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jīng)濟拼圖
- 李曉紅
- 2649字
- 2024-12-20 18:39:50
人生第一桶金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對外開放,也吸引了當年遠渡重洋的潮汕人紛紛“回巢”辦廠做實業(yè)……一時間,潮汕萬商云集萬物涌市,輻射全國聞名海外,其中服裝業(yè)市場快速崛起,成為當?shù)厝找娣睒s的商海里的一面獵獵大旗。
進入20世紀80年代,滌綸混紡布產(chǎn)量比60年代末增長了30多倍,商品供應日漸充足。1983年12月1日,通行了30年的布票就此廢止,滌綸混紡布因價廉物美而大受歡迎,造成了棉布的大量滯銷。
改革大時代里的陳坤海,十年三個臺階,鯉魚跳龍門,早已從農(nóng)村仔一躍成為城里人。當時的他是白沙溪水電站的職工,是光南村鄉(xiāng)鄰眼里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那時,取消布票,棉布滯銷,蜂擁而至的外資、港資辦制衣廠等,一系列信號使陳坤海敏銳地觀察到了商機。他沒有猶豫,果斷砸掉鐵飯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將公司掛靠在兩個企事業(yè)單位后下海,干起了貿(mào)易行當,主要向當?shù)氐耐赓Y制衣廠提供棉布等原材料。
不久商海大潮就給陳坤海迎頭一棒。普寧商場內(nèi)積壓的棉布一夜之間被制衣廠搶購一空,等陳坤海到商場一看,貨架上空空如也。他傻眼了。
生活的天平常常在希望和絕望之間搖擺。不拋棄,不放棄,機會才會出現(xiàn)在眼前。一時間,找布源成了頭等大事。這時候,陳坤海憑著記憶在腦海里快速搜索線索,準確定位出那些向商場供應棉布最多的紡織基地就聚集在湖北武漢及周邊城市。于是二話不說,兜里揣上家里現(xiàn)有的幾百元現(xiàn)金,連夜坐上去廣州的夜班車,第二天一大早到達廣州機場。先排隊登記,再買票,當年廣州至武漢的48元昂貴的機票幾乎是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了,此時的陳坤海顧不得許多,他已經(jīng)決定背水一戰(zhàn)。
坐上僅容納20人的小飛機,一路暈機,加上咣當咣當?shù)娘w機發(fā)動機噪聲,兩個多小時的行程,他的腦袋嗡嗡作響,胃也翻江倒海,在飛機上,他吐得一塌糊涂。
抵達武漢機場,馬不停蹄轉(zhuǎn)乘機場班車,一路找到位于漢口的部隊的親戚,在親戚的幫助下,住進部隊招待所。此時已將近晚上7點,飛機上“鬧革命”的肚子早咕咕叫了。陳老說:“餓了一路,放下行李,親戚馬上帶我出去吃飯。結(jié)果,好奇怪,飯店家家戶戶都關(guān)門歇業(yè)。要知道,20世紀80年代初,普寧到處都是飯店、大排檔,每天營業(yè)到半夜。晚上7點,才是飯店上客最集中、最熱鬧、生意最好的時候。我們卻在漢口街頭走了半個多小時也找不到一家飯店。就在我們絕望的時候,突然在馬路邊出現(xiàn)了一個賣茶葉蛋的,我如獲至寶,5毛錢買了2個雞蛋墊墊肚子。到了半夜,肚子又咕咕地叫,餓得睡不著。就這樣,朦朦朧朧到了天亮。”
大江大湖大武漢。聽說過,沒來過。第一次到武漢,他無暇看景。天一亮,陳坤海就收拾準備好,等著親戚來了一起吃完早餐后,帶著他去參觀位于部隊附近的第二印染廠,又馬不停蹄趕往長江邊上的武昌區(qū)第一印染廠(簡稱一廠,原上海天一印染廠)。
第一次走進一廠,陳坤海被規(guī)模宏大的工廠震撼到了。陳老說:“當年的第一印染廠據(jù)說是從上海轉(zhuǎn)來的,廠子占地面積大,銷售門市大,里面堆積如山的白色棉布,散發(fā)著陣陣清香。售貨員因為門庭冷落了很久,聚集在一起聊天,看到一兩個客戶立即熱情地迎上來介紹,任由我們在門市和后面的工廠參觀,里里外外轉(zhuǎn)了個遍。此時的一廠,紡紗、織布、印染一條龍,機器隆隆轟響,雖然市面上布匹過剩,但工人們還是很簡單地埋頭按照既定計劃忙碌著,場面很壯觀。”貨源不是問題!長期供貨也沒問題!
欣喜若狂之后,陳坤海把這家廠作為第一供應商,馬上下單、簽合同,隨后看著貨物裝車,才放心地回到駐地。第二天一大早坐飛機回普寧。
說起這段經(jīng)歷,陳老至今仍覺得很不可思議,“我那時候身體很差,坐車暈車,坐船暈船,坐飛機暈飛機,每一段路對身體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每次都覺得堅持不下來了,但每次都堅持了下來。那時候不知道哪來的一股勁兒。也許這就是潮汕人的‘三牲敢食,釘球敢摜’(指敢作敢當)。”
陳老清晰地記得,“一回生二回熟。湖北成了我們公司最大、最穩(wěn)固的供貨基地。當時1米布賺1毛錢,1包是600米,1包就賺60元。當年拿貨是一輛主車再拖一輛卡車的貨,一卡車大約140包。高峰一天有6到7輛卡車。要知道,當年我在國企工作一個月工資才40多元。那時候,連自己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錢賺得多,但其實壓力很大。”當年外資、港資制衣廠的產(chǎn)品主要銷往阿拉伯國家,大量的白色棉布成為主要原材料。陳坤海一車又一車、源源不斷把武漢等地的棉布運往普寧,供貨及時,價格公道,童叟無欺,加上人緣好、信用好,他的事業(yè)風生水起,很快成為當?shù)刂埔聫S最受歡迎的供應商,也成為供貨廠家最大的客戶。貨需量越來越大,武漢紡織一廠長期供應后出現(xiàn)緊缺時,他就從沙市、襄樊(今襄陽)、宜昌調(diào)貨,也在湖南拿過貨。就這樣,憑借良好的口碑和人脈,一時間,汕頭市區(qū)、揭陽、普寧等地都有大量的客戶涌來。
陳坤海成為潮汕首屈一指的紡織品供應商,他的供應鏈也是普寧紡織品延伸產(chǎn)業(yè)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全力推進當?shù)丶徔椃b產(chǎn)業(yè)發(fā)展壯大,直至成為全國聞名的紡織品產(chǎn)業(yè)批發(fā)基地、紡織產(chǎn)業(yè)集群地區(qū)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因此交下了國內(nèi)外眾多客商朋友。
正當他事業(yè)得意,揚帆起航時,一次飛來橫禍,讓他在急行軍一樣的人生路上按下了暫停鍵。
盡管陳坤海生意越做越大,但仍然對公司業(yè)務事必躬親,“童子功”也讓他不斷標新立異、推陳出新。有一天,他突發(fā)奇想要做普寧第一個印染廠、紙箱廠。一天,他登上自己工廠二樓察看新到的機器時,機器天井還沒來得及圍上欄桿,瞬間,陳坤海踏空失足,從近10米的樓上墜下。
至今,陳坤海回憶當時的情景仍心有余悸,“我頭朝下掉下來,只知道耳旁有呼呼大風吹過,腦子一片空白。直到腕上的勞力士手表粗大的表鏈掛斷在粗糙的板壁上,強大的摩擦力改變了頭朝下下墜的方向,還沒等所有人反應過來,我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當時骨盆骨頭斷裂3塊、大腿臼位出位……一下子失去了知覺。醒來的時候已經(jīng)做完手術(shù),躺在醫(yī)院病床上的那一刻,我一直覺得我是懸掛在半空中,躺在一把鈍刀上,一刀刀割著身體,鉆心地疼……”
與死神擦肩而過,陳坤海第一次開始審視生命:原來生命如此脆弱,死亡距離每一個人都那么近,近到轉(zhuǎn)身可能就是另外一個世界。而人生不過是一個個活著的旅程,最后的終點都一樣。所以,健康才是硬道理,才是前行的資本,沒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痊愈后的陳坤海毅然決然將工廠承包出去。1990年舉家遷往深圳,專心致志喝功夫茶,過起了隱居養(yǎng)生的生活。
陳老至今仍懷念著那段日子:偷得浮生半日閑,人間至味是清歡。一時間,他以為,這也是“童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