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今天的世界各國之間,文化國力競爭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設計作為一種吸引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文化國力競爭的首選因素。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于2021年正式提出“設計軟實力”的概念,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的支持。從設計機會上看,21世紀興起的全球價值鏈,使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開發人的經濟價值方面出現結構性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前者專注于創造以設計主導的無形資產,后者則專注于制造有形產品。發展中國家生產性人口結構與創造性人口結構的比差調整,將為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提供更多的生產力增長機會;另外,設計不僅表現為物質、科技成果和審美價值的客觀存在,也表現為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與意識形態的主觀關系建構,這種“設計關系”不僅可以創造獨特的吸引力,而且可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聚合關系,對驅動經濟提振、社會變革、城市更新、環境提升和福利改善等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設計挑戰上看,回答并解決本土文化資源創新轉化手段的匱乏與豐富的文化資源稟賦之間的矛盾、相對薄弱的現代文化吸引力與深厚沉潛的傳統文化影響力之間的矛盾、中華文化更深層次結構內涵的張力與淺層次的模仿表達能力之間的矛盾,以及進一步消解中國制造存在的設計創新能力不足和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多層次需求之間的矛盾、技術創新領域闊步向前和非技術創新領域裹足不前之間的矛盾等系列重大問題,都需要開發并提升設計的軟性價值。

新時代帶來的機會與挑戰,拓展了我們對設計軟性價值的認知邊界。設計創新不僅是推動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關鍵力量,更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助推文化軟實力傳播的重要驅動力。20世紀80年代后期,美國國際政治學者、哈佛大學名譽教授約瑟夫·奈首先提出“軟實力”概念,此后這個詞風靡全球。國際政治界、學術界雖然對這一概念的闡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將“軟實力”與“文化國力”結合進行探討是其共性。不同的是,國外學者大多從如何運用好自身的文化軟實力來鞏固本國在國際上霸主或領先地位的角度來探究,而國內學者對文化軟實力一詞的運用大多出現在與文化體制改革以及文化國力相聯系的語境中,即文化軟實力主要是指那些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會凝聚力、市場吸引力、思想影響力與心理驅動力的文化資源。綜合來看,現有的文化軟實力概念更側重于指各種文化資源轉化為軟實力的結果和形式,是靜態的文化軟實力。事實上,文化軟實力不僅是一種已有的成就狀態,更重要的在于將各種文化資源創造、轉化為實際的國家實力的過程、價值和機制,是一種基于過程的內在運行機理的展示系統和創造方法。事實證明,設計不僅可以創造文化的影響以及凝聚發散性的力量,而且自身就具有文化軟實力的功能。因此,不能把通過設計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簡單理解為一種對文化的包裝、宣傳與推廣策略,而應當把設計作為一種國家文化的自我建構戰略來整體布局、規劃和落實。

大量實踐案例已經表明,設計總是在軟實力方面發揮作用。對于什么是設計軟實力等問題,我經常借用“磁化效應”這個物理學名詞來解釋設計和設計軟實力。設計具有類似磁體的功能,通過發揮設計的外磁場作用(設計思維和技巧),去磁化、吸引各種磁性材料(文化、科技等要素),在產生強大的磁吸力的同時,賦予這些磁性材料以新的磁性(關系、意義、價值、聲譽等),這就是設計轉化為軟實力的過程。同樣,在米蘭理工大學教授埃佐·曼奇尼看來,設計具有雙重能力,即“它通過提供解決方案來解決問題(設計作為問題解決者),又通過講故事來產生意義(設計作為意義制造者)。這兩種能力彼此密切相關,提出解決方案的同時傳達了新的意義體系,反之亦然,通過產生新的意義體系(即通過講述新故事),新的解決方案變得可以接受并具有吸引力。因此,既然軟實力是指通過說服達成共識的能力,那么我們可以說,設計本身就具有軟實力”。例如,超輕型自行車(解決方案)設計表達的故事是“可持續的交通方式”(意義),同時,“讓人們重視可持續的交通方式”這一政治意愿(意義)也可以通過超輕型自行車(解決方案)來傳遞。有形設計如此,無形設計也是如此。

在現實中,我們都習慣用顯露的冰山去解讀“物化”的設計,卻很少關注隱藏在海水下面看不見的“非物化”設計。在我看來,設計的真正中心不是“物”,而是“物”的使用者或者使用者與自然、社會、環境所建立的一種文化和意義的契合。所以,發現相關、創建意義并轉化為價值,才是設計軟實力的本質。人類任何的設計活動,都是人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這個過程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創新力量和發展動力。概括地講,設計軟實力就是通過思想或象征性資源構建自我和他人的偏好、形象、意義和價值,導致他人行為改變而獲得預期結果的力量。設計軟實力體現的不只是靜態的文化樣式或作品產品,更是一種能夠改變社會內部和外部的“親社會性”文化、價值同化力以及包容與合理的政策制度,是一種與未來搭建科技、設計和商業緊密關聯的“魅力關系”,也是一種贏得支持、擁護和認同的外部吸引力和內部凝聚力。

本書以“聲譽、文化價值與設計的軟實力”為論題,邀請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以色列、意大利等國家設計研究領域的數位知名專家開展研討,并選取來自牛津大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羅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等國內外高校學者共26篇文章進行匯編,按照“專家綜述”與“專題縱論”的篇章結構,“博”“專”并舉、“述”“論”結合,從不同角度對主題做了較為精深的闡釋、解讀、論述與點評。《設計軟實力評論:聲譽、文化價值與設計的軟實力》一書,旨在研究設計創新推動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現實需要和發展戰略,作者較為全面地回答了構建設計軟實力理論體系的核心價值、思想內涵、層次結構、實踐意義,思考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通過設計創新在國際舞臺上強化感知、深化凝聚、塑造形象、展示魅力、傳播觀念、培育人才,為中國設計的全球戰略以及設計教育的發展建言獻策。

《設計軟實力評論:聲譽、文化價值與設計的軟實力》一書中提到的很多觀點,都指向我們在建設國家文化軟實力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過程,發揮以文化創新為主導的設計軟實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設計創新成為文化軟實力甚至文化國力的重要內容,既折射出社會經濟發展對設計創新的基本需求,又體現出以設計塑造和傳遞國家文化軟實力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設計軟實力評論:聲譽、文化價值與設計的軟實力》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設計創新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此書得以順利出版,要特別感謝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大力支持;在出版過程中,同樣要感謝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聯盟(CUMULUS),國際設計創新管理學會(ADIM),設計政策聯合會(DPU),牛津大學凱洛格學院,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國經濟出版社等機構和單位,以及所有作者和工作人員的關心、信任與幫助,沒有他們從思想上、學術上和行動上給予的支持,也不會結出這些學術的碩果。

設計,興于需要,成于文化,服務于國家。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設計策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孫磊

2022年2月2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隆昌县| 林周县| 西乌| 沙河市| 新绛县| 武威市| 山东省| 吕梁市| 横山县| 鹤岗市| 南华县| 永丰县| 静乐县| 来安县| 山阴县| 登封市| 黔西| 长岛县| 兴义市| 兴海县| 怀化市| 博湖县| 芜湖县| 新野县| 于田县| 苗栗县| 葫芦岛市| 潜江市| 镇平县| 河池市| 江北区| 张北县| 清河县| 宝坻区| 柳林县| 五原县| 中阳县| 绿春县| 青州市| 神池县|