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中國家技術趕超的困境:技術轉型中的“模仿陷阱”
- 任秀峰
- 838字
- 2024-12-25 17:42:32
第二節 研究的現實意義
一、模仿向創新轉型是發展中國家技術趕超的內在要求
從世界人口的分布來看,世界大多數人口分布在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非常顯著,發達國家往往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而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水平普遍低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技術水平上的差距是造成它們經濟水平與經濟增長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縮小技術上的差距是縮小經濟差距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所以,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趕超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全球的創新角度來看,大部分研發投資集中在少數幾個技術發達的國家,相應地,更多創新成果也出現在這些技術發達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方式多為模仿。但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創新活動也在不斷增加。在創新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的發展中國家中,有一些是新興經濟體,也有一些是在模仿階段充分利用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技術創新和技術能力,并在研發創新投入方面和專利水平、高技術產品出口增加等創新產出方面實現了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已經不再滿足于通過模仿來實現技術進步從而推動經濟增長,而是積極地尋求更多的技術自主創新來促進技術進步,以期實現更好更快的經濟增長。現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國家,兩國經濟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都實現了較快的增長,尤其是中國更是在過去的四十多年中保持經濟長期快速的增長。中印兩國政府都提出了相應的國家創新政策,中國政府提出要將創新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印度政府則提出國家將進入創新的十年。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強創新,世界經濟及世界技術總體水平將會實現較大的提升。基于這一世界性的技術變化,本書著重對發展中國家在技術趕超中所面臨的技術轉型(1)問題進行分析。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這種技術轉型是困難的,因為事實已經證明通過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來推動經濟增長,從而實現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技術上的收斂,并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發展中國家需要進行相關的研究以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