乎眾人一時間都不將韋小寶、李秋水等人放在心上了。
韓道沖對于西夏而言,可謂是重中之重,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實際掌控的兵力,甚至都已經達到了西夏國內總兵力的五分之三,甚至都大有往五分之四突破的態勢。
若非李乾順及時將兵權收回,只怕此時西夏國已然姓了韓。
但饒是如此,韓道沖無數次印證了什么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憑著手中的兵力,再加上他自身的用兵如神,梁太后帳下再添一員猛將。
這場大戰進行至此,基本上勝利只是一個時間的差別而已。
無非也就只是早點或者晚點,最終例必取得勝利。
隨著韓道沖加入到了敵軍陣營,李乾順以及一眾忠心耿耿的保皇黨可謂是雪上加霜!
本來若想將已然失陷了的宮門重奪回來,就已經是難如登天,現在這么一來,更是難上加難。
一來,國內軍旅之中諸多的中堅力量都在韓道沖手中,盡管有些是暫時賜予,等到邊疆戰事平息之后,韓道沖便要歸還給朝廷。
然而隨著韓道沖的叛變,轉投到梁太后麾下,這些長期被李乾順委以重任的兵力便徹底姓了梁,哪怕提前一個時辰收回兵權,也不至于落得這等慘局。
然而此一節現在已成無可改變之定局。
二來,韓道沖長期為朝廷在邊疆沙場上帶兵打仗,作戰經驗相當豐富,確然是用兵如神的,那么此時李乾順所面臨的局面就已經直接從跟上官保忠、梁通這些武將對戰,變成了跟韓道沖對壘。
難度一瞬間增高不止數十倍,本來李乾順就因自己的后知后覺,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現在更是堪稱恐怖。
縱是用煉獄來形容,也是非常恰當。
三來,由于韓道沖在軍營中極有威信,他既已投靠給了梁太后,想必各路人馬都將蠢蠢欲動。
李乾順麾下雖然也是猛將如云,但韓道沖始終都是西夏國戰神一般的存在,跟他齊名的,屈指可數而已。
然則若說有誰比他更強,只怕并無一人!
李乾順望著深陷于戰火的皇宮,憂心忡忡,真不知道究竟該如何才是。
那邊廂,韋小寶和蕭峰聯手,正要助李秋水將梁太后生擒而來,然后徹底平息這場劇變。
但韓道沖用兵當真如神如仙,任憑三人如何武功蓋世,都無法從他所設下的天羅地網之中突襲出去,最終反被圍困在議事廳周遭一帶。
此地前后無路,若想成功脫身,唯獨只有從西面沖殺出去。
然則韓道沖卻用區區三千人馬堵住出口,韋小寶、蕭峰、李秋水三人真正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實際上三人若非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此刻定已被殺,無非也就只是憑借自身的武功,所以勉強跟敵軍在議事廳周圍僵持住了。
韋小寶此時想到之前自己在縹緲峰上跟近十萬西夏兵交戰,當時靈鷲宮危在旦夕,眼看著天山童姥及以下眾人即將被擒。
他完全是依靠自身的武功,跟敵軍奮力周旋,做到了以一人之力單挑十萬雄兵的輝煌戰績。
然則今時不同往日,當天夜里號稱是十萬雄兵的西夏兵是由李察禾所率,李察禾有勇無謀,奮勇殺敵自是相當出類拔萃的,但具體到如何用兵,與韓道沖真有云泥之別。
正因如此,當時韋小寶才能用自己的力量擺平十萬西夏雄兵。
現在的情況跟當時全然不同,縱是依舊武功蓋世,但自己面對的敵人卻截然不同。
若想將眼前的這些叛軍宰殺干凈,真非易事。
韋小寶心中一團亂麻,思來想去,總是沒有出路,神色大窘,急忙轉頭看向站在身旁的蕭峰,壓著嗓子低聲詢問道:“大哥,按照你的意思,咱們該怎么辦?”
蕭峰緊握雙拳,說道:“只可惜趙王并未在我身邊,不然卻也不怕無法突襲成功?!?
李秋水聽了這“趙王”二字,微抬眼皮,蹙眉道:“蕭大王所說的這個趙王,想來便是耶律楚雄吧?”
蕭峰點點頭道:“不錯,正是他!”
李秋水對此人雖沒什么印象,但多次在朝中大臣口中聽說了遼國的趙王,說此人能言善辯,智謀極高,年紀雖然不大,卻深得耶律洪基的寵信。
此時方才明白,耶律洪基此番派蕭峰來到西夏,怎會不派遣真正拿得出手的人輔佐蕭峰。
原來耶律洪基將這等重要的一顆棋子放在了蕭峰身邊,不由感嘆起耶律洪基的良苦用心。
過了一會,李秋水由衷說道:“蕭大王,你本非契丹皇族,卻被遼國天子封為堂堂南院大王,想來遼國天子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視義氣如命的。”
蕭峰微微一笑,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想當初我無意間跟他相識,起初真不知道他竟是遼國天子,我以為只是我的同族,我……我……”
說著緩緩低下了頭。
蕭峰心道:這位姓李的女子同樣出身自中原武林,自從我被丐幫中的惡人揭發,自此便被武林同道們所不齒。
大家都將我罵作“契丹狗”,殊不知我心中就此恨上了他們這些人!
蕭峰想到之前自己被武林同道們針對,當時發生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現,心中涌現諸多感慨。
突然心念電轉:看來一切都是命運作祟,倘若當初并沒有此事,我蕭峰如今仍舊是丐幫幫主,卻又哪里有機會去關外?
更加別提做了遼國的南院大王了,人各有命,人總是不能夠勝天,聽之任之,盡管稍顯無奈,卻也別無他法。
那所謂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說,卻又哪能當真?
實際上人這一生終究要經歷無數艱難困苦,若非得一味地跟老天對著干,總是得不到好處。
此時戰火熊熊,那梁太后因已得到“戰神”韓道沖的協助,用兵更是激進了許多。
李乾順等眾哪能吃得消?很快便呈現兵敗如山倒的態勢,一直打到當晚,天色擦黑,諸將再也堅持不住,無奈只得向李乾順請命,暫且收兵。
李乾順執意不肯,非要打下去,幾名大將苦口婆心的說道:“陛下,真不能再繼續打了,姓韓的用兵通神,再繼續打下去,恐怕朝廷損失極為慘重!”
李乾順瞧著皇宮被梁太后所占,心中絕望得無以復加,真不知道該如何才是。
本來以為自己是皇權正統,很快就能將皇宮從梁太后手中奪回來,事實卻跟自己想的全然不同,勝利的天平一再朝梁太后那一邊傾斜。
莫非此次真要死無葬身之地?
李乾順想到此節,居然撲通一聲摔倒在地,眾將急忙扶住他,一齊叫道:“陛下,保重龍體啊!”
李乾順氣喘吁吁,叫道:“撤退,撤退,撤退!”
他一連高呼三聲撤退,聲音中充滿絕望,眾將立即領命,眾士兵陸陸續續從各區域撤離,疾速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