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弘盛塑料廠(求推薦收藏追讀)
- 重生1975,打造實業超人
- 三十三編
- 2059字
- 2024-12-17 21:44:47
弘盛塑料廠。
老板羅嘉榮正在辦公室里喝茶,看到李文東招手打招呼。
“靚仔,來喝茶。”
打過幾次交道,老板羅嘉榮已經和李文東成了熟人。
李文東也不客氣,笑著坐到桌子對面。
“羅老板,今天過來準備再買一些彩色塑料薄片。”
接過茶杯,李文東說道。
“這次準備要多少?”
“三萬張。”
“沒問題。”
羅嘉榮點點頭。
“羅老板,怎么沒看到工人生產,今天放假了嗎?”
李文東喝了口茶,注意到廠里安安靜靜的,沒聽到往日塑料擠壓機開動的聲音,不免有些好奇的問道。
羅嘉榮神色一黯,有些落寞的說道:“以后再要進貨的話,你要換一家工廠了。”
李文東愣了一下,疑惑的問道:“怎么,廠子不開了?”
“去年上半年塑料顆粒原料漲價,我怕后續還會漲,就屯了不少原料。”
羅嘉榮停頓了一下,嘆了口氣,“沒想到,原料上漲只是第一步,緊接著就是訂單大量減少。
當初買原料的時候貸了不少錢,沒有訂單,現在連貸款都還不上。”
辦公室里一時間陷入沉默。
塑料是石油生產的副產品,市場上石油短缺直接造成塑料原料緊張,隨后便是原料漲價。
這也就有了之前羅嘉榮說的情況,很多廠家囤積大量原料,以求應對原料漲價。
想法很好,可現實不允許。
第一次石油危機給高速發展的全球經濟踩了一腳剎車,引發二戰以來最大的市場蕭條。
經濟蕭條購買力下降,塑料制品的訂單也大量減少。
一頭是傾其所有囤積原料,一頭是訂單減少收入銳減。
塑料廠的日子可想而知。
“我準備把廠子轉手,賣了錢還銀行貸款。”
羅嘉榮率先打破沉默,開口說道。
“現在經濟形勢已經開始好轉了,現在賣廠有些可惜了。”
李文東感慨道。
進入75年,經濟形勢已經開始好轉,只要再撐一撐就能活下去,這個時候賣廠確實可惜。
“撐不住了,銀行抽貸,不得不賣。”
見羅嘉榮確實鐵了心要賣,李文東不再說什么。
不過,他正想買一家塑料廠,為后續發展做準備。
前面幾次打交道,弘盛塑料廠的情況他基本了解,機械設備有六七成新,工人都是熟練工。
倒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目標。
“羅老板,弘盛準備賣多少錢?”
“五十五萬,李老板有什么好介紹?”
李文東搖了搖頭,笑道:“如果羅老板真要出售,我準備買下來。不過,價格有些高了。”
“你要買?”
羅嘉榮聲音一下高了起來,眼睛都瞪大了。
他認識李文東一個多月時間。
最開始買原料只買幾千塊的,到現在可以一次性買兩萬多塊的,這個進步已經讓他很驚訝。
沒想到還是低估了李文東,他現在居然有能力買他的廠子。
“對,我想買。”
李文東點點頭,正色道。
羅嘉榮徹底沒話說了,他緩了一會,說道:“最低五十萬,不能再少了。”
“沒問題。”
這個價格基本符合李文東心理預期,點頭答應下來。
原本他過來是買原料,結果順帶著把廠也買了。
約定好三天后付款簽約,李文東離開了弘盛塑料廠。
維多利亞公園董事會通過風車設裝飾方案之后,他就與艾米麗說過,要求預付一部分款項。
畢竟,他現在全額墊支五十幾萬風車裝飾款,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所以,艾米麗答應預付50%,剩下的等全部完工后支付。
這樣的話他就能拿到二十九萬預付款。
算上之前的二十七萬分紅,足以支付買下弘盛塑料廠的五十萬。
接下來的三天,李文東忙的腳不沾地。
準備材料,注冊公司,與維多利亞公園簽約,和羅嘉榮交接……
在一片鞭炮聲中,李文東掀下了蒙在遠方實業公司牌匾上的紅布。
這也意味著穿越到港島一個月后,李文東有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自己的實業。
原來的弘盛塑料廠有八名員工,李文東買下弘盛以后原來的員工全部保留。
畢竟這些員工都是技術熟練的老員工。
“我原來以為是哪個大老板買下我們廠,結果是這個毛頭小子。”
“就是,羅老板都沒能撐住,換成這小子當老板,恐怕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要重新找工作了。”
“......”
羅嘉榮賣廠之前,就已經停產了一段時間。
李文東畢竟剛剛接手,還沒有新的訂單。
雖然按照李文東的要求,工人們都趕來上班,卻沒什么事做,堆在一起聊天。
工人們議論的聲音雖然不大,李文東還是聽到了。
他沒有生氣,而是走到員工面前,大聲說道:“我知道大家對我接手工廠可能有些疑慮,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工廠的前景一定會越來越好。”
“從今天開始,我會逐步給大家安排新的工作內容,包括生產新的產品和改進生產工藝。”
李文東繼續說道,“我保證,只要工廠發展得好,大家的工資和福利也一定會逐步提高。”
工人們聽了李文東的話,雖然還是有些半信半疑,不過心里的不安卻稍微減輕了一些。
李文東沒再說什么,而是直接安排起來。
“張阿生,麻煩幫我準備聚丙烯和硅膠的原料。”
“黃師傅,麻煩把注塑機預熱。”
......
一連串的安排,八名工人紛紛開始行動起來。
很快,一切準備工作做好。
李文東穿好防護服,親自開始一步步的操作。
做模具,加熱溶解,注塑成型,去毛刺,退火處理......
李文東熟練的操作手法,不但讓八個自詡老師傅的工人看的目瞪口呆。
還徹底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排除機械的智能化程度,七十年代的生產工藝怎么可能比的了二十一世紀。
李文東前世就是靠著塑料加工實現財富自由,雖然之后有從事過別的產業,卻都沒有當初親力親為生產塑料來的直接。
很快,一個四方形的聚丙烯盒子在李文東的操作下,展示在大家眼前。
“我來介紹一下,這將是我們今后一個時期的主打產品--全密封保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