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高質量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研究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 王一鳴 劉向東等
- 1749字
- 2024-12-25 17:52:34
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重點和路徑選擇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進入全面拓展階段。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預期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10%,數字化轉型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為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明確未來一個時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重點和路徑選擇。
(一)推進龍頭企業引領的“鏈式”數字化轉型
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正邁向全面擴展期。要支持有條件的大型企業打造一體化數字平臺,強化全業務、全環節、全流程數據貫通和業務協同,提升企業整體運行效率。鼓勵和支持鏈主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立足自身優勢,開放數字化資源和能力,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推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的“鏈式”數字化轉型。加快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興融合型技術推廣應用。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變革,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生態。力爭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化。
(二)突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既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也是必須突破的關鍵點。受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制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多重困難,主要表現為:前期設備更新和生產流程再造的投入高,不愿轉;涉及商業秘密的數據安全難以保障,不敢轉;企業缺乏信息網絡技術專業人才,不會轉。因此,要通過培育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業服務商,推廣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解決“不愿轉”的問題;健全完善數據安全監管體系,保障中小企業數據資產權益和涉及商業秘密的數據安全,解決“不敢轉”的問題;加強對中小企業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為中小企業培育一批既懂生產工藝又熟悉信息網絡技術的專業人才,解決“不會轉”的問題。
(三)推進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向縱深拓展
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載體。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加快建設覆蓋制造業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平臺、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性平臺,以及面向特定技術和場景的專業性平臺。推廣“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模式,以5G為工業互聯網賦能,以工業互聯網拓展5G的應用場景,形成工業互聯網與5G網絡建設的良性互動。圍繞汽車、鋼鐵、裝備制造、水泥、石化、化工、電子信息、醫藥等領域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促進行業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加快建設面向重點行業產業集群、園區基地的行業服務平臺,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
(四)培育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新業態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方向。推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發展,要培育工業級的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船舶、無人機、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產品,拓展數字化轉型場景。深入挖掘工業數據要素資源,發展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同時,加快生產制造全過程的數字化改造,推動智能制造單位、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建設,實現全要素、全環節的動態感知、互聯互通、數據集成和智能管控。
(五)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
今后一個時期,要堅持適度超前原則,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協同推進千兆光纖網絡、IPv6和5G網絡建設,加快布局衛星通信網絡等新型網絡,推動5G商用和規模化應用,前瞻布局6G技術研發。加快推進一體化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數網、數云、云邊協同發展,促進基礎設施集群化、智能化改造和綠色化升級,提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設施服務能力。持續完善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筑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基礎。在傳統基建中,政府往往是主要投資方,融資渠道比較單一。在新基建中,要鼓勵市場主體廣泛參與,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以更好對接市場需求,提高投資效率和技術先進性,形成政府與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