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解決軍餉案,清除魏忠賢黨羽
- 我崇禎,實在是太想讓大明進(jìn)步了
- 字里行間的黑
- 5194字
- 2024-12-19 12:14:07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十月,朱由檢登基第一個月。
宮中燈火通明,朱由檢正愁眉苦臉的坐在御案前思考怎么搞錢振興大明,系統(tǒng)已經(jīng)幾天沒出來發(fā)布任務(wù)了。突然一個小太監(jiān)連滾帶爬的跑進(jìn)御書房,大喊著:“陛...陛下,邊關(guān)急報...“
一封血書被呈到了御前,朱由檢仔細(xì)閱讀著血書。字跡顫抖,顯然是用手指蘸血所書:
“自天啟元年起,各路軍餉,積欠至二十余月……又突有插漢入套之報,合鎮(zhèn)震恐,不知所措……強酋在外,饑軍在內(nèi)……全軍將士饑寒交迫,生存困難,被迫出賣妻子(妻子、孩子)、典當(dāng)盔甲、衣物、鞋帽,乃至于連頭發(fā)都賣掉以求活命,亦有士兵在絕望之下閉門自盡已在邊境屯兵二十萬,隨時可能入侵。懇請陛下明察,速發(fā)軍餉,以解邊軍之困...“
落款是三邊總督史永安、延綏巡撫岳和聲、巡按李應(yīng)公聯(lián)名上疏。
朱由檢深吸一口氣,險些為邊軍將士的遭遇落淚,同時背上一股涼氣冒起。
他太清楚接下來發(fā)生的事了,因為拖欠軍餉太久,崇禎元年也就是1628年七月,就會爆發(fā)一場影響國運的病變,史稱十三營兵變。
如果不能及時解決軍餉問題,邊軍嘩變。建奴入侵在即。而這背后,必定牽扯著巨大的貪腐案件。
“傳旨,召兵部尚書、戶部劉閣老即刻入宮議事。“他沉聲道。這是他作為朱由檢的第一個政事決定。
不多時,兵部尚書張鳳翼、劉閣老匆匆趕到。
“拜見陛下,不知深夜召臣等...“
“邊軍軍餉為何拖欠長達(dá)二十個月?“朱由檢直接打斷道。
“這...“張鳳翼額頭冒汗,“臣已多次催促戶部撥款。但劉閣老說國庫空虛,需從長計議...“
一旁的內(nèi)閣大臣劉閣老立即出聲辯解:“陛下,邊軍將士確實辛苦。但國庫空虛是事實,若貿(mào)然挪用他用,恐怕...“
“國庫空虛?“朱由檢冷笑一聲,“朕記得去年漕運上繳的稅銀應(yīng)該足夠發(fā)放軍餉。劉閣老,這其中可有什么蹊蹺?“
劉閣老臉色一變,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朱由檢眼神銳利:“來人,宣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biāo)脊?“
根據(jù)原主記憶,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biāo)脊侵煊蓹z目前不多的可信任之人之一。
他要查,就要查個水落石出。大明的積弊,就從這里開始清理!
【系統(tǒng)提示】:觸發(fā)任務(wù)[肅清奸佞]
-任務(wù)目標(biāo):查清軍餉去向
-時限:十日內(nèi)
-獎勵:軍力+5000,銀兩+50萬,民心+100,國運+100
-失敗:掉國運,邊境陷入戰(zhàn)亂
朱由檢握緊了拳頭。這是他穿越來的第一戰(zhàn),也是大明能否改變命運的第一戰(zhàn)!
次日早朝。
張鳳翼雙眼通紅,顯然一夜未眠。他顫抖著展開手中奏折:“陛下,臣徹查軍餉冊報,發(fā)現(xiàn)諸多疑點。三月前發(fā)出的二十萬兩軍餉,竟在運送途中憑空消失了一半...“
“張大人!“劉閣老突然厲聲打斷,“你這是在質(zhì)疑戶部的賬冊?“
張鳳翼挺直腰板:“劉閣老,臣手中有確鑿證據(jù)。漕運司的賬目顯示,軍餉在運送途中曾過三次手,每次都...“
“笑話!“劉閣老大步上前,“本官親自經(jīng)手的賬冊,豈容質(zhì)疑?張大人,你可要想清楚,這話若說出口...“
殿內(nèi)氣氛頓時凝固。幾位與劉閣老交好的官員紛紛開口:
“邊軍將士貪墨成性,人盡皆知...“
“這是在質(zhì)疑朝廷命官啊...“
“張大人此舉,未免太過...“
朱由檢冷眼觀察著這一切。他太清楚這種情形-當(dāng)一個貪腐集團(tuán)形成時,總會有一批既得利益者互相包庇。而敢于揭發(fā)的清官,往往會遭到整個集團(tuán)的打壓。
散朝后,錦衣衛(wèi)密報:劉閣老與幾位江南商人在丹房密會。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商人進(jìn)出時,都帶著兩本賬冊...
朱由檢瞇起眼睛。兩本賬冊...這不正是貪官常用的手法嗎?一本用于朝廷查驗,一本記錄實際賬目。看來這軍餉案背后,果然另有隱情。
他在御書房來回踱步。按照歷史經(jīng)驗,這種盤根錯節(jié)的貪腐案,往往都涉及到了漕運、商人和朝廷命官的勾結(jié)。要查,就要從這三方入手...
“陛下!“
深夜,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biāo)脊Т掖胰雽m:“支持查案的左都御史張大人的公子,剛才在回府路上被人毒打,現(xiàn)在生死未卜...“
朱由檢眉頭一皺。這張都御史正是今日早朝上,唯一一個站出來支持張鳳翼的朝臣。
“還有...“駱?biāo)脊曇舭l(fā)顫,“今晚已經(jīng)有三位大人家中收到了警告。都是支持查案的忠臣...“
“劉閣老,果然開始反擊了。“朱由檢冷笑。
第二日早朝。
“臣有本奏!“
一名御史突然跪地高呼:“先帝新逝,國事艱難。如今朝中大臣人心惶惶,恐有不測。望陛下以社稷為重,以朝廷安定為要,切勿輕信奸佞小人,讓忠臣寒心...“
“臣附議!“
“臣附議!“
此起彼伏的附和聲中,朱由檢看到劉閣老嘴角微微上揚。
這是在警告朕啊?
短短一日,朝中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原本中立的官員紛紛倒向劉閣老一派。就連幾個倚老賣老的元老也開始勸他“以社稷為重“。
而劉府卻是夜夜笙歌,燈火通明。
“陛下,“深夜,駱?biāo)脊г賮矸A報,“微臣派人盯著劉府,發(fā)現(xiàn)每晚都有不少江南商人出入。今夜,手下擒獲了其中一人...帶入詔獄審問。“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兩本賬冊:“這是從那商人身上搜出來的。一本是給朝廷看的明賬,一本是他們私下的暗賬。陛下請看,這暗賬上清清楚楚記著-漕運二十萬兩,按三七分賬。還提到了鹽商...“
朱由檢仔細(xì)翻看著賬冊,眼神漸漸冰冷。原來這軍餉案背后,不僅有漕運商人,竟然還牽扯到了鹽商!
看來這個案子,比他想象的還要復(fù)雜得多...
正當(dāng)朱由檢準(zhǔn)備傳令徹查鹽商時,一名小太監(jiān)慌慌張張地闖入:
“陛下!城外跪滿了邊軍將士的家眷,說是要為邊軍請命。他們已經(jīng)在那里跪了一個時辰了...“
朱由檢快步來到城樓。只見城門外跪了數(shù)百人,大多是婦孺老人,有的還抱著幼兒。他們身著素衣,跪在寒風(fēng)中痛哭:“陛下為何不發(fā)軍餉?我等家中將士已經(jīng)餓死了啊...“
“這些人...“朱由檢瞇起眼睛。剛剛查到鹽商和漕運的賬冊,現(xiàn)在就有人來鬧事,未免太過巧合。
果然,駱?biāo)脊Ш芸鞄硐?“陛下,微臣查到,這些人中有不少是被人收買的。有人暗中挑唆他們鬧事,還給了銀錢...“
“查到是誰了嗎?“
“還在查。不過...“駱?biāo)脊旱吐曇簦俺侵幸呀?jīng)有謠言說,陛下重用奸臣,以至軍餉被克扣,邊軍將士餓死。這些謠言傳得沸沸揚揚...“
朱由檢冷笑。這是要挑撥他與朝臣的關(guān)系,逼他放棄追查啊。
“陛下小心!“
正說著,一支冷箭突然從城樓暗處射來。朱由檢身邊的駱?biāo)脊а奂彩挚欤话褜⑺_,自己卻被箭擦傷了手臂。
“來人!“駱?biāo)脊Т蠛纫宦暋e\衣衛(wèi)立即四散搜捕,卻只看到一具已經(jīng)自盡的尸體,身上找到一張紙條:“皇上昏聵,重用奸臣,天理難容...“
朱由檢眼神一凝。青天白日,竟然敢刺殺當(dāng)今天子,這已經(jīng)不是大膽兩個字可以形容了。
這是找死!
朱由檢看著城外哭喊的百姓,城中流傳的謠言,還有暗處蠢蠢欲動的死士。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起軍餉案這么簡單。背后牽扯到的,可能是整個大明朝廷的命脈。
“傳旨,“他沉聲道,“著錦衣衛(wèi)嚴(yán)查京城內(nèi)外,誰在唆使邊軍家屬,還有行刺之人的身份。另外...“
他目光如電:“給朕查,查司禮監(jiān)的動向,還有先帝之死的真正原因!“
【叮咚!】
【系統(tǒng)提示:距離任務(wù)完成時限,僅剩五日】
“五日嗎?“朱由檢嘴角上鉤,“朕只需三日,定要這些朝堂蛀蟲看看,什么是天子之怒!”
“陛下,各處布置已經(jīng)就緒。“
御書房里,駱?biāo)脊д谙蛑煊蓹z匯報:“錦衣衛(wèi)精銳已分批潛入各個要害位置。漕運碼頭、鹽商倉庫、各大商鋪,都有我們的人盯著。一有異動,立刻就能得到消息。“
朱由檢點點頭:“賬冊準(zhǔn)備得如何?“
“回陛下,微臣已將這些年來搜集的賬冊證據(jù)謄抄三份。“駱?biāo)脊男渲腥〕鲆环莺窈竦膬宰樱斑@是原件,另外兩份分別由張鳳翼大人和張都御史收好。就算有人想要毀滅證據(jù),也來不及了。“
“很好。“朱由檢翻看著賬冊。這些天來,錦衣衛(wèi)從各處搜集來的賬目,都被仔細(xì)整理過,每一筆銀兩的來龍去脈都清清楚楚。
“另外,“駱?biāo)脊旱吐曇簦拔⒊家言谒径Y監(jiān)周圍埋伏了心腹。魏忠賢若有異動,我們立刻就能知道。“
“劉閣老府上呢?“
“也安排好了。“駱?biāo)脊У溃八线M(jìn)出的每個人,都在我們的監(jiān)視之下。尤其是那幾個常來往的鹽商...“
朱由檢站起身,在御書房來回踱步。這一局,他已經(jīng)布置了許久。每一步都要謹(jǐn)慎,不能有絲毫差錯。一旦打草驚蛇,不僅案子會功虧一簣,他這個新帝的威信也會受到動搖。
“陛下放心,“駱?biāo)脊坪蹩闯隽怂膿?dān)憂,“微臣已經(jīng)設(shè)下多重保險。就算有人想要通風(fēng)報信,也根本來不及了。“
朱由檢點點頭。是啊,這一戰(zhàn)已經(jīng)準(zhǔn)備得足夠充分。現(xiàn)在,就等著明日早朝,給這些人致命一擊了。
“去準(zhǔn)備吧。“他揮揮手,“明日一早,就是見真章的時候了。“
駱?biāo)脊Ч硗讼隆S鶗績?nèi),燈火搖曳,朱由檢的身影被拉得很長。
次日早朝。
“臣有本奏。“劉閣老例行公事般站出來,“關(guān)于邊軍軍餉一事,臣已詳細(xì)查明。這是戶部的賬冊,請陛下過目。“
朱由檢接過賬冊,隨意翻看。這是劉閣老這些日子來第三次呈上這本賬冊了。每次都是這般篤定的神情,仿佛這本賬冊就是鐵證。
“劉閣老,“他合上賬冊,聲音平靜,“朕記得你說過,這二十萬兩軍餉是通過漕運轉(zhuǎn)運的?“
“正是。“劉閣老不假思索。
“那為何...“朱由檢突然提高聲音,“漕運司的賬冊上,卻只記錄了十萬兩入賬?“
他一揮手,駱?biāo)脊Я⒓闯噬弦槐举~冊。朱由檢繼續(xù)道:“這是漕運司的原始賬冊。劉閣老,你要不要解釋一下,為何會相差這么多?“
朝堂上一片嘩然。劉閣老臉色微變,但很快鎮(zhèn)定下來:“陛下明鑒,這漕運賬冊恐怕有誤。臣這里還有一本...“
“是這本嗎?“朱由檢又取出一冊,“劉閣老府上的暗賬?記錄著與鹽商如何分贓的細(xì)節(jié)?“
劉閣老臉色大變:“陛下,這...這是有人栽贓!“
“栽贓?“朱由檢冷笑,“那這些商鋪的賬冊,想必也是栽贓了?“
他又取出一摞賬冊:“江南十三家商鋪,每一家都有與你來往的記錄。銀兩去向,分配比例,都記得清清楚楚。“
劉閣老額頭已見冷汗,但仍在狡辯:“這些商鋪與臣有些來往不假,但絕無中飽私囊之事...“
“那這封密信又作何解釋?“朱由檢最后取出一封信件,“你與海商勾結(jié),將克扣的軍備物資轉(zhuǎn)手賣給建奴。劉閣老,你這是要把大明江山都賣了嗎?“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就連一直支持劉閣老的官員也紛紛變色。通敵叛國,這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
“這...這是...“劉閣老面如土色,雙腿一軟,跪倒在地。
“來人!“朱由檢厲聲道,“把劉閣老和同黨,統(tǒng)統(tǒng)拿下!“
錦衣衛(wèi)蜂擁而入,將劉閣老按倒在地。朱由檢站起身,目光如電掃過滿朝文武:
“諸位愛卿,朕今日就把這軍餉案的來龍去脈說個明白。“
他展開手中密折:“這二十萬兩軍餉,經(jīng)過漕運司時就被克扣了一半。其中六萬兩被劉閣老與鹽商瓜分,至于另外四萬兩嘛...“
朱由檢沒有說話,目光卻掃過站在殿前第一排的魏忠賢。
滿朝震驚。朱由檢繼續(xù)道:“這還不是全部。這些年來,劉閣老勾結(jié)江南鹽商,在漕運系統(tǒng)中布下了一張大網(wǎng)。但凡軍需物資經(jīng)過,無不被盤剝克扣。“
“這些贓物,一部分充作私囊,一部分...“他目光如炬,“全都流入了建奴手中!“
“陛下!“一直跪在地上的劉閣老突然嚎啕大哭,“臣知罪!臣也是被逼無奈啊!“
“被逼?“
“是...是魏公公!“劉閣老顫抖著道,“這些年來,軍需物資都是按他的意思分配。他...他還說,只要配合他,就能保住臣的官位。每次分贓,他都要占大頭...“
“陛下!“魏忠賢突然從班列中跪出,“奴婢冤枉啊!這劉閣老為了推卸罪責(zé),竟敢誣陷奴婢。奴婢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為陛下辦事,從未做過這等勾當(dāng)啊!“
他一邊磕頭一邊哭訴:“還請陛下明察,嚴(yán)懲這等誣陷忠良的奸臣!“
朱由檢嘴角微微上揚。他等的就是這一刻。
“既然魏公公這么說,“他沉聲道,“那就徹查到底。駱?biāo)脊?“
“臣在!“
“給朕查!查劉閣老口中的分贓記錄,查這些年來所有軍需物資的去向。但凡涉及此案的官員,一個都不要放過!“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原本依附魏忠賢的官員們紛紛變了臉色。有人急忙出列:“陛下!臣與此事毫無干系!“
“臣也是被蒙蔽了!“
“臣一直不知內(nèi)情啊!“
朱由檢冷眼看著這些人倉皇倒戈。這些人平日里仗著魏忠賢的勢力橫行霸道,如今見風(fēng)使舵的本事倒是不差。
“帶走!“
錦衣衛(wèi)將劉閣老押下去時,他還在不停地哭喊著“求陛下開恩,魏公公救我...“。但此時的魏忠賢,已經(jīng)顧不上他了。
“立刻抄沒劉府!“朱由檢沉聲道,“另外,把他提到的那些商鋪,也一并查抄!“
駱?biāo)脊ьI(lǐng)命而去。不到一個時辰,消息就傳回來了:
“陛下,劉府地窖中搜出黃金白銀無數(shù)。光是現(xiàn)銀就有二十多萬兩。還有各地商鋪送來的禮單、賬冊...“
他遞上一摞密信:“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是與建奴往來的密函。其中還提到了幾位朝中重臣...“
朱由檢仔細(xì)翻看。這些密信不僅證實了劉閣老通敵的罪行,更牽出了一串朝中官員的名字。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參與了軍餉案,甚至有人直接與建奴有染。
“傳旨,即刻拿人!“
當(dāng)日,十七位朝中重臣被捕。與此同時,漕運系統(tǒng)也開始了大清洗。那些與劉閣老有染的商人,不是被抄家就是被收監(jiān)。一時間,人心惶惶。
但朱由檢沒有停手。他立即調(diào)集庫銀,將拖欠的軍餉如數(shù)補發(fā)。同時下令加急運送糧草,務(wù)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邊軍手中。
“陛下英明!“張鳳翼欣喜地稟報,“邊軍已收到軍餉和補給。將士們得知朝廷為他們主持公道,士氣大振。延綏一線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
朱由檢點點頭。這一戰(zhàn),不僅挽救了邊軍,更重要的是打掉了朝中一個盤踞已久的貪腐集團(tuán)。但他知道,這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
“傳旨吏部,“他沉聲道,“重新甄別官員,整頓吏治。朕要讓天下官員都明白-大明的官,不是這么好當(dāng)?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