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中國家技術趕超的困境:技術轉型中的“模仿陷阱”
- 任秀峰
- 1014字
- 2024-12-25 17:42:30
緒論
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科學技術在當代生產力發展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技術進步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技術創新不僅可以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還可以促進區域的技術進步,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各地區的競爭力,最終促進經濟增長,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以中國為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扮演著何種角色、產生何種影響的問題引起了學界廣泛的討論。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然而,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出現了結構性產能過剩、勞動力報酬份額持續走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技術進步變緩等一系列問題。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經濟增長放緩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如何才能使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要解釋經濟增長放緩的原因,首先要厘清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是依靠工業化規模擴張過程中的模仿和學習效應,還是由高要素投入來驅動增長。這不僅可以有助于更好地判斷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還有助于探索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路徑。
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經典的新古典經濟學、新經濟增長理論、熊彼特經濟學及新熊彼特理論都強調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新古典經濟學認為,技術進步速度決定了穩態時經濟增長的速度;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長期增長的主要原因,技術進步能克服其他要素邊際報酬遞減,實現經濟增長;熊彼特經濟學及新熊彼特理論認為,創新作用于技術進步從而影響經濟增長。從世界經濟的發展歷史來看,擁有世界前沿技術的國家都有著較為穩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較高的收入水平。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技術水平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經濟上對發達國家的趕超,就必然要縮小與發達國家在技術上的差距。因此,發展中國家實現對發達國家的技術趕超是實現經濟趕超的必要條件。
本書重點研究的問題是發展中國家技術趕超的問題。技術趕超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研究技術進步問題時學者將技術趕超的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其中,模仿與創新是發展中國家技術趕超必須經歷的兩個主要階段。在技術趕超的初始階段,發展中國家技術與世界技術前沿的差距較大,此時模仿是推動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式;在技術趕超的中后期階段,發展中國家技術與世界技術前沿的差距較小,此時創新對技術進步的作用大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