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各懷鬼胎
- 原身昏庸無道,關朕什么事
- 榴蓮胡辣湯
- 2065字
- 2024-12-27 21:50:24
好你個葉宸,事到如今還想蒙騙老夫,可惜連你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
將蜀王和中州王召回京城敘舊?
恐怕是想讓他們二人回京來對付我吧?
好,很好!
李國忠突然笑了起來。
“陛下這封信言辭簡潔,情感真摯,絕非臣那些陳詞濫調所能比擬。”
葉宸故作驚喜地問道:“宰相是說朕的信寫得沒問題?”
李國忠點點頭:“自然。”
葉宸興奮地拍了拍手:“那就有勞宰相將這兩封信轉交給二位王叔了。”
“臣遵旨!”
李國忠微微低頭,恭敬地說道:“陛下若再無其他吩咐,臣便先行告退了。”
“方才朕提及密旨之事……”
葉宸還欲再說。
李國忠卻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大手一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陛下想做何事皆可,莫說讓臣以身犯險去試探邊軍,哪怕陛下要取臣的項上人頭,臣也絕無怨言!”
這話說得情真意切,葉宸差點就信以為真了。
方才葉宸自覺言語漏洞百出,未曾想李國忠竟然幫自己圓了過去。
宰相以身犯險,為陛下分憂,以此試探軍心……
若是傳揚出去,倒也稱得上是一段君臣齊心的佳話了。
但葉宸又怎會輕易相信?
他太了解李國忠的為人了。
總之,李國忠已然中計!
果不其然,李國忠退下之后,臉上便露出了一絲得意的奸笑。
葉宸想要借助蜀王和中州王的力量?
卻不知藩王不得擅自引大軍入京的規矩?
屆時,京城守衛必然會加以阻攔,即便兩位王爺身份尊貴,也得乖乖卸下佩劍!
兩個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手中無劍,與待宰的羔羊又有何異?
葉宸啊葉宸,這些年倒是小瞧你了。
不曾想你竟還有些謀略,卻是不多。
兩位藩王一直以來都是李國忠的心頭大患,如今葉宸卻自己將他們召回京城,這怎能不讓李國忠暗自欣喜呢?
葉宸站在宮殿的窗前,負手而立,眼神深邃地望向遠方。
該謀劃的布局,該落下的棋子,他都已逐一完成,此刻的他能做的唯有等待。
雖深知大丈夫志在四方,若想成就宏圖霸業,絕不可被兒女情長絆住腳步,可不知為何,在這清冷的夜晚,他的雙腳卻不由自主地邁向了鳳鸞殿。
也許是那微胖女子有著別樣的風情,讓他欲罷不能。
又或許,在這權謀的漩渦中心,那女子的溫柔鄉成了他心靈難得的慰藉之所。
其實,葉宸心中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他從未嘗過溫柔細膩的情感滋味,而李玉真對他似乎有著幾分真心實意,且相比之下李玉真遠比被他忽悠的顧倩兒靠譜。
與其對這份感情視而不見,不如將其牢牢把握在手中。
畢竟,倘若日后計劃出現差錯,李玉真說不定會成為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時光匆匆,半月已逝。
在這半個月里,葉宸全心投入到武學的修煉之中,他的炙陽心法已然突破至第三層境界。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曉,越往后修行便越是艱難。
曾經被原身揮霍無度而虧空的身體,如今不但完全恢復如初,更是有了脫胎換骨般的飛躍。
一拳可碎石!
這等提升他多了幾分自信。
談及那皇道劍氣,葉宸的眼中閃爍著光芒。
這門武技精妙絕倫,據秘籍所言,一旦修煉至大成境界,便能以指尖射出無形劍氣,傷人于無形之中。
葉宸心向往之,日夜苦練,可目前他的修為尚淺,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只能在指尖凝聚出短短一寸的劍芒。
用來切切西瓜倒是綽綽有余,可離那傷人無形的境界,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而那本被葉宸稱作王八拳的“不動神拳”,卻讓葉宸有些哭笑不得。
剛拿到手時,他滿心期待,可翻開一看,卻大失所望。
這拳法與他從影視劇里所了解到的武學理論完全背道而馳,洋洋灑灑寫了厚厚的一本,里面的招式粗淺至極,幾乎囊括了所有低等武技,就像是把第一套到第八套廣播體操生硬地拼湊在一起。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秘籍中還提到,需先將這上千式拳法爛熟于心,而后再想盡辦法盡數忘卻。
葉宸眉頭緊皺,心中暗忖:“這不是瞎折騰嗎?”
一怒之下,他便將這本不動神拳扔到了角落里,不再理會。
在這半月的時光里,葉宸將朝中政務全權交給了李國忠,而狄倫則繼續奉命在朝堂之上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清洗行動。
李國忠似乎被狄倫牽制住了,并未前來找過葉宸。
蜀王和中州王這邊,分別在第六天和第四天收到了葉宸的書信。
當他們看到信的內容時,都將自己關在書房許久,苦苦揣測其中的深意。
信上的字跡的確是葉宸的,可那內容卻荒謬至極。
葉宸居然在信中說他想念曾經被王叔諄諄教導的日子?
想當年,他們與先帝明爭暗斗,為了皇位不擇手段,痛失帝位侯對先帝更是恨得咬牙切齒,又怎會去教導葉宸這個仇敵的子嗣?
更何況,葉宸在眾人眼中不過是一個沉迷酒色、懶于政務的昏君,他會親自提筆給自己寫信?
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相信。
蜀王和中州王不敢掉以輕心,立刻動用了安插在京城的眼線去調查此事。
很快,他們得到了消息:京城如今已在李國忠的掌控之中,而葉宸前不久竟與女刺客有了瓜葛,還讓從未在朝中擔任職務的狄倫去進行朝堂清洗。
得知這些情況后,二人心中都認定這封“家信”必定是李國忠的授意。
其目的不言而喻,是想將他們引入京城,然后一網打盡,清除掉他謀朝篡位的最后障礙。
然而,手握重兵的蜀王和中州王又怎會輕易就范?
他們早就料到會有這么一天,所以當初在得知李國忠擅權專政時,選擇了隔岸觀火。
他們不僅沒有絲毫匡扶社稷的想法,反而加派了眼線潛伏在京城,靜靜地等待時機。
如今,他們并未在收到書信的第一時間就安排進京事宜,而是默契地派人互傳消息,商定一齊舉旗,以鏟除奸佞李國忠為由,而后平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