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袁崇煥,少吹點牛逼,多做點實事。
- 我崇禎,實在是太想讓大明進步了
- 字里行間的黑
- 4011字
- 2025-01-03 08:08:00
海嘯和西北饑荒的危機剛剛解除,朱由檢終于有時間處理其他政務。
“咦?“他翻到一疊奏折,發現最近舉薦袁崇煥的折子特別多。
朱由檢放下奏折,陷入沉思。作為穿越者,他對袁崇煥這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將領再熟悉不過。
寧遠之戰時,袁崇煥確實打了個漂亮仗。他用紅夷大炮擊退后金軍隊,重創了努爾哈赤。這一戰不僅挽救了寧遠城,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后金不可戰勝的神話。
但隨后的發展卻讓人唏噓。在皇太極繼位后,袁崇煥本可以穩扎穩打,鞏固防線。可他卻因為寧遠大捷的勝利,開始輕視后金。明明后金的騎兵精銳,戰力強悍,他卻認為后金已經不足為懼。
還有讓后世詬病的,是袁崇煥處置毛文龍的事。毛文龍是東江鎮總兵,駐守皮島,牽制后金后路。雖然此人驕縱跋扈,但確實是牽制后金的一支重要力量。
可袁崇煥上任后,卻認定毛文龍尾大不掉,必須除掉。他先是上書朝廷,說毛文龍“驕縱不法,專權自恣“,后又以尚方寶劍斬殺毛文龍。這一斬,不僅除掉了一個能牽制后金的大將,更讓東江鎮群龍無首,最終導致這支精銳力量分崩離析。
毛文龍死前,后金從未踏入關內,毛文龍死后,后金不再憂心后方被截斷,雖然與袁崇煥正面硬剛不過,但是繞道總是可以的。于是,皇太極下令,帶領八旗鐵騎繞道蒙古,直逼京師。這一戰,讓京城百姓遭受屠戮,朝廷蒙受奇恥大辱,也讓崇禎對袁崇煥徹底失去信任。
歷史上,正是因為斬殺毛文龍,加上己巳之變的失誤,讓朝野上下都對袁崇煥產生了懷疑。有人說他嫉賢妒能,有人說他獨斷專行,更有人說他是為了討好后金,故意鏟除毛文龍。
還有私賣糧草給蒙古...己巳之變帶喇嘛準備逼宮議和...
這些流言蜚語在朝廷內外流傳,最終成為了袁崇煥的催命符。等到己巳之變后,這些指控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罪證。
“這個袁崇煥啊...“朱由檢揉了揉太陽穴,“能力確實不錯,但性格上的缺陷太致命了。歷史上他就是因為太過自負,才會在戰略上犯下大錯。“
他站在窗前,回想著歷史上的細節。袁崇煥最大的問題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性格上的狂妄。這種狂妄導致他在重要時刻判斷失誤,讓皇太極抓住機會,一路打到北京城下。
更糟的是,當時的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有人說袁崇煥故意放縱建奴,有人說他暗中與建奴勾結。這些流言最終讓崇禎坐實了袁崇煥“通敵賣國“的罪名。
“其實他未必真的通敵。“朱由檢暗自思忖,“但這個性格,這個做事方式,確實容易讓人懷疑。歷史上他被下獄后,朝廷對他用盡酷刑,最后以凌遲處死。這樣的結局...“
作為穿越者,朱由檢很清楚袁崇煥的結局有多慘烈。那場著名的凌遲處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三千多刀,活生生地將一個功勛卓著的將領割死,這種慘烈的場面讓后人都不忍直視。
“用還是不用?“朱由檢陷入兩難。袁崇煥確實有才能,在軍事上的造詣無可否認。寧遠之戰的勝利,證明他確實是個難得的將才。但這些優點,卻被他的性格缺陷嚴重拖累。
狂妄自大、剛愎自用、不懂變通,這些都是致命的缺點。在戰場上,這樣的性格往往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也許...“朱由檢若有所思,“關鍵不在于用不用他,而在于如何用他?如果能限制住他的權力,約束住他的性格,或許能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
他決定親自見見這個人。于是他選在紫禁城的平臺上召見袁崇煥,這就是后來史稱的“平臺召對“。
袁崇煥應詔前來覲見,朱由檢仔細打量著這位明末爭議最多的名將。只見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完全不像想象中的威武霸氣,但其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舉止間透著一股傲氣。
朱由檢故意先稱贊了幾句,想看看這人是否經得起夸。果然,袁崇煥的臉上立刻露出得意之色。
“女真部落侵擾我大明邊境已有數十年,以至于國土淪陷,民不聊生。“朱由檢裝作一副誠懇的樣子問道,“愛卿萬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遼方略,可據實奏來。“
“臣所有方略已寫在奏疏中,“袁崇煥拱手道,“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法在漸不在驟,在實不在虛。“
朱由檢一邊看奏疏,一邊暗自思忖:這人說得倒是不錯,知道要循序漸進。但歷史上他可不是這么做的,說一套做一套。不過...先順著他說說看。
于是朱由檢裝作十分欣慰的樣子,當即宣布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他要看看,給了官職后這人會不會原形畢露。
“那依愛卿之見,何時能夠收復遼東?“朱由檢又問道,這是最關鍵的試探。
“陛下,給臣五年時間,臣定能收復遼東,此乃我畢生心愿。“袁崇煥不假思索地回答。
朱由檢心中暗嘆:果然來了!這就是他最擔心的-狂妄自大,不切實際的承諾。歷史上正是這個“五年平遼“的狂言,最終害死了袁崇煥自己。
朱由檢見袁崇煥如此自信,決定再試探一番:“五年平遼...愛卿可知建奴實力?他們騎兵精銳,后勤充足,若貿然進攻...“
“陛下!“袁崇煥又一次打斷了皇帝的話,“臣在寧遠城下,親眼見識過建奴的怯懦。他們不過是仗著騎兵機動,專打偷襲。只要我們布防得當,五年之內,必能將其剿滅!“
朱由檢心中暗嘆,這人是一點暗示都聽不進去啊。
“好了,愛卿先回去好好思考思考這個五年平遼的計劃。“朱由檢揮了揮手,“朕也要仔細考慮考慮。“
在袁崇煥離開后,朱由檢暗中讓給事中許譽卿去打探袁崇煥的真實想法。沒想到第二天,許譽卿就帶來了讓人震怒的消息。
原來袁崇煥在私下里哈哈大笑道:“我不過是看皇帝陛下焦慮,給他一些安慰罷了。“
“好一個安慰!“朱由檢聽后勃然大怒,心中怒罵:“朕是需要你的安慰嗎?這是在戲弄朕!“
不過轉念一想,這倒也說明袁崇煥心里還是有數的,知道五年平遼不可能。既然如此,不妨再給他一次機會。
于是朱由檢再次召見袁崇煥。這一次,袁崇煥的態度明顯務實了許多。
“陛下,“他拱手道,“打仗離不開錢糧,更離不開兵力武器,這些都需各部支持。“
朱由檢正要說話,系統突然跳出提示:
【緊急任務:重用袁崇煥】
【任務要求:必須接受】
【任務獎勵:
-銀兩:300萬
-軍力:+5000
-特殊道具:兵法精要】
【任務懲罰:國運-50,軍力-3000】
【特別說明:此任務關系國運】
“什么?“朱由檢心中大驚,“系統你這是要逼死我啊!“無奈之下,他只得接下任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決定用袁崇煥,那就好好用,朱由檢立即下令:“著即曉諭各部,全力支持袁崇煥!“
袁崇煥見狀,又道:“以臣的力量,平遼是有余的。可臣在外領兵打仗,雖不怕流血犧牲,但是卻害怕言官的嘴,所謂三人成虎,臣與陛下隔得遠,到時候有嘴也說不清,不免也會擾亂臣的方略。“
朱由檢心中冷笑:這是暗示要尚方寶劍啊。歷史上就是因為給了他尚方寶劍,他才敢斬殺毛文龍。這次說什么也不能給他這個權力。
于是朱由檢只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袁崇煥,朕相信你,你無需顧慮。“
袁崇煥見皇帝沒提尚方寶劍的事,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他還是鄭重立誓:“若到期無果,臣愿自動請死。“
朱由檢看著眼前這位能臣猛將,心中五味雜陳。他給了袁崇煥最大的權力和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讓他在薊遼之內已無人可與之抗衡。唯獨沒給尚方寶劍,就是要看看,沒有這個殺人的尚方寶劍,歷史是否會有所改變。
“希望這一次,你能讓朕看到不一樣的結果。“朱由檢在心中默默說道。
袁崇煥離開紫禁城后,立即開始部署平遼大計。
一月后,一份詳細的軍事部署就呈到了朱由檢的案頭。
朱由檢仔細閱讀著這份奏疏。不得不說,袁崇煥的戰略布局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他采用了五路布防的策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首先是前線部署。袁崇煥準備重點整頓關寧錦防線,這條防線橫亙遼西,是抵御后金的第一道屏障。他的想法是“以城制野“,用堅固的城池對抗后金的騎兵。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朱由檢點點頭。后金最強的就是騎兵,在野戰中很難抵擋。但如果依托城池,再配合紅夷大炮,確實能夠限制住他們的優勢。
袁崇煥在奏疏中寫道:“臣欲在寧遠、錦州、廣寧等處增設紅夷大炮,并加固城防。建奴騎兵雖勇,卻不善攻城。只要我們憑城固守,以逸待勞,必能挫其銳氣。待其力竭,再徐徐圖之。“
這種先守后攻的策略,倒是和他之前說的“法在漸不在驟“相符。朱由檢暗自點頭,至少這一點上,他還算務實。
其次是中路部署。袁崇煥提出要節制東江鎮的毛文龍。
“這個毛文龍...“朱由檢看到這里,眉頭微皺。歷史上袁崇煥就是因為處置毛文龍不當,才釀成大禍。現在他雖然沒有尚方寶劍,但對毛文龍的態度依然強硬。
奏疏中寫道:“東江鎮雖為牽制建奴后路之要害,但毛文龍驕縱跋扈,號令不一,實為隱患。臣請陛下準許臣節制東江軍務,以收統一之效。“
朱由檢在這段話下面批注:“準奏。但望愛卿善待毛帥,共御外敵。“他特意加重了“善待“二字,就是要提醒袁崇煥不要走極端。
后方的部署更為重要。袁崇煥格外重視薊鎮的防務:“薊鎮乃京師前哨,遼東后路,斷不可有失。臣請增兵三萬,修筑城防,儲備糧草,以為持久之計。“
這個安排很有遠見。薊鎮確實是京師的門戶,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設想。朱由檢立即批準了這個請求。
左翼方面,袁崇煥提出了一個頗具謀略的建議:“蒙古諸部雖降建奴,然其心未附。臣請撥銀十萬兩,糧食十萬石,籠絡蒙古各部,使之牽制建奴。“
朱由檢看到這里,立即在奏折上批注:“不準!“他在心中暗道:“蒙古人向來反復無常,給了錢糧,他們轉手就可能送給建奴。況且建奴本就是游牧民族,與蒙古同出一源,他們更容易勾結在一起。這十萬兩銀子,十萬石糧食,給蒙古無異于助長建奴實力,不如用在加固城防上。“
右翼的部署更顯示出袁崇煥的外交才能。他建議:“朝鮮與我國唇齒相依,建奴屢次侵擾其境。臣請派使臣出訪朝鮮,結成同盟,共御建奴。如此,可保我右翼安全。“
看完整份奏疏,朱由檢不得不承認,袁崇煥確實有兩把刷子。這個五路布防的方案,除了籠絡蒙古這一點不可取外,其他都很有見地,既有攻有守,又有內政外交的考慮。
但他還是忍不住在心里嘆了口氣。這些部署看似完美,可惜歷史證明,再完美的計劃也抵不過執行時的任性妄為。如果袁崇煥能始終按照這個計劃行事,或許也不會落得那樣的下場。
“來人,“朱由檢抬起頭,“傳旨戶部,即刻撥付軍餉五十萬兩,糧草十萬石,火炮五十門,盡數運往前線。“
朱由檢看著這份批復完的奏折,心中暗暗期待:希望這一次,真的能改變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