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古文遇見大語文:兩漢魏晉篇
- 童鈴
- 1856字
- 2024-12-17 17:03:35
記錄那個縱橫家唱主角的時代
在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本是實力最弱的,但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在軍事上實施五等爵制,規(guī)定不論出身、階級和階層,只要立有軍功,均可享受爵祿;將士斬殺敵人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越高。普通士兵只要帶著敵軍的人頭回來,就直接發(fā)田發(fā)房發(fā)奴仆;而高階將領(lǐng)立了軍功,立刻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將士們太喜歡這種簡單粗暴的獎勵方式了,打起仗來全都不要命,秦國一躍成為“七雄”中的最強者。
秦國一直懷有吞并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野心,實行變法后,具備了實現(xiàn)這種野心的實力。秦國強大了,相對而言六國就弱小了。有人可能會說,別的國家也推行變法啊,大家一起搞,看誰變得更厲害。
魏國的李悝(kuī)、楚國的吳起和韓國的申不害都推行過變法,用的都是法家的主張,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魏國和韓國的支持者魏文侯、韓昭侯的去世,魏國、韓國的變法戛然而止;至于楚國,由于貴族勢力過于強大,變法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于是惱羞成怒,集體撲殺了吳起。
那么秦國的變法為什么最為徹底呢?這是因為秦國推行變法的力度和決心最大。秦孝公和商鞅雖然死了,變法并沒有終止,變法的成果得以傳承下來。
既然單打獨斗會輸給秦國,那可不可以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六打一”,一起把秦國消滅了?
這里涉及溝通手段的問題。如果是現(xiàn)代,這事好辦,六國國君可以拉個微信群討論怎么對付秦國,但戰(zhàn)國時期連紙都沒發(fā)明,寫信還得用竹簡,多寫幾個字驛使就扛不動了,這還怎么探討抗秦大計?不如找個人穿梭于六國間負(fù)責(zé)傳話和游說,人能承載和傳遞的信息肯定比一捆竹簡多得多。于是一種新的職業(yè)“說客”應(yīng)運而生。
一些讀過書的平民想通過參與政治的方式來改變命運,可當(dāng)時又沒有考試,他們只能靠自己的兩條腿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跑,“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替一個國家的國君去勸說另一個國家的國君一起消滅秦國。這條路非常難走,“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頻頻發(fā)生。此外,那些最終見到國君的人也不見得從此平步青云,因為國君們信不信他那一套不好說,即使相信了,也可能會說:“我同意。不過魏國國君能同意嗎?”說客又得跑一趟魏國去說服魏國國君。到了魏國,魏國國君可能說:“那不行,齊國欺負(fù)過我國,我才不要和齊國一起合作,除非齊國國君向我賠禮道歉。”說客只好再跑去齊國。齊國國君說:“憑什么要我道歉?”……
南北曰縱,東西為橫。秦國地處西邊,六國在崤山以東,呈南北方向分布,六國聯(lián)合抗秦,稱為“合縱”。
鑒于六國各有各的心思,非常不團結(jié),成功的說客鳳毛麟角,其中最有名的叫蘇秦。他憑三寸不爛之舌勸得六國達(dá)成合縱聯(lián)盟,并且擔(dān)任了六國的國相。蘇秦的成功太勵志了!無數(shù)說客熱淚盈眶,將他奉為榜樣,一時間“說客”遍地開花,每個人都努力成為下一個蘇秦!
蘇秦并沒有得意多久,昔日的同窗張儀曾被他怠慢,一直懷恨在心。你幫六國,我就去投靠秦國;你搞合縱,我就搞連橫。世上有矛就有盾,不信勝不了你。
張儀為秦王游說各國,對合縱聯(lián)盟實行各個擊破,瓦解合縱聯(lián)盟。六國沒有扛住張儀持續(xù)不懈的挑撥離間。秦國最忌憚的楚國和齊國斷交;魏國一會兒退出合縱,一會兒又加入合縱,因忠誠度太過可疑而漸漸失去了其他國家的信任;韓、趙、燕均同意和秦國建交。
六國服從秦國并跟隨秦國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
六國合縱從公元前318年開始,一直持續(xù)到公元前241年,而秦國的版圖擴展到和齊國接壤。連橫成功,合縱失敗,這是因為六國各自打小算盤,只見小利而忘大義。第一次合縱時,齊、燕、楚不愿意出力:秦國打的是你們?nèi)龝x(韓、趙、魏),我們操那么多心干嗎?難道他們不知道“唇亡齒寒”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嗎?最后一次合縱時,楚國覺得大家一起抗秦,憑什么讓我打頭陣?所以和秦軍剛開打,楚軍就敗了。六國中最三心二意的就數(shù)齊國。秦國實行遠(yuǎn)交近攻的政策,攻打鄰國,但和相距最遠(yuǎn)的齊國結(jié)為友邦。秦王騙齊王說,不僅永不滅齊,將來還贈送五百里地,讓齊王安享人生。齊王可能以為秦王把自己當(dāng)成真正的朋友,就相信了這番鬼話。五國滅亡后,齊王要秦王兌現(xiàn)諾言,秦國上下都快笑死了。給地?憑什么給?最后齊王被活活餓死。
這些奔走于各國之間,專職搞合縱或連橫的說客稱為“縱橫家”。縱橫家堪稱中國最早的“外交家”。
一些縱橫家心懷天下,為了百姓的福祉而努力,但大多數(shù)縱橫家只是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有些縱橫家貪圖榮華富貴,絞盡腦汁,費盡心機,但一些著名縱橫家的言論、謀略展示出極高的智商和情商,在他們身上發(fā)生的博弈故事也精彩紛呈,《戰(zhàn)國策》正是一本記載了縱橫家們活動的書籍,其中“策”的意思是縱橫家的言論、謀略、政治主張和外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