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驚人之作
- 重生1990,我是大文豪
- 弦歌不厭
- 2093字
- 2025-01-22 08:00:00
晚上七點,劉百雨終于放下了最后一篇稿子。
他倒是沒哭,只是抽了抽鼻子,好半天才把鼻子和眼睛里的酸澀壓回去。
作為主編,怎么能哭出來呢?
什么稿子都不能,除非是被老婆揍哭。
他打量了一圈,發現社里的編輯都盯著他,一臉期待。
“怎么還不下班?”
“主編,你覺得怎么樣?”方圓問道。
“杰作,驚人之作。”劉百雨終于裝不下去,哈哈拍腿大笑,“杰作啊,我們社撿到寶了。”
聽到主編這么說,等了幾個小時的幾人這才放下心來。
要是劉百雨說寫的不好的話,他們幾個中難保會有人出來搖晃著劉百雨的脖子,讓他好好看了之后再說話。
“我個人的感覺呢,很奇怪,像是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小說,也像是看了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真爽啊,比那些大作家的小說好讀很多,有感染力很多,那些文字似乎是活的一樣,有自己的聲音,有自己的光影,太難得了,太難得了,能寫這部小說的人一定是天才?!?
王老突然說道:“我覺得這部小說最難得不是這個,而是另外的一點?!?
“什么?”
王老故意賣關子道:“一個中國所有作家都沒能做到的事情。”
“什么?王老求求你別賣關子了?!?
王老這才緩緩道:“中國有那么多作家,可是有哪個作家的作品能走出國門,能讓其他國家的讀者也看得如癡如醉的?
“中國作家的作品,大部分都要中國化了,尤其是這十來年,全是鄉土文學,和國外讀者隔了一層。但這部小說不同,這部小說本來就是外國背景,而且小說主旨又超越了國別與人種的區別,是一種地球共通的情感與精神,愛情、人道主義、紳士精神等等,都是人類的共同品質,所以受眾是全世界,而不局限于中國?!?
“……”
眾人頓時恍然大悟。
“果然,我看的時候就是這種感覺,這部小說適合所有人看,而不是局限于一個國家?!?
“這部小說的價值是世界共通的,的確有可能沖出中國,走向世界?!?
方圓一拍大腿:“還是王老眼睛毒,一下子就看到了這點,要是我們社能出一本沖出國門的小說,那可比推出幾本茅獎魯獎還得勁兒啊。”
“外國文學出版社可就和我們挨著的,正好一起合作?!?
錢珍珠道:“根據我多年的從業經驗判斷,這部小說會火,這個午言會成為一匹黑馬,驟然沖進文壇,閃耀文壇?!?
“沖進文壇……那不就像是之前沖進詩壇的那匹黑馬嗎?”朱錦頓了一下道:“你們聽過沒有,詩壇最近出了一個天才詩人,寫的詩讓李平和殊婷等大詩人都一致推薦,說是中國最好的詩人呢,我看了他的詩,是真的好。不愧殊婷的那個評價?!?
“聽過,好像叫許年。”陳瑾言道。
“這人現在在詩壇可火了,十六首詩就攪翻詩壇了?!?
“呵呵,我們文壇也要出現這樣的人物了。”
眾人又討論了一陣,仍嫌意猶未盡。只是時間太晚,眾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離開。劉百雨把稿子一裹,帶回家去了。
“我帶回家給我媳婦瞧瞧,有這么好的稿子看,她今晚肯定安生了?!?
眾人微笑。
劉百雨走幾步又回來對陳瑾言道:“小陳,恭喜你發掘了一篇好稿子,你這邊趕緊和那個午言聯系上,給他發一個用稿通知單?!?
劉百雨想了想道:“稿酬按照25元每千字來算吧。王老,你覺得這稿酬是否合適?”
王老點頭道:“國內稿酬都是30元每千字封頂,已成名的大作家也是這個數了,午言作為純新人,這個數不算虧待他?!?
劉百雨點頭道:“那就按照這個稿酬來,能趕得上這期嗎?”
朱錦道:“本期的已經排滿了。”
“把本期的撤換一些下來,換上《泰坦尼克號》?!?
方圓道:“《泰坦尼克號》八萬多字,撤換的話,本期被撤掉的稿子就會有點多……”
劉百雨沉吟道:“撤吧,這篇稿子太難得一見了,特事特辦嘛?!?
其余幾人紛紛點頭,為劉百雨的魄力紛紛點贊。
陳瑾言本想第二天上班后再給午言打寫信的,但到底沒忍住,等眾人走后,她開始寫用稿通知單。
“午言同志,你撰寫的《泰坦尼克號》經編輯審核,認為符合我刊的辦刊宗旨,擬刊發1990年3月刊。特此通知……”
看著這段冷冰冰的文字,陳瑾言沒有過多思索,拿過一疊稿子,開始刷刷地寫信,這封信不是以編輯的角度來寫的,而是以一個讀者的角度來寫的。
陳瑾言在信中詳細講了她對這篇小說的感悟,講了她對這篇小說的喜愛,也表達了她對作家本人的崇敬。最后她懇求午言給她留一個電話號碼,方便后續事情的溝通。
陳瑾言之所以要午言的電話,就是為了隨時方便和午言溝通,她有個直覺,她的金牌編輯之路,將因為午言的出現而正式起航。
陳瑾言一口氣就寫滿了五張紙,照理說她作為一個編輯,如此熱情洋溢地給一個新作家寫這封信,是不太合理的,也對后面兩人的角色定位有影響,但陳瑾言實在是忍耐不住,根本沒有考慮那么多,只顧把自己心中的激動之情傾瀉干凈。
第二天一大早,昨天出去見作者的秦漢俊不樂意了,死活說這篇稿子是他發掘的,是他拿來給陳瑾言看的,陳瑾言只是代他審稿而已。
吵吵鬧鬧大半天,大家都看不過去了,紛紛出言支持陳瑾言,秦漢俊見眾怒難犯,又去找劉百雨,最后還是劉百雨一錘定音,這篇稿子的歸屬權才真的給了陳瑾言。
陳瑾言一個新人哪里見到過這樣劍拔弩張的場景啊,好半天才緩過神來,這也給她提了一個醒,要是沒有過硬的作者資源,在社里就是一個軟柿子,會被人捏扁搓圓的,所以她已經做好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維護好午言這個作家。
九點,陳瑾言將用稿通知單和自己的長信一起寄出,這封對于陳瑾言和許年同等重要的信件,緊趕慢趕地穿山越水,從京城到了黔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