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古文遇見大語文:明清篇
- 童鈴
- 1809字
- 2024-12-17 17:02:35
給太子當老師
據說朱元璋讀到《孟子》的“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時,勃然大怒,當然憤怒的不是前半句——君上把臣下看成泥土和草那么卑賤,這不是天經地義嗎?后半句可太氣人了,臣下被君上看不起,應該默默反省、默默自責,怎么能把君上當盜匪和仇人呢?
在朱元璋心里,皇權高于一切。宋濂認為他殺氣太重,但又不敢當面指出,就時不時推薦《孟子》等一些主張施行仁政的儒家經典給他,結果皇帝沒改造成功,《孟子》被刪除了約三分之一的內容,孟老先生還被趕出了孔廟。宋濂一看此路不通,又把目光投向皇帝的兒子,盡心盡力地培養太子朱標,瘋狂灌輸“民貴君輕”的思想。朱標是個好學生,把孟子那一套學進心里去了,但這么一來,朱元璋不干了。
朱元璋在戰爭中一路殺過來,生生死死的事情經歷得多了,免不了心腸剛硬。他更知道這個世界殘酷的真相,面對心存歹毒的人,不是一個“仁”字就能擺平的,他認為殺伐決斷才是帝王的必備素質。
朱標自幼就跟著老師宋濂讀“五經”,孔孟之道背得爛熟于心,“仁”的概念一早被植入大腦,根深蒂固,難以拔除。父子倆非常不對付,帝一代嫌帝二代婦人之仁,帝二代嫌帝一代殺人如麻。有一天,朱元璋故意把一條棘杖放在地上,叫朱標拿起來,太子面有難色,朱元璋冷冷地說:“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這些刺都去掉了,再交給你,豈不是好?我所殺的都是天下的壞人,內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當這個家!”太子頂撞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有什么樣的皇帝,就有什么樣的臣民。朱元璋氣極,拿起椅子砸向他,并追著他打。
這樣的接班人哪鎮得住場面啊?
朱元璋越想越火大,好好的孩子讓宋濂教成這樣,他忍不住在公開的文章中指責宋濂“才不兼文武、迂腐呆氣”,意思是宋濂這個老頭子啊,文不成武不就,還脫離實際,干啥啥不成。宋濂嚇得都快昏過去了。
朱元璋始終沒有對宋濂下手,雖然在太子的教育問題上,朱元璋十分不滿,但他也明白,書呆子是沒本事造反的,而宋濂謹小慎微、守口如瓶的優點倒是頗為難得。宋濂負責文書起草,又是皇帝近旁之人,隨時隨地接觸到皇家機密,但他從無一字泄露給旁人。
朱元璋曾派密探監視他。有一回宋濂在家擺宴,邀請朋友喝酒聊天,次日朱元璋特意詢問他在家的相關事宜。宋濂如實相告,自己和誰喝酒,喝的什么酒,吃的什么菜,聊了哪些話題,無一絲一毫隱瞞,朱元璋看他這么老實,又欣慰,又開心,又感動。嗯,太子你接著教吧,換個老師不一定更好,我再想別的辦法。
明初那么多開國功臣落馬,宋濂的質樸讓他一路走到六十八歲告老還鄉。
臨別時,朱元璋送了他一塊綢緞,說三十二年以后他一百歲,到時拿這塊綢緞做件百歲衣,然后穿著百歲衣來朝圣。這說明朱元璋心懷君臣之情,愿他長壽,更希望再見到他。宋濂叩頭表示感謝,并約定說:“臣沒死之時,請允許臣每年來宮內覲見陛下一次。”
回鄉后,宋濂每年在朱元璋生日這一天如約進京拜見皇帝。
這對君臣關系差一點就得以善終,只差一點。
1380年,七十一歲的宋濂身體欠佳,朱元璋憐他年老,讓他不必來了,誰知這么大的事朱元璋轉身就忘,之后又派人去察看宋濂在忙什么呢,為什么突然不來京城了。密探撞見宋濂和鄉人正放歌縱酒,喝得那叫一個高興,朱元璋氣到抓狂——宋愛卿你變了,你心里已經沒有我這個皇帝了。他打算處死宋濂,幸虧馬皇后和太子解釋,宋濂才逃過一劫。
1380年始終是個兇險的年份,宋濂躲過初一,沒躲過十五,孫子宋慎被劃入胡惟庸黨,二兒子宋璲被連坐處死。朱元璋不肯罷休,把宋濂抓回京師,也要判處死刑。馬皇后得知此事后,勸道:老百姓家為孩子請教師,尚且能夠始終以禮相待,何況天子!朱元璋不聽,馬皇后又開始吃齋,朱元璋問其緣由,答曰,在為宋先生祈福。朱元璋對馬皇后十分敬重,于是把死刑改為流放。
朱標和宋濂的感情甚篤,對把古稀之年的宋老師流放到荒涼之地,于心不忍,再三懇求老爹高抬貴手,朱元璋鐵石心腸,不為所動。朱標憤而投河,以死相諫。侍衛脫下衣服,跳入水中把太子救了起來。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不僅不嘉獎救人的侍衛,還將他處死,理由是太子都掉水里了,他居然還有工夫脫衣服。朱標看到這情形,心灰意冷,知道再勸也沒有用。
宋濂流放之事就此定音,他最后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只能說,相較于汪廣洋、李善長、胡惟庸、藍玉、周德興、陸仲亨……(名單太長,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被殺甚至被滅族的大臣,流放的待遇就算可以了,畢竟朱元璋這么缺乏安全感的君主也是史上罕見。但是君臣相處近二十年,卻處成這樣一個結果,不免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