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羅睺講道,大道圣人
- 洪荒:剛成魔祖,你就合天道了?
- 一天更漫漫長
- 2032字
- 2024-12-21 08:33:00
魔祖羅睺大笑了三聲,對于三清的服軟,顯得很是滿意,也沒有再計較計都宮前那冒犯一事。
畢竟那件事早就已經做出了懲罰,他羅睺也不是什么小心眼的人,非要揪著不放。
不過三清的異常,羅睺也是看在眼里。
不對勁,十分有九分的不對勁!
羅睺發現三清似乎對漆黑蒲團有些過于執著了些,比起計都宮的其他修士還要執著。
如果不是自身沒有泄密的話,他都要懷疑三清是不是知道漆黑蒲團蘊藏著成為他麾下天魔的奧妙。
不僅僅如此,三清的修為也很是不對勁。
如今的三清實力好像和其他人斷檔了一般,強上了一個檔次。
而原軌跡中,三清絕不可能有這么強!
原軌跡中,三清斷檔式的強度,是在成圣以后,而不是成圣之前。
成圣之前的三清,修為頂多和帝俊太一,女媧伏羲等人的修為在伯仲之間,絕不會超出太多。
而現在,三清都已經大羅金仙巔峰的修為了。
伏羲等人卻依舊在大羅金仙高階的修為徘徊不前。
這其中如果說沒有秘密的話,羅睺怎么也不會相信的。
期間,羅睺也通過手里的造化玉蝶向著天道詢問起來了三清的異常。
可得到的回復卻是,三清根本沒有異常。
三清就是三清。
沒有被任何人奪舍。
天道的回復,羅睺那是一個字都不會相信。
你管這兒叫沒有異常?天道,你真是瞎了狗眼了。
“桀桀,無論你們蘊藏著什么秘密,總有一天,本座都會通通挖出來。”
羅睺根本就沒有隱藏自己的意思,陰狠的目光直射向三清,盯著看,一言不發。
三清皆頭皮發麻,在這股如同天地那般無法抵抗的厚重壓力下,他們都有些支撐不住了。
他們趕緊沉下心神,去詢問鴻鈞的意見。
鴻鈞:“羅睺這只不過是在試探你們,放寬平常心即可,羅睺抓不住你們的辮子。”
面對三清的緊張,他如此回復。
鴻鈞:“放心吧,沒有人比我更懂羅睺。”
三清這才放下心來,故作輕松的迎接著羅睺的視線。
不久,羅睺就將視線從他們的身上移開。
三清這才松了一口氣,對于鴻鈞前輩更加憧憬和欽佩。
什么魔祖,還不是被鴻鈞前輩玩弄于鼓掌之間。
三清心中都升起來了難以形容的優越感。
那股給羅睺下跪的憋屈感都消散了不少。
總之就是一句話,三清感覺自己又行了。
殊不知,這是羅睺特意放縱的結果,為的便是讓三清放松掉警戒之心,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抓住三清的尾巴。
羅睺的心中有種冥冥之中的感覺,只要能夠抓住三清的尾巴,他將會得到一個更為寬廣的天地。
這種直覺,說不清道不明,卻真實存在。
為此,羅睺不介意放三清一馬!
羅睺盤坐于蒲團之間,目光環視了一圈計都宮之中的眾多修士,總計三千名,暗合大道之數,暗自點頭。
這里面,還有眾多在后世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
燃燈、鎮元子、冥河、紅云、鯤鵬、女媧、伏羲……
看著這些稚嫩的面龐,羅睺一時之間竟生出了些時光錯亂的感慨,不由得有些發愣。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不知不覺間,他也可以算得上是稱宗做祖級別的人物了。
成為日后這些大神通者的老師,說半點激動都沒有,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羅睺那許久歲月不曾撥動的心緒驟然跳動,心間明悟,修為也上升了一絲絲。
他能夠感覺到,此番明悟,好處不僅于此,或許再沉淀一下,他便能夠突破到大道圣人之境。
大道圣人和天道圣人,雖一字之差,但卻有著天壤之別。
天道圣人乃是將元神寄托在天道之上,萬劫不滅,還能夠借用天道的一部分偉力。
總體來講,天道圣人是不死不滅的,哪怕是將天道圣人的軀體錘爆,他也能重新復活。
不過這種不死不滅,并非沒有缺陷,那便是一旦洪荒毀滅,天道圣人自然會跟著消亡。
而大道圣人,則是沒有這種缺陷。
大道圣人,一證永證,元神不朽,肉體不滅,威能浩瀚,無法言喻,一念之間生萬界,一念之間滅萬界。
世間一切都在大道圣人的掌控之下,大道圣人之下的一切生靈,皆是猶如螻蟻,一念即滅。
不可念誦真名,會有感知,與大道圣人結下大因果。
諸天之間,成為禁忌,萬般劫難,不加于身。
天道討好,諸般因果不加身。
而這大道圣人,便是羅睺的最終目標,同時,這也是盤古昔日未曾達到的境界。
三千混沌魔神夢寐以求的終極境界!
念及此處,羅睺收回心緒,看向眾人,隨即閉目。
眾人皆是將疑惑的視線投向羅睺。
良久之后。
“此番講道,講大羅之魔,能領悟多少,就看你們的悟性了。”說完,講道開始。
隨著羅睺的道音回蕩在這兒,計都宮霞光萬丈,地涌金蓮,天道為之振奮。
“有名天地之始,無名萬物之母……”
道音流長。
所有人都趕忙豎起耳朵傾聽,收斂起來了心神,聽的十分認真,不久便沉醉在了美妙的大道之音中,收獲良多。
初入大羅金仙的修士,聆聽羅睺講道,不僅僅穩固了境界,還更上一層樓,突破到了大羅金仙中期。
而大羅金仙中期的修士,則是突破到了大羅金仙高階。
而那些本身大羅金仙高階的大神通者,諸如帝俊、太一、女媧、伏羲那些,亦是收獲良多,突破到了大羅金仙巔峰。
不僅僅如此,對于道的感悟,他們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羅睺所講的道,并非是天道之道,而是法則之道,大道之道,比起鴻鈞所講,自然更為精妙。
羅睺有自信,如果鴻鈞和他比拼講道的話,勝利的人一定會是他。
原因很簡單,那自然是鴻鈞講的是天之道,而非大道之道,自然高下立判。
不過在這計都宮中,卻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聆聽了羅睺講道,有四人那是一個字也沒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